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潮商声音 >> 正文

郑雁雄汕尾新政:注定充满坎坷的汕尾自救之路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2014-09-08     浏览:

  • 字体:

        从汕尾前市委书记戎铁文开始,汕尾在改造城区、发展经济上开始发力。戎铁文在任时,提出将汕尾建设成加工制造业基地、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和珠三角地区旅游度假东花园,推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是为汕尾“两基地一花园”目标。

        2010年,更是被汕尾定为工业年,时任汕尾市长的郑雁雄亲自带队出去招商。

        科班出身的郑雁雄被汕尾民众公认为是汕尾建市20多年来最值得期待的汕尾一把手之一。在任汕尾市长的时候,郑雁雄就开始与网民代表见面、倾听网友们对汕尾发展的意见,其亲民作风给一度污浊的汕尾官场带来了一丝清凉。

        但是,在本报记者采访多位观察者看来,作为广东省经济最落后的地级市之一,汕尾的自救之路注定充满坎坷。

落败产业转移扶持资金PK

        汕尾在很大程度上是被自己抛弃了——汕尾的“负面新闻”实在太多了,早已给外界留下了极不好的印象,这绝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改变的。

        开展产业转移扶持资金竞争性分配改革,是广东2008年推进“双转移”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政策创新——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共建产业园,省里一年拿出一定数量的扶持资金,向这些产业园招标,然后请专家论证,谁的方案好,谁的效益大,就由谁来用这笔资金。

        2009年9月15日,广东省第五批产业转移竞争性扶持资金竞标专家评审会在广州东方宾馆举行。清远、惠州、韶关、茂名、湛江、汕尾、河源七市竞争广东省产业转移扶持资金的最后3个名额。

        汕尾对这次最后的PK非常重视,于9月11日在广东省委机关报《南方日报》以《醒来的汕尾》为总题进行专题造势,以期给省政府和评委们留下好印象。然而,经过一天激烈PK,最终,河源以89.66的全场最高成绩,湛江、茂名分别以88.6和86.61的好成绩搭上了广东省最后一批产业转移竞争性扶持资金的末班车。汕尾再次败走麦城,彻底葬送了最后的机会。

        广东省政府先后组织了五次产业转移PK,汕尾跟深圳共建的深汕特别合作区先后参加了三次,有两次甚至入围专家评审,但最终都失败了。

        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汕尾再次失败后,面对汕尾复杂的形势,面对外界的质疑和嘲笑,面对内心无言的苦楚,据说带队的郑雁雄当场落泪。

        网友、汕尾人幽壹曾作为民间意见领袖参与与政府高层的对话。在他看来,当时广东省府及相关评委对汕尾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偏见,这导致汕尾一次次败北。另外,省府给了河源、梅州两次机会,明显是在向河源、梅州等山区实行政策倾斜。这也是继1990年代“广梅汕铁路”后,再次以牺牲汕尾利益为代价,特别关照同属粤东区域的河源、梅州。

        然而也应看到,汕尾在很大程度上是被自己抛弃了——汕尾的“负面新闻”实在太多了,早已给外界留下了极不好的印象,这绝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改变的。就在PK赛当日,另一则关于汕尾的新闻让汕尾在海内外大丢脸面——广东省纪委通报八起党员干部违反廉洁从政规定、奢侈浪费典型案件,其中,以时任汕尾环保局局长与陆丰副市长打麻将、因和牌番数算法不同而流血斗殴事件的影响最为恶劣,给汕尾形象丢了大分。

2009,转折之年

        尽管没有争取到外来扶持资金,汕尾还是扎扎实实地做了一些事情。

        2008年底,汕尾实施“弯道超车”战略,提出“四再”理念:再苦也要上大项目、再低也要转型升级、再穷也要保护环境、再难也要树立形象。2009年1月26日,汕尾与包括新加坡仁恒集团主席钟声坚、香港金龙集团主席龚俊龙等达成了港口开发、游艇制造、生态农业、旅游项目、大型基础设施和房地产等一大批合作意向。

        当年,汕尾新增工业企业127家(其中规模以上40家),新增私营企业增长71%,全年招商项目总投资700多亿元,华润火电、信利4.5代TFT、中恒药业、国电新能源、华润水泥、太阳能光伏、恒大物流等十大30亿元以上大项目提供了充足的投资储备。

