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区域合作的范围很广,包括了内地跟澳门如何加强合作,特别是粤澳合作。粤澳合作最重要的是珠澳合作,其中一个就是说要在经贸、文化、旅游、会展、环保、跨境基础设施建设、口岸通关便利(方面)的一个合作,特别是在《粤澳合作框架协议》签署后,如何在这方面加强合作的广度跟深度”,自第九届人大会以来,澳门创世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艺良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连续16年参加全国两会,被誉为“建议大王”的刘艺良为国家和澳门特区的发展提出了多个可行性的建议和议案。随着澳门与内地经贸关系日趋密切,作为推动“粤澳合作”的重要人士,在两会上,他仍就重点深化、细化《粤澳合作框架协议》,带来了一系列建议。
细化政策 实现多边效益
《粤澳合作框架协议》于2011年3月,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与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共同签署。2009年挂牌成立的横琴新区是备受关注的焦点,扮演着“促进澳门经济多元化发展”和“珠海经济新引擎”的双重功能,它已初步实现了“三年大变化”的目标。刘艺良表示国家及各级政府都相当重视横琴开发,随着环岛东路在去年底全幅通车,横琴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提出,由于横琴的部分准入目录未出台,比如细化政策和关税等优惠政策,对于澳门中小微企业来说,面临着如何进入以及通关便利的问题。
作为全国第一个陆路旅客口岸,拱北口岸连续两年进出境人次达9000多万,平均每天达26万人次左右,节假日达30万人次左右。这意味着,早年设计的客流量仅为15到20万人次的口岸年检楼,每天都超负荷运作,而横琴及湾仔等口岸为了分流拱北口岸的压力,在节假日也不堪重负。虽早在多年前他就曾在人大上提出改扩建口岸的建议,直到去年海关总署才答复已完成主体工程,他希望在今年上半年能得以启用。
“虽然澳门不到60万人口,每年要接待近3000万旅客,承接能力方面有压力,但我认为现在澳门还有接待空间,只是要有一个比较合理科学的安排。”刘艺良认为通关、交通的便利以及旅游资源的科学管理,是实现城市接待问题的必不可少条件。
刘艺良介绍,人工通关每人16-20秒,自助通关则可缩减为每人8-10秒,他希望以科技方式对通关的通道、模式、证件进行改革,为自由行旅客实行自助通关,并结合拱北等口岸改扩建工程,提高通关效率。
此外,他还提议逐步落实24小时通关安排,可在内地主要节假日期间,适当将拱北口岸和横琴口岸的闭关时间延长1至2小时,直至实现24个小时通关,既可缓和现有软硬件存在的难度,又可疏导出入境客流,打造舒适的旅行和通关环境。
倡导修法 保障侨界利益
随着海外侨胞不断增多,其在国内的眷属也逐渐增多,而海外侨胞回国定居、创业、为国服务的人数也正不断增加。刘艺良认为,自1990年颁布实施,2000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在随着世情、国情和侨情的发展变化中,已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难以有效发挥切实保护侨界利益的作用。同时,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对修改“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的呼声和期望较高,希望全国人大能尽快将其纳入修法规划中,争取早日修订实行。
对此,刘艺良建议,一是尽快将“保护法”纳入人大常委会的修法规划,并广泛听取侨界人士的意见和诉求,尽快修订施行;二是明确华侨作为中国公民在国内应享有的合法权益和国民待遇,不得歧视,明确追究法律责任的惩罚条款,增加援引其它法律法规的参照条款;三是删除计划经济色彩较浓的条款,提高该法的可操作性;四是在修改“保护法”的过程中,应使其与华侨华人关系密切的法律有效链接,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等,以增强其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