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上午好,汕头我来过很多回,这点我比陈东琪院长强,他是首次来汕头,我觉得宏观经济,如果没有潮汕地区进入视野的话,这是很大的缺憾,他今天终于补上了,补了已经有十多个小时了,所以他讲得很贴近,我听下来以后,(觉着)一定会给我们潮汕地区企业家、经济界、政府部门、新闻界留下很深的印象。其中很多观点我事先没有跟他交流过,我在其他场合也说过,(我们)不谋而合。他研究宏观经济,历史很悠久,确实很有深度。
刚才徐院长介绍我在政府部门工作(的地方)很多,而且跨度相对比较大,比如国务院国资委,我在研究中心当主任,主要是研究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问题。在09年的时候,我突然发现国有企业没有什么太多可以研究的了,国有企业还研究啥呢,国有企业中央给出的方针路线已经非常明确了,从1993年提出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后来推进改革以后,发现如果产权制度不变,现代管理制度是很难往前推进的,因此到了2003年,从现代企业制度变成了现代产权制度,也就是国有企业通过产权制度的变革,从原来单一的国有资本,逐渐扩展为集体资本,民间资本,以及战略投资家,那国有企业还是国有企业吗,经典上的国有企业就没有了,所以从研究空间上来讲,就没有太多可研究的了,所以我就转到全国工商联,在座的老板们都知道,主要是为民营企业说话,为研究在成长发展中的种种问题,民营企业还真的有问题,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有光明面,充满市场经济生机活力的一面,同时不要忘记,我们现在很多肮脏的交易,很多败坏社会风气的问题,坑害消费者的问题,基本出于民营企业之内,所以民营企业怎么健康地往上走,跟上时代的要求,跟上创造更大规模的要求,跟上创建和谐社会的要求,那里头有很多规律性的东西需要研究。从2009年到现在,通过广泛地深入基层,到企业走访,对民营企业的一些成长性的规律,从工商提出了两个健康的工作主题,促进非公有经济健康发展,促进非公有人事健康成长,这是全国工商联的工作主题。
十八大描绘了光辉的前景,我们在学习中各有体会,我的体会是它给出了“三个中国”,一是小康中国,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中国,就是进入倒计时阶段。第二是美丽中国,首次响亮提出来,表明我们中华民族在特定阶段的民族自信,美丽中国不会在2020年就能建成,它是相对比较漫长的过程,但是它的含义是非常深刻而广泛的,他需要我们更多地约束投资行为、消费行为和各方面的行为,要更好地创建环境友好型、节约型社会。第三就是廉政中国,新领导登台亮相后一系列动作,廉政风暴必刮、财产公示必搞这都是迟早的,这不能简单地看成是执政党的任务,不能看成是政府的任务,对于民营企业来讲是事关重要的,这意味着我们不能再走权钱交易的老路,不能再走官商勾结的老路。我们要更相信勤劳致富、诚信致富、智慧致富,这是真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那么现在经济增长进入什么样的阶段呢?刚才陈院长已经做了一些描绘,我的用语叫“快增长阶段的终结”,30多年我们都是加快增长、快速发展,就是又快又好,倒过来就是又好又快,平稳较快增长,我们所有的表述语都离不开“快”字。
但这两年,从2011年出台十二五规划到去年首次主动调低GDP增长,7.5%,最后执行结果破八,是7.8%,到今年人大通过的经济增长,预期7.5%左右,你们看看,表述语中从十八大报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我们的表述语中“快”这个字已经退出了,而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成为我们的标准用语。
快增长阶段的终结本质上就是黑色GDP的终结、血色GDP的终结、水分GDP的终结。它希望我们追求真正客观规律的有质量的、有效益的、可持续的速度,不是不要速度,而是这样的速度,尤其是水分的速度,要追求更高质量更高效益的速度,当快速增长逐渐进入较快速增长、较高速增长、中高速增长、次高速增长阶段、中高速增长、乃至中速增长的阶段中,宏观经济最要防范什么?经济急剧下滑。经济急剧下滑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就业,会造成心理恐慌,影响社会稳定。所以从宏观层面来讲,今天中国经济面临着一个拐点真正出现、转折点真正出现,我们拿什么来对冲经济下行的压力和风险,防止急剧下滑?放缓性增长已是一个趋势,我们不可能30多年继续两位数高增长,习近平总书记讲我们已进入个位数增长阶段,在这种主要的背景下,我们主要的压力是经济下行压力。经济下行的阶段比一味追求快速增长,不顾一切成本的追求快速增长要来得更加艰难,更具有挑战性和创新性。