        这一年,汕尾不仅保了增长而且调了结构,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全社会工业总产值的55%,提高3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增长13.2%,增幅居全省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2%。税收增长30.72%,增幅居全省第一。

        2009年,汕尾一举结束了人均GDP、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多项指标在广东省所有地级市里一直倒数第一的历史,国地两税、居民收入、工业用电量、高中入学率等指标增幅居全省首位。
        这被看作汕尾发展的转折点。

        2011年下半年,经常往返汕尾与深圳的汕尾人悄然发现,在深圳火车站等地,出现了很多精美的汕尾宣传画。这是汕尾建市20多年来首次对外宣传自己。

        事实上,郑雁雄等新一届班子就任后,其手笔之大、动作之猛历史罕见。

        针对交通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束缚,郑雁雄等新一届班子提出了“大交通大融入”战略,“十一五”期间,汕尾计划投资75亿元用于交通建设,“十二五”计划投资达到300多亿元,用于广州到汕尾、汕尾到龙川铁路的修建,加上厦门至深圳的铁路,届时“K”字形铁路将会将大京九、珠三角距离进一步拉近。

        公路方面,“十二五”期间汕尾将新增几条高速公路,天津到汕尾、潮州到东莞,加上原有的深汕高速,“H”高速公路格局将给力汕尾的发展。未来几年,汕尾还将建成5个深港区,5个港口,总共32个码头。届时,汕尾往东融入海西经济圈,往西融入珠三角,往南融入海洋经济,往北则融入“大京九”。

        当然,客观上看,郑雁雄赶上了汕尾有史以来最好的发展机遇期。

        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广东省委党校前副校长、巡视员陈鸿宇教授认为,过去十多年是珠三角经济迅速崛起期,对周边地区呈现出强烈吸纳各种要素的倾向,这种情况下,处于珠三角和潮汕地区之间的汕尾很难大规模吸引投资,重大项目更难落地。此外,由于当时汕尾各种条件都比较差,与珠三角没有可比性。现在,深圳、东莞等制造业密集的珠三角地区,开始出现用地枯竭、发展空间饱和、投资外溢,不得不向外走,汕尾此时再吸引投资、发展产业,自然会更容易。

郑雁雄的难题

        未来,以郑雁雄为首的汕尾主政者,如何在保护民众的合法权益与吸引投资、发展经济、改善城市环境之间保持平衡,将极大地考验当政者的执政能力与耐心。

        当然,郑雁雄也面临诸多难题。

        汕尾“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由于原有基础薄弱,目前汕尾经济实力仍然不强,且处于粤东与珠三角两个经济区的经济“低谷”中,导致各种要素、资源被周边增长极吸引外流,难以在本地集聚;工业相对落后,工业化水平低;投入不足,投资率低,总量小;城镇化发展滞后,“三农”问题比较突出等。

        在观察人士看来,现在农民、市民的维权意识增强了,民众们都知道土地增值潜力很大,类似于十多年前那样低成本拿地、低成本进行大型工业园区建设的时代过去了。尤其是在民风彪悍的汕尾地区,一旦民众觉得利益受损,可能会引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而二十几年来,汕尾上下积累了非常多的矛盾,有政策执行不到位的,有根本无法兑现的,有官商灰色交易的。这些矛盾纵横交错,一旦有导火索就容易引发。

        未来,以郑雁雄代表的汕尾决策者,如何在保护民众的合法权益与吸引投资、发展经济、改善城市环境之间保持平衡,将极大地考验当政者的执政能力与耐心。

        此外,深圳等周边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已接近尾声。今天的汕尾也并非10年、20年前的汕尾了,当地民众和官员对项目质量也有了很高要求。汕尾前市委书记戎铁文就提出“穷人也要挑菜吃”,认为汕尾要适当提高引资门槛,积极引进科技型、生态型、高增值型产业和项目,加快外贸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效益集约型转变,实现以低端工业制成品为主向中高端商品为主转型。当地民众的环保意识也增强了,对于污染企业很排斥;而在改革开放初期,很多地方对投资落地的企业要求不高。

