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潮商声音 >> 正文

潮汕论坛陈东琪主题演讲全文

    来源:天下潮商    作者:     2014-08-28     浏览:

  • 字体:

   各位潮商朋友,上午好,今天我就潮汕论坛这样的议题作演讲,昨天晚上陈先生采访我的时候,问我潮商有什么特点,我跟他讲了五条:第一条,潮商是市场经济特别是改革开放前沿的“弄潮儿”;第二条,潮商的市场悟性很好,懂得抓住机遇,具有前瞻性;第三条,敢冒风险,以临海的地面优势加上冒险精神成就了潮商的世界地位;四.在投资、技术、市场开发、面临危机应对方面,潮商积极抱团发展。五.潮商不仅有南海视野,更重要的是具有全球视野。这几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新潮商相对于老一代更具有自己的特点——自信,今天我看到以陈乐伍为代表的年轻潮商,这些60以后的潮商相对于像李嘉诚这样的老前辈,可能自信会更多一些,悟性更往前一些,更强调制度建设、人力资质、竞争和合作、国际市场和中国市场的结合。今天是我第一次参加潮汕论坛,所以我想把我的感受和在座各位潮商分享一下。

   潮商的下一步要寻找自己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国家的城镇化这样的机遇,首先我们要判断一下宏观经济这样的大气候。我和企业家讲一个“平行四边形”,底边是内功,一个企业家要发展自己,首先是自身的身份定位,要知道自己的能力所在,知道自己能够做什么,知道自己学会干什么。第二条边是客户市场,对“上帝”的认识,要做市场必须要把自己的东西推销出去。第三条边是对手、同行,满足客户而做产品、技术不是你一个人在做,一定是还有很多人在做相同的事,他是你的竞争对手,当然也可能是合作伙伴。最后一条边就是政策,大环境。所以我想我们要把“平行四边形”的底边、左右、上边都掌握好,不仅要认识自己,抓住客户,与对手、同行进行竞合,更重要的还是要认识宏观经济,再把“平行四边形”动态化,那就是时间函数,因为企业是有生命周期的。所以要在动态里面把“平行四边形”的发展路径结合起来。

   最近有种声音是“唱空”中国,我当过中国社科研究生院的副院长,那是1995年到1999年的时间里,在那教书的时候,有一种“唱空”中国的声音,但那只是一部分人,认为中国会崩溃。当时我和学生说,中国才刚起步,飞进一个跑道,怎么会崩溃呢?除非是飞机有故障,只要起飞的话,肯定是不可能的。那是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到现在十几年了,中国不仅没有崩溃,而且从当时经济比较落后发展起来,中国经济称为全球奇迹。法国总统奥朗德最近访华,法国人是很实在的,看着中国的前景、巨大的市场。这10多年,我们看到,第一次“唱空”中国,中国经济没有崩溃。第二次“唱空”中国是在2004年前后,以当时的奥地利实业派的第三代传人费泽夫为代表的,认为中国经济会出现大萧条。当时我在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当所长,主持了一些研究,说中国到底会不会大萧条,写了一本书叫《中国避免大萧条之路》,提出“双稳健”的政策。我在80年代提出要一边讨论摸索一边前进,把宏观政策调控好,中国经济可以避免这次大萧条。

   虽然07年美国次贷、08年雷曼破产、最近三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影响,中国经济受到了一些调整,但是即使去年三季度最差,我们也有7.4%的增长,2009年一季度最差,也有6.1%的增长。这在世界上还算是比较快的。现在是第三次,这一次“唱空中国”的很多,不仅是那些有一定价值观引导的经济学家,也有实业界的投资人士,并有政界的。我个人认为客观上有压力,要看我们在政策上怎么去治,要看我们怎么引领这个市场,自身的内在潜力如何进一步有效地迸发出来。

   我的基本观点是中国经济现在处于一个十字路口,从周期角度来讲,大周期就是1978年开始的长周期,“超级繁荣”的32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10.5%,有的年份增加15.3%、14.2%,就是1985年、1994年和2007年。这种超高速的增长如果持续,首先,基数很大,改革之初,我们只有5千亿左右的人民币,现在我们是52万亿,那是改革之初的总规模的10倍。其次要支持超高速增长,对资源的依赖很强,压力很大。还有就是环保,以及中国前三十年劳动无限供给,劳动力过剩,现在正在向结构性劳动力不足转变。去年我们15岁到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只有5亿,是我们新中国成立60年、改革开放30多年,第一次出现绝对的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中国的人口红利靠低的劳动价格来推动着低价格的产品出口,和低价格竞争这种前景肯定是存在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前10年,2001年入世以后,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特别是西方,我们争取了很大的出口空间,可是现在欧美、西方国家正在对我们进行各方面的限制、抵制、遏制,这种现象将会使中国的出口成本大幅提高,中国面临很大的出口竞争的史无前例的压力。我们经过三十年的数量型的、重复建设式的外延型的增长,正在调转方式。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讲的,今后我们要实现没有水分的增长。按照李克强总理讲的,我们要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核心就是转型,转型就是要把原来的资源消化成向技术进步型、支持推动型、创新驱动型转变。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需要时间。

   我的判断是中国经济长周期的“超级繁荣”结束,但是这并不等于中国经济就持续地调整下持,中周期还会表现出上升趋势。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十年一次的周期已经过了三次,80年代初上升,80年代中期到达高峰,80年代后期一次调整,80年代是一个生命周期。第二个生命周期是90年代,90年代初很差,1995年、1996年开始调整,97年亚洲金融危机,经济水平进一步下降,完成了我们第二个十年周期。本世纪头十年之初,经济低迷,入世以后,特别是2002年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中国经济近七年的持续上涨,一直到2007年的第二季度,经济增长达到14.2%。但是后来美国的次贷危机和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这5年的调整让中国经济产生了巨大的缓冲期。我认为这是第三个生命周期到现在。