我们就来研究拿什么来对冲经济下行的压力和风险?毫无疑问地,措施有很多。一是要把握增速调控的力度,30多年的高速增长是有惯性,突然慢下来,特别是去年党政换届,党政一换届,怎么就你当书记了,当市长了,速度就上不来,还想把速度弄上来,脸上有光,别让老百姓说这个市长书记上来怎么就没有能耐呢,怎么坚守,能够按照中央的部署,稳增长这是很重要的,把水分挤掉,留下实实在在的GDP,至少能减少资源浪费、减少环境的破坏。所以我觉得“五一”放三天假不过瘾,你还是恢复长假的好,要不都留在那,都生产过剩的产能干什么?那不普遍都过剩了吗?还不干脆放假呢,还能拉动一点消费呢。
二是千万百计地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也是最对冲经济增数下滑的重要措施。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从理论上讲,提高质量、提高效益要比提高速度要难的多,正因为这样才更需要我们坚持,更需要配置一切资源,动用一切政策来鼓励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的提升。
三是要加大改革的力度。现在改革的活力远远未释放完,我们的户籍管理制度、土地等,我们的研究过程中,现在的改革有些叫深水区、攻坚区,其实细想起来简单,关键在于思想解放不解放。比如说农民的土地证,发证就可以了,现在到农家院,到他们那去住,住完不给钱,他是没有脾气的,他无法证明这个住房是我的,是没有产权证的,今天只要给产权证、土地证,生产力就能进一步释放出来,我们的财产收入就能进一步增长,因此在这一方面都需要我们只要加大改革的力度,我们就能更好地释放经济活力,就能平衡和对冲经济下行的压力及其风险。
那么,当然毫无疑问地,新型城镇化不仅仅是对冲经济下行的压力及其风险,而且还是我们实现两个百年中国梦的重要推手。不仅要到2020年小康社会,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到2049年,新中国100周年要进入现代化国家的行列。肯定需要靠城镇化的推动,特别是新型城镇化的推动,所以城镇化越来越从相对的边缘,相对次要的地位逐渐走上前台,走到主导的地位。城镇化确实是要值得更多的关注,现在是热潮涌动、激情涌动的时候。
关键的问题我们要思考到底准备了什么?有没有为新型城镇化做足了充分的准备?凡是躁动不安的事物背后一定有准备不足的问题,比如一系列的制度安排,有没有为城镇化打开通道,如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有没能够真正容纳新型的城镇化,政府的城市管理水平事实上就出现所谓的本领恐慌的问题,因为在矛盾突发期、矛盾突显期的集中爆发期的阶段中,我们现有的人口在管理上,难度很大,如果大量地涌入,新的市民文化层度相对较低,很可能将外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内卷化,内化为城市内部的矛盾,对于新问题和新矛盾,政府的执政能力、行政能力和管理水平能不能跟得上。如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加大了城市人口交通压力,我们现有城市的人口密度相对于世界发达国家的密度不是最高的,包括香港,这个弹丸之地,聚集了密集人口,但交通管理和城市管理水平,我们现在的深圳、上海浦东、天津滨海新区高楼林立,硬件设施一定都不逊色,但是要达到香港这样的城市管理水平,没有三四十年,乃至更长时间,谈也不要谈。
我们的国民素质为这样的新型城镇化,做好了准备没有?大量的文盲半文盲,产业布局是否有清晰的路线图呢?我觉得在这方面都还值得思量的。我认为应该有更科学、冷静的态度来面对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发展,第一水平的城镇化要更具有转型升级的任务,高质量的城镇化必须是可持续的,说到底就要研究新型的城镇化对农民有什么好处?对农民没有好处,农民将成为新型城镇化的主力。对城里人有什么好处,对城里人没好处,他会排斥和拒绝对新市民的接纳。
对农民的好处的新型城镇化应该体现在什么地方?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这一方面已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第二要做好土地的文章,不少地区在这方面陆续总结出经验来,农村土地最原先的价值就是在于种庄稼,而经济学告诉我们土地的利用率,农业远不如工业、远不如服务业,就有一个转型的问题,除了现在底线必须坚守外,对于相当一部分农村来讲,从种庄稼要转到种企业,种出租房,这就增值了,并且进而把土地作为资本参股入股,成为企业或者园区的股东,逐渐通过这种经济活动,让城镇化更具有自然的一面,是一个自然进程,不是把农民全部洗脚上田,驱赶到城里或郊区的住宅区就叫城镇化,远不是这么简单。
