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潮商声音 >> 正文

蔡志明独子蔡加赞创业那些事

    来源:中国网滨海高新    作者:     2014-09-04     浏览:

  • 字体:

    香港旭日集团主席蔡志明的独子“85后”蔡加赞


  财富之地香港,从来不乏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而面对父辈一手建立的商业帝国,“富二代”们究竟是该循规蹈矩地安稳接班,还是另辟蹊径寻找新机会成为“创二代”。

  “85后”蔡加赞是香港旭日集团主席蔡志明的独子,蔡志明在香港素有“玩具大王”的称号。然而,蔡加赞并没有按部就班地接下父亲的商业帝国,而是在父亲的版图中新添一笔,从事家族从未涉足的零售业——经营名表。

  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余明阳研究发现,父辈做原有产业,子女一辈另起炉灶的情况并不罕见。比如:丰田家族的“一代一事业”;恒安集团许连捷的儿子转而从事金融、房地产等行业;李嘉诚的二儿子李泽楷,也开创了父亲未涉足的行业。

  “玩具大王二世”再创业

  “85后”蔡加赞,外形高大英俊,在香港企业家二代中出类拔萃,人气极高。日前,他出现在香港铜锣湾,属于他自己的一家名表专卖店开幕仪式上。

  名流穿梭,相机快门声不绝,闪光灯频繁闪耀。作为香港玩具大王旭日集团主席蔡志明的独子、喜运佳钟表集团主席年轻的老板蔡加赞态度亲和勤勉,一早开始忙前忙后,极有耐心地向来宾讲解店内的多款名表。

  当天,他特地戴上了一块跟随自己多年的爱彼表,表盘很大,与施瓦辛格同款,在自己新店开张的日子里,似乎更能带来喜气。

  “我爸是个很好的人。”说起自己的父亲,蔡加赞既崇拜又敬畏。

  蔡加赞决定以经营名表作为自己的新事业之后,父亲蔡志明给出了鼎立支持,以自己的旭日集团为后盾,给出资金、资源、运营上的协助,并以自己经营其他行业的多年经验,为儿子做指导。

  “玩具二世”另起炉灶

  父辈打下大好江山,子女一辈却对别的领域兴趣更浓。父辈们多以传统行业起家,子女一辈们更想尝试的是新兴行业。对子女一辈的理想,究竟是“疏”还是“堵”?原有的家业又该如何安排

  含着金汤匙出生,未必就要沿着铺好的金光大道走下去。香港“玩具大王”蔡志明的独子蔡加赞,选择了父亲商业帝国从未涉及的行业——零售业。

  蔡志明有三女一子,虽说对子女一视同仁,但是这个潮汕富豪仍然对独子蔡加赞疼爱有加,蔡加赞从小就被家人和外界寄予了继承家业、发扬光大的厚望。

  早在蔡加赞学生时代,父亲蔡志明就按照培养旭日接班人的思路,悉心调教。比如,蔡加赞从小就被放在玩具厂里摸爬滚打,在外留学时的每年暑假回港必定到旭日集团做暑期工,在工厂里学习模具制造、生产流程,在公司的工程部、会计部实习等。

  财富之地香港,从来不乏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而面对父辈一手建立的商业帝国,“富二代”们究竟是该循规蹈矩地安稳接班,还是另辟蹊径寻找新机会成为“创二代”。

  出国留学,蔡加赞选的是美国南加州大学的政治系。“政治和经济是相辅相成的,我一心是想打理家族生意。”蔡加赞说。为了帮助儿子早些适应,父亲蔡志明还早早督促他提前半年就完成了学业,回到香港。

  2007年,蔡加赞毕业回港后,先后被父亲委派到集团地产和玩具两大业务中去,经受磨练。在别人眼中,子承父业看似理所当然,但要登上“玩具王国”的管理者宝座,蔡加赞除需争取父亲的认同外,更要获得公司上下,特别是资深领导及同事的认可,个中的压力实不足为外人道。

  在集团工作的同时,蔡加赞也在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几年磨练之后,蔡加赞提出:他要从事零售行业,做名表的代理分销生意。

  这一想法其实并不突兀。蔡家父子都是多年的钟表迷,酷爱收藏。然而,钟表零售却是家族从未涉足过的一个行业,在集团原有业务中是空白状态,不过,对于蔡加赞而言,这等于放弃了现有的良好平台,重新创业。

  “这个决定是跟家人商量了很久做出来的。”蔡加赞说,“我每天走在街上,看到许多名表店铺,就很想成为他们中的一分子。”

  儿子的想法看似单纯,父亲的支持却有理性的考量。蔡家人经过漫长的讨论后觉得,内地购买力很强,通过零售进入内地市场,有希望成为集团新的业务增长点。且考虑到零售业对消费者的影响力,对整个旭日集团的形象也有所裨益。

  于是,在2010年底,旭日集团斥资4亿港元,买下高端钟表零售企业喜运佳,成为旭日集团的全资子公司,由蔡加赞担任喜运佳主席。

  传授为人处世之道

  父辈数十年的创业经验,多集中在传统行业。但作为“创二代”的子女一辈们,往往对虚拟经济、新商业模式感兴趣,子女一辈开创新的事业,如何从父辈中汲取营养,是留给“创二代”们的一道思考题。

