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雪玲正在创作潮州剪纸。
潮州剪纸是我市的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开始于明代,到清代趋于盛行,广泛地在粤东地区一带流传。但是目前,市面上却很难看到潮州剪纸,在我市每年各种各样的美术作品展览中,也鲜见有剪纸作品参展。随着潮州剪纸省级传承人叶天津老师的作古,潮州剪纸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先前曾有学者呼吁过,可否在中小学美术课中增设剪纸课程以使其传承有人。
近日,笔者在枫溪采访时意外获知,枫溪古板头中学美术教师黄雪玲正在致力向她的学生传承潮州剪纸这门濒临失传的民间艺术。黄雪玲是如何掌握剪纸这门技艺并传授给她的学生的?笔者上门对她进行采访。
潜心创作作品参加展览
一踏进门,刚好遇见黄雪玲正在创作剪纸作品,她告诉笔者,这是她准备拿出来参加我市本月在文化长廊举行的“广东(潮州)工艺美术精品展”的作品。
笔者从眼前她创作的参赛作品《君子颂》聊起………梅兰竹菊被人称为花中四君子,品质分别为傲、幽、坚、淡,她正是源于对这种象征完美人格境界的向往和追求,才选择其为这次参展作品的创作题材。这是继去年她的剪纸作品《党旗辉煌》获工艺美术精品展评比大赛银奖后又一次创作的参评作品。
为什么读美术专业毕业的黄雪玲不用其他作品而用剪纸形式创作呢?这里面有她的想法。她说,虽然剪纸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但目前我市从事这门艺术创作的人很少,已面临失传,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将这门艺术保护和传承下去,因此才选择用剪纸形式来创作。她也希望以此带动起更多的人来学习、传承这种技艺。
童年时便喜爱潮州剪纸
黄雪玲告诉笔者,潮汕人历来有逢年过节祭神拜祖的习俗。在过去,供品上会贴上相应的剪纸花图案作为装饰,表示吉祥。例如猪有猪花,鱼有鱼花,鸡有鸡花,米果有米果花,这就使得原本普通的祭品变得更加漂亮。就连那些“大钱银锭”也是镂金箔衬色刻纸,尽显异彩。
小时候的黄雪玲经常随祖辈参加这种活动,“最吸引我的不是鞭炮锣鼓,也不是新衣食物,而是供品上的剪纸”。黄雪玲说,她对这些剪纸十分着迷,于是找到它们的作者,央求老艺人传授这门技艺。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大喜欢这种东西。潮州剪纸这种传统作为祭祀、节庆、游神赛会、红白喜事等民俗活动中的饰物,也已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求学工作过程继续钻研剪纸
1998年秋季,黄雪玲考入了嘉应学院美术教育专业,继续她从中学时代就喜欢的美术专业深造。大学里有各种美术类课程,唯独没有剪纸这一项。但是,喜欢剪纸的她时时在寻找学习的机会。终于,她打听到学校有一位老师会剪纸,于是她经常抽出时间去向这位老师请教,学习他的剪纸技艺,逐步地掌握了剪纸这门技巧。三年的系统学习,打下了扎实的美术基础,毕业后,黄雪玲来到枫溪古板头中学教学生的美术课。
初中学校的美术课用的是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美术教材,同样没有剪纸教程。在教学实践中,黄雪玲觉得此教程设置的内容有些并不适合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一些学生学起来感到枯燥,于是大胆地尝试将剪纸引人课堂。将剪纸作为美术课程一是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二是借将剪纸这项潮州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这是一件一举两得的好事。
她的学生都是初中生,其中的大部分人都是第一次认识潮州剪纸这门艺术;而接触之后,大多都对剪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些生动传神的人物剪纸和优美细致的团花剪纸,复杂繁琐的“猪头猪尾花”、“大糯米甜粿花”令学生们看得目瞪口呆,那些童趣盎然的“放风筝”、“双咬鹅”画面又令他们开怀而笑。
每一次的剪纸课都是从鉴赏和示范开始的,学生们聚精会神地听取老师对剪纸技法的讲解,迫不及待地自己动手剪出一幅幅图案。他们不满足于示范剪纸“蝴蝶”的简单画面,通过思考、讨论,在蝴蝶的翅膀上剪刻出各种各样的纹路;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目前她的学生基本都会剪一些简单的剪纸。黄雪玲说,她将会把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