那么对于城里人来讲,应该有什么好处呢?对于城市人来说,新市民的加入,提供了充足服务业的劳动力来源,能够享受到更高水平的、结构更加丰富的城市管理乃至政府的服务。能进一步推动整个城市品质的提高,和谐社会的创建,这都是城里人所期盼的。
因此,从这些视角可以看到城镇化的要点:
第一要搞好规划。搞好规划的主体应当说是政府为主体,这就为政府的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到底是呈现出什么样的城镇化蓝图,足够有想象力,需要很高的科研水平,需要对子孙万代负责,需要对人民大众负责,需要对历史负责,所以本质上又涉及到改革。业绩考核制度应该是以什么为导向?政府为主的规划,需要有科研水平的介入,如东莞搞了城镇进村,工业进园,民再进村,这都是在进行总结低端的城镇化水平的经验教训之后得出的经验。
第二要发挥市场的作用。城镇的规划主要靠政府,但城镇化的基本动力主要来自市场,这本质上就是要鼓励创新,特别要高度重视调动民间资本的积极性和潜力。民间资本对市场很敏感,他会对自己的资本负责,在城镇化的高度发展中,决不能偏废市场的力量。长沙有家知名企业,中联重科,是世界上位居前列的重型机械的生产厂家,我做过它两届的独立董事,对这家企业还是很认可的,你们要买股票,可以关注它的股票。我不是简单地做广告,因为我认为,今天的股民应该理性,没有做深入的研究,简单地跟风没有前途,中联重科的价值在哪呢,它有非常高素质的管理团队,从原来的科研院所变成科技型企业,进而变成股份制企业、上市公司,今天它已通过一些成功的并购,国内外无一失败的并购,成为一家跨国公司。它在城镇化进程中创造了什么样的经验呢?就是产业链。企业进入一个县,或者进入湖南某个县级市,都能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大量吸纳农民工,最后有效变成城市居民,这不就是城镇化吗?而且以市来带动城,这是我们的根本出路。
全国工商联一个企业家副主席,汉能控股集团的李河军,最近发表言论,他是在太阳能普遍亏损的背景下,逆势而上搞薄膜太阳能的,现在多晶硅太阳能全线下滑,而那时候是普遍不看好薄膜太阳能的,但他依然认为有自己特定的优势,投巨资上马,这就是企业家的眼光,这个李河军已创造了两个世界第一,全世界第一个大型的民营水电企业,每天的收入差不多1千万人民币,全世界最大的薄膜太阳能制造厂商。薄膜太阳能在今天的城镇化进程中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他初步估算,如果政策支持,他的薄膜太阳能跟住宅一体化能创造10万亿人民币的市场,只要装上薄膜太阳能的设备,就可以自行发电,自行输电用电,就不需要电网了,我们在参观完他的技术设备之后,就提出“你什么时候把北京的鸟巢的电断掉,用你的设备,以做示范工程,你把中南海的电断掉,你敢冒这样的风险吗?把中南海的电断掉,用你的发电设备,薄膜太阳能,能不能完成这个任务”,他说从技术上已经没有太大的问题了。
推动城镇化说明了什么?要调到民间资本的积极性,要鼓励创新,充分重视市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如深圳的一家企业,生产“烹饪机器人”。他说我为什么要生产烹饪机器人,我爱吃,到潮州来吃了好吃的,还想再吃,可又不知道怎么做,烹饪机器人把我们从烹饪之苦中解脱出来,他的机器设备非常漂亮,女同志在家做饭的时候,虽有抽烟机也不能彻底(把烟抽走),而这种设备远离了厨房,关起来以后,远远地可以透过玻璃看到食品是怎么由生变熟、成型出锅,美国海军陆战队现在也都跟踪要求购买他的产品,这样的机器设备产业链很长,他一直要跟踪到农业上的蔬菜水果种植,还有一系列烹饪制造以及餐具的供给,我问他,这个产业链如果产能做足,和需求对接,能达到多大规模?年产1万亿。我们现在也就是50多万亿的GDP总值,如果每年一家企业就可以创造这么多,这对于我们将来城镇化发展会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我们的生活方式要怎样更科学有效,我想这对于我们来讲,都会有很大的启发。所以今天就利用这么一点时间,跟大家简单地讲一下,我对城镇化的初步看法。
我本来准备了一个比较详尽的稿子,城镇化应该处理好的几大关系,我简单地读一下的题目。第一是要处理好产业发展和城市发展的关系,也就是“城”和“市”的关系,第二要处理好城市发展与原传统行政区域的关系,第三处理好原城市居民与原农村居民的关系,第四处理好户籍居民与外来新移民的关系,第五处理规划引导和市场推动的关系第六处理好城市内部组团的关系,其与周边城市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