  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余明阳教授的研究发现,子女辈与父辈相比,缺乏从第一线生产、营销,甚至建厂房、搬货品、搞推销等草创的市场磨练。大多数从国外或国内大学毕业后进入企业担任高管,在企业里面其身份特殊,没有过多的压力、委屈、磨难。

  蔡加赞少年时代就被父亲安排在玩具厂打工学习,跟随父亲耳濡目染,学习父亲为人处世的法则。勤勉与亲力亲为,是他从父亲那里学到的印象最深的一课。

  父亲告诫他,不论是做玩具、地产还是别的生意,都不要怕辛苦。准备开新店时,要计算人流够不够、生意够不够、租金怎么样。每个决定都要反复思考后再做,不能随心所欲。

  “我父亲是个奇人,不喜欢放假,可以24小时工作。很多老板生意做大了就不再见小客户了,可是在旭日集团,只要是有潜力的客户,我父亲都会亲自去见。”蔡加赞视父亲为偶像,自己创业时,也明白勤勉的道理。

  财富之地香港,从来不乏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而面对父辈一手建立的商业帝国,“富二代”们究竟是该循规蹈矩地安稳接班,还是另辟蹊径寻找新机会成为“创二代”。

  香港铜锣湾,寸土寸金,2012年5月喜运佳集团旗下“誉一”品牌旗舰店开出之前,经历了长达半年多的装修和准备。喜运佳代理的品牌包括万国、积家、伯爵等大品牌,开店准备期间蔡加赞耗费大量精力,不断和各个品牌谈判,事无巨细地沟通,以达到品牌的要求。

  如今,钟表行业的竞争已经转变为货源的竞争。瑞士钟表师傅一年只能做几百只表,要拿到货,必须与品牌商建立良好的关系。

  “做工厂时经常要低声下气顺应客人的要求,以为做奢侈品销售可以风光一点,却发现其实同样要处处求人。”蔡加赞感叹道。

  “无论行情好坏,顺境逆境都要支持对方,抱着长线合作的心态。”这是蔡加赞从父亲那里学到的。

  瑞士钟表品牌繁多,个个大有学问。蔡加赞必须靠自己苦心钻研,权衡、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

  不但要考虑销路,还要想办法保证货源稳定。喜运佳有一个合作伙伴是较新的瑞士钟表品牌,其最初的发展不稳定,但在被一个大集团收购后,品牌市场推广等各种辅助资源迅速跟上,势头不错。蔡加赞经过反复研究思考后做出决策,认为品牌前景好,很有潜力。

  对于初创期的品牌积极合作,困难阶段“不离不弃”,蔡加赞从父亲那里学到以诚相待的经营法则。“无论行情好坏,顺境逆境都要支持对方,抱着长线合作的心态。”

  向老臣请教经验

  年轻的“创二代”有激情,有干劲儿,但经验不足。吸引和用好有经验的老臣,虚心向他们学习能让“创二代”们获益匪浅。

  父辈的商业帝国有着数十年积累下的雄厚的资源,子女一辈开辟的新领域,总能与父辈找到交集。父辈如何用自己的力量,帮助子女一辈克服草创期的困难?如何融通集团旗下资源,为子女一辈创业节省成本,提高效率

  在喜运佳集团新店的开张仪式上,年逾六旬、精神饱满的“玩具大王”蔡志明,端着香槟穿梭在贵宾之中。与自己多年的生意伙伴谈笑风生,为儿子助阵。

  旭日集团在房地产行业的多年积累,成为蔡加赞选择零售业的坚实后盾。如今儿子做零售,门店是重中之重,不论是与自家物业,还是别的地产商,双方关系都是生意的核心。

  喜运佳集团紧锣密鼓地开店,厦门成为关键城市。一方面,蔡加赞看好内地二三线市场。另一方面,厦门中华城是旭日集团多年的合作伙伴,与旭日集团有多年合作基础,蔡加赞从中借力,局面更易打开,他计划年底前在厦门开出10家店。两岸三地门店总数达到30家。

  而面对内地其他相对陌生的城市,蔡加赞需要亲身考察,与不同的地产商一一商谈,抽丝剥茧,找到机会。

  财富之地香港,从来不乏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而面对父辈一手建立的商业帝国,“富二代”们究竟是该循规蹈矩地安稳接班,还是另辟蹊径寻找新机会成为“创二代”。

  在奢侈品消费力最强,竞争也最激烈的城市上海,好位置“一铺难求”。蔡加赞先发掘自家集团资源,立足之后再向外扩展。喜运佳正在考虑旭日集团在上海的商业地产业务,准备在自家商场开出上海的第一家店。之后再从长计议,一步步攻打上海的江山。

