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未来三年收入复合增速为71%
2014年市场规模或达十亿元
黑牛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黑牛食品,002387)是国内著名的豆奶粉、营养麦片以及植物蛋白饮料生产企业,成立于1995年,2010年在深交所上市;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为林秀浩先生,持有上市公司47.2%的股份。目前,公司的主打产品是“黑牛”牌豆奶粉、麦片和花生牛奶等。
黑牛食品以固态豆奶粉业务起家,如今固态业务的市场地位牢固。我们认为,固态饮料市场已经比较成熟,未来的发展以稳定为主,是公司的“现金牛业务”;而新兴的液态业务则是引领公司成长的箭头,有望帮助公司重回高增长轨道。
我们认为,黑牛食品固态业务未来三年的收入CAGR(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0%左右;液态业务的收入CAGR将超过50%;从2013年开始,液态业务将超过固态业务,成为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
我们预测,黑牛食品2012-2014年的营收CAGR为27%,净利润CAGR为28%,2012年、2013年、2014年的EPS分别为0.40元、0.53元、0.68元,最新收盘价对应的PE分别为29倍、22倍和17倍。我们认为,固态业务为公司奠定了稳固的基础,而液态奶仍处于爆发增长阶段,未来持续成长确定性较高。首次覆盖,给予黑牛食品“推荐”的评级。
固态业务以稳为主
黑牛食品的固态饮料产品主要包括豆奶粉、麦片、芝麻糊、核桃粉等。总体来说,固态饮料行业已经到了稳定发展阶段,预计未来每年的自然增速为10%左右;作为行业龙头企业,公司的增速会略高于行业。
2012年上半年,受自身技术改造叠加、经济增速下滑的影响,黑牛食品的固态业务暂时处于调整期,预计同比难有增长;下半年,随着产品的升级和结构调整,以及技改项目的完成,固态的增速会逐步恢复,预计2012年全年固态收入增速为3%左右。
随着2012年下半年杨凌豆奶粉项目和揭东技改项目的达产,黑牛食品的固态总产能将达到7.6万吨,足够支持公司未来五年的发展,预计相当长时间内固态业务不会再投新的产能。
液态业务成主引擎
黑牛食品从2009年开始转型进入液态饮料市场,两年来增长迅猛,2011年收入已经达到了2.9亿元,主要产品包括花生牛奶、双蛋动力车、豆奶等。双蛋动车是公司原计划主推的液态产品,但是经过两年多的集中经营,效果并不明显,市场依然处于培育初期。鉴于此,公司在2011年果断转而主推花生牛奶,对其进行重新定位和包装,效果非常明显,当年销售额即达到了2亿元。
现阶段,黑牛食品液态事业部各个产品的策略存在差异:1.花生牛奶——液态的绝对主力,消费者已经完成培育、相对成熟,市场空间大,总体规模200亿-300亿元;2.双蛋动车——市场依然处于培育初期,只靠公司单独去推动比较困难,以后会维持必要的费用投入,但不是发展的重点;3.豆奶——市场规模比较小,20亿元左右,且既有维他奶等大企业,又有街头作坊的竞争,市场空间有限,不是投入重点。
去年黑牛食品液态饮料2.9亿元的收入结构中,花生牛奶占比70%左右,双蛋动车约20%,其他的是豆奶等小品种。
随着安徽生产基地二期剩余项目的投产,黑牛食品液态奶的总产能已经达到了12万吨。在建的产能项目有苏州吴江的4万吨和广州的9万吨,至2014年,液态总产能将达到25万吨。所以,无需担忧液态业务高速扩张中的产能配套问题。
我们预测,黑牛食品液态业务未来三年的收入复合增速将超过50%,并将在2014年突破10亿元大关。
切入花生牛奶
花生牛奶是含乳及植物蛋白饮料的一个主要品类,我们看好其市场前景,主要理由是:1.含乳及植物蛋白饮料符合消费升级的方向,行业依然处于高速成长期;2.银鹭等领先企业已经完成了行业的前期培育,消费者群体相对成熟。
因为契合现代人的健康理念,符合消费升级的大方向,含乳及植物蛋白饮料是软饮料中增长最快的子行业之一,预计未来五年行业收入的CAGR将达到21%。
花生牛奶并不是一个新兴的市场,先行者银鹭已经在该领域耕耘了十多年,行业收入规模也从最初的1亿元增长到了如今的过百亿元。黑牛以追随者的角色进入花生牛奶行业,与银鹭等行业领先者相比,黑牛食品只是一个新玩家,目前市场占有率仅为1%左右,仍然拥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花生牛奶的总体市场规模估计在200亿元左右,我们认为黑牛食品有能力在这个巨大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作为一个追随者,黑牛采取差异化竞争策略切入花生牛奶市场,其“差异化”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渠道分布;2.渠道利润;3.价格体系;4.产品口味。
渠道分布上,黑牛食品以三四线农村市场为主,避开了一二线市场的激烈竞争;以安徽及周边的湖南、山东、江西等省为主,避开了银鹭的优势区域。
渠道利润上,黑牛食品给予渠道更大的利润空间,行业平均水平约30%,黑牛食品的更高。
价格上,黑牛食品主力产品250ml利乐包售价2.5元左右,低于银鹭同类产品10%左右。
口味上,口感不同于银鹭的清爽,偏重于浓香。
我们预测,黑牛的花生牛奶未来三年收入复合增速为71%,并将在2014年达到10亿元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