        但是,如果想吸引高科技等优质项目到汕尾,则会面临现实的困难——那些高科技企业一般都去资本、人才聚集的地方,如深圳、广州等地,目前的汕尾并不具备吸纳高科技企业的环境条件。
        汕尾市经济贸易与信息局局长黄万祝接受媒体采访时承认,汕尾区位、人才瓶颈、配套严重不足等制约了企业发展。

        汕尾新雅地毯董事长倪创指出:“我们招高端设计师,在深圳5000元能轻易找到,在汕尾给1万元他们都不愿意来。”为此,该公司不得不将设计研发部门搬至深圳。此外汕尾当地的物流配套、企业配套太少,新雅地毯采购小配件只能跑到广州等地区,汕尾当地的产业集群效应仍不够,这无疑增加了汕尾企业的成本。

汕尾人期待的铁腕人物

        汕尾期待一个铁腕人物的出现,如果没有一个铁腕人物出现,汕尾的恶性循环只会一直延续下去;而如果汕尾成功,则将成为广东经济转型升级的一大亮点。

        郑雁雄面临的汕尾现实包括:过去20多年,汕尾对民生问题重视不够,加上财政收入少没有太多钱投入,导致基层民众生活水平低下,尤其是社保、医保欠账严重、民生问题突出。

        汕尾已经落后20多年,民众已经对汕尾失去了信心,汕尾官场更是被认为20多年来积弊深重,风气不正。很多基层公务员工作缺乏动力,更别提创新了。在陆丰,记者与一个基层公务员聊天,在谈到汕尾新一届班子振兴汕尾的种种计划时,问他如何在自己的工作中为振兴汕尾做贡献。这名公务员表情沮丧地说,“不要折腾了,我们工作了十多年,还不是这样”。

        更严重的是,一些基层政府灰色交易严重,甚至黑白两道通吃,部分基层政府黑社会化。
        因此,一个悲观的看法是,汕尾各种问题积重难返。

        著名网友、汕尾人幽壹认为,这么多年来,上至汕尾政府的各级官员,下至汕尾普通的民众,其实都很清楚汕尾的问题究竟在哪里,但是奈何问题太多,非一两个人所能解决的。

        汕尾前市委书记戎铁文剖析汕尾问题时曾说,一个久病的弱者,医生在治疗上往往需要矫枉过正,不仅立足于治好病,还要立足于全面康复、不再复发。必须有一个系统的康复、治疗计划,而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所以,在包括幽壹在内的汕尾观察者看来,汕尾的发展要靠自己,必须走自力更生之路,不自弃才不被人弃。显然,继任者郑雁雄要与汕尾并不太清廉的官场做斗争,要与汕尾涣散的人心做斗争、重拾汕尾大小官员的信心,整饬吏治、开风气之先,郑雁雄能否与汕尾人融为一体,将关乎汕尾的未来。

        对于郑雁雄面临的复杂局面,广东省乃至党和国家领导人亦有清晰认识。

        2009年6月13日,在汕尾召开的粤东地区首站现场会上,省委书记汪洋指出“汕尾仍属于欠发达地区,历史问题复杂、社会管理艰难、基层基础薄弱,经济总量小、底子薄、财力弱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观。他认为,实现“汕尾不当尾”还需付出艰辛努力。

        而早在2008年,汪洋就指出,汕尾的问题是软环境问题。而更早的2001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的李长春也指出,汕尾要大力改善投资软环境。2001年9月6的《南方日报》在报道李长春此次视察的时候写道:“汕尾需要 正气而不是财气 ,有了 正气 ,凭汕尾的各方面优势, 财气 自然会从天而降。”

        当然,与10年前相比,现在的汕尾正气已经强了很多,软环境也有了大大提升,但是,距离汕尾经济迅猛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在记者的采访中,多位汕尾人都表达这样一个观点,汕尾期待一个铁腕人物的出现,如果没有一个铁腕人物出现,汕尾的恶性循环只会一直延续下去,并成为广东全省经济转型升级一个累赘;而如果汕尾成功,则将成为广东经济转型升级的一大亮点。

        郑雁雄是那个汕尾人期待的铁腕儿人物吗?

  • 字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潮汕商人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