  开店过程中,人力资源是困扰零售商的最大问题之一。蔡加赞在香港经营之时,便已意识到,要找到懂品牌又有服务精神的员工实属不易。而他深知要提升服务水平,在钟表代理商中脱颖而出,员工素质是关键。他花费大量心血,投入不菲成本,在员工上岗之前反复培训。

  “我们的集团有一个部门专门负责内地的业务,他们都非常支持我。我每一个行为,都会咨询他们。”蔡加赞说。

  北上闯荡内地,蔡加赞一方面和旭日集团的“内地业务”部门不断沟通,学习在内地做生意的各种法则;另一方面,调动集团在内地人力资源方面的经验资源,把内地的人才准备工作做在前面。

  “创二代”的传承与创新

  “创二代”是以创业前辈为目标的新一代创业群体。目前中国的“创二代”一般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其父辈均通过创业获得一定的财富以及社会地位,创二代选择了脱离父辈的原始产业,重头做起创业人生。

  不过,既然脱离了父辈的原始产业,就存在一个父辈与子辈的共识问题,父辈能否尊重子辈的选择,子辈的创业理念及商业模式能否被久经杀场的父辈所认同,这直接关系两辈人之间的继承与创新的问题,关系到父辈资源及经验的传承,关系作为创业者的子辈能否一开始就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或者更大的平台之上。

  由此,创二代的新事业备受关注。

  “创二代”的困惑

  创二代与富二代不同,他们通常是父辈通过创业获得一定的财富以及社会地位,其子辈依然选择创业,而不是守其父辈产业。正因为是创业而非守业,使得创二代更多地将创业视为一种使命而非单纯的家庭责任。

  对于创二代成功的关键,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新一代企业家成长工程的项目负责人曲军认为,“相比老一辈企业家,创二代所处的经济环境更开放,成功的机会也更多,关键是把心态摆正,脚踏实地,戒慎于细微之处,还要经得起诱惑,专注于长远的目标。”

  而从创二代普遍反映出的问题来看,他们对新商业模式都比较敏感,能够比较好地抓住商机增加或扩大公司的营收,但在管理细节上,比如如何与老臣相处,如何更好地发挥老臣的聪明才智,如何在管理理念甚至企业文化做进一步认同,都是二代创业者们普遍的困惑。

  此外,从公开披露的数据来看,创二代大部分都有海外留学的背景,这为其更好地把握市场经济的脉搏提供了知识或经验上的基础,但是从本土的营商环境来看,政商关系依然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如何处理好政商关系同样是考验创二代的重要问题。

  财富之地香港,从来不乏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而面对父辈一手建立的商业帝国,“富二代”们究竟是该循规蹈矩地安稳接班,还是另辟蹊径寻找新机会成为“创二代”。

  不仅如此,创二代如何在“创”与“守”中实现平衡也是创二代及其父辈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重要命题。一方面,时代的开放让父辈越来越能尊重子女的选择,商业环境及技术环境的更迭同样让父辈认识到子女在某些能力上的优势;但另一方面,子女谋求新的产业领域的同时,是否能够照顾或守住自己江山成为企业的战略性命题,这些产业是逐渐放弃,还是交给职业经理人来打理,抑或寻找到子女所创之“业”的未来整合路径,是萦绕于父辈企业家心中的一个“结”。

  长江商学院战略学副教授、副院长滕斌圣指出,“继任者,需要实现从创业家精神到企业家精神的转变,家大业大,继任者最大的责任是‘守成’,需要拥有一种更平稳的企业家精神。这是企业继任者和创业者很大的不同。”由此,创二代在带着使命充满激情的创业过程中,更平稳的企业家精神的培养也显得尤为重要。

  资源和经验的传承

  相比草根创业者,创二代更多地拥有了父辈所给予的资金支持、人脉资源以及经验上的调教。

  对于中国创业者所面临的创业环境,中央电视台对大学生创业的调查显示,创业的最大困难在于缺少启动资金,此外依次是专业经验和人脉关系等。

  易才集团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兼CEO李浩就表示,“对中国的创业者来说,除了资金之外,创业最关键的是专业经验和人脉关系。而这非要通过专业的创业导师机制才能解决。”

  李浩认为,在美国,创业导师往往是学院派和实战派的结合,拥有丰富的创业经验又有一定学术背景,同时是兼职教师、企业家、成功的创业者、技术创新专家。如Intel公司的前任首席执行官、现任董事长AndrewS。Gove从1991年开始就担任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兼职讲师。而在中国,创业导师发源于曾经承担就业工作指导的教师,他们一般缺乏创业经历,多数为专职教师,缺少实战经历。由此李浩建议“我国必须加强学校、政府、企业的多方联动,邀请企业一线人员上课堂,才能真正达到帮助创业者的目的。”

  需要强调的是,对父辈资源的消化吸收并不是简单的被动行为,创二代的主动意识尤为重要。放眼全球,最成功的创二代,就应该是比尔·盖茨了。盖茨利用母亲担任IBM董事的机会拿到了IBM的订单,由此成就了另一家IT巨头微软。只是盖茨对上一辈资源的消化、吸收再利用背后,有盖茨自身强大的驱动力作为基础。

  • 字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潮汕商人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