   今后会怎么走,我个人的想法,十八大以后,应该会开启中国的第四个十年周期,现在中国的中波放慢,是由于我前面讲到的这些增长因素的缩减,主要是由于国内国际市场的需求都在进行调整,主要是由于我们的成本在上升,主要是由于我们的经济在转型等等因素。所以中周期放缓,不可能再出现前三个中周期最高时期14%、15%,平均增长10.5%,最低8%左右这样一个高速增长模式,一定会向高点10%左右、中值8%左右,低值6%左右这样的增长模式转变,因此我的想法是两点,第一点,一定会出现一个中周期上升,这个时间点我认为有可能是今年下半年或后面上半年开始,进入第四个十年周期的上升期,但是这个上升期和第三年三个上升周期相比,一定会收敛,速度会放慢。第二点,中国进入第四个表现为“增长缓慢、低速、更多倾向于结构调整和增长质量改善”的第四个增长周期。

   我们都知道,这种周期不是线性的,一定是波浪式的,向上是波浪式的,向下也是波浪式的,那么现在处于长周期、中周期这个波浪式调整,因此现在的小周期处在下行当中。我们看到,经济增长在去年三季度7.4%,四季度7.9%,今年一季度只有7.7%,我认为二季度可能还会下降,还会减速,主要是因为短期指标都在下降,再把需求出口、国内投资、国内消费增长放慢。工业增长,因为在三次产业当中,工业占40%以上份额,它的增长在减速,由前几年的15%以上,去年的10%左右,变成今年三月份的9.5%,我们看到线性指标都在下降,都是有向下的趋势。我们看工业指标,2010年有15.7%,到现在三月份的9.5%。收入增长也有所放慢,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的人均纯收入,或者物价增长速度也有所放慢,特别是财产性收入、股票、房地产价格虚稳的情况下,更是这样。在我们看到,反映宏观经济总水平的价格指标,特别是工业品出厂价。我们在座的企业家产品的定价,现在出现了连续几个月的负增长,而且三月份负的值放大。目前的工业品出厂价意味着投资品是通货紧缩。

   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有下降趋势,最近汇丰公布的4月份的PMI已经比上个月下降1.1%,由51.6%掉到现在的50.5%。最近我们看到电力增长速度,中央财政出现了负增长,企业的亏损面在增加,企业的还贷能力下降、存扩在增加等等。这些短期指标都意味着中国经济短期处于下行期。线性指标一旦止跌,会有三到六个月的滞后期的时间空间来讲,第二季的经济增长会比第一季减缩。

   我们看到西方经济,特别是欧美现在是双速增长,美国经济在复苏,去年增长2.2%,今年一季度我估计有1.5%左右的增长。欧洲经济今年一季度,欧元区即是负增长。相对欧洲国家来说,美国经济是增长的。一个上升一个下降,我们把这叫做双速增长。它的实质就是现在发达国家面临着需求,特别是公共需求,公共需求受制的主要原因是面临着很大的债务危机压力,必须要降低债务率。降低债务率重要的方法无非是两个,一个是增加财政收入,增加收入项,这就要求更高的增长,更高的增长关系着内需,在需求低迷的情况,它的财政收入不可能较大,这样要减债只能减税、减开支,这当然会影响公共需求,所以欧元区最近的所有指标都在向下。现在欧洲的制造业包括德国、北欧这些比较景气的国家的制造业都出现下行趋势,主要是由于它的整个公共需求政策是下降的。在这种情况下,对中国的制约就是,我们的外需受到约束,出口增长放慢,美国市场我们的出口有所增加,但要抵消欧元区的下降和对日本出口的下降,我们还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所以短线来讲是下降的,外围环境是紧缩的,但我们也看到一些趋势,我认为这些下降,无论是内还是外,无论是实体领域还是金融领域,我个人认为好像感觉到黎明将要出现的这种感受,也可能现在是黎明前的黑暗,是从此岸到彼岸交汇的深水区,过了深水区,可能我们慢慢会进入到浅水区,到达对岸。

   目前处在一个困难时期,我认为欧元区经济二季度、三季度还会低迷,三季度以后可能会见好,我们注意到欧元区的银行,比如说存款增加、贷款增加,贷款增加意味着企业的需求的增加。欧元区现在发债的需求增加,所以出现它的收益率在产生变化。旅游流量是增加的。现在欧元区一季度的赤字出乎意料地下降。

   最近我还看到一个信息就是,英国经济一季度实现0.3%的环比增长,改变了前几个季度负增长的趋势。我在分析欧元区现在的情况下,有点类似于去年二季度我讲美国的情况。美国去年二季度的时候是比较困难的,房地产依然在下降,银行依然不太好,但是从二季度末三季度以来,美国经济出现转折,在军事工业、银行、房地产同步涨好的情况下,它的制造业活动增加,老百姓的收入预期增加,家庭财富环比增加,所以出现了美国经济的复苏。如果我们简单地对比,我们会发现,欧元区目前的情况有点类似于去年二季度美国的情况,那么我的判断是,欧元区的经济有可能在下半年,最晚四季度出现转折。理由除了我前面讲的几个方面以外,重要的是现在的货币政策是历史上最宽松的,现在美国的利率0-0.25%,日本是0.1%,英国是0.5%,欧洲是0.7%,欧美同步的这种低利率,加上定量宽松的政策,QE1、QE2、QE3,单纯从增长角度来讲,一定会带来滞后时间出现的需求增加,我的结论是欧美三季度以后,四季度可能会出现同步回升的迹象。所以我们潮商在谋划未来发展的时候,我们要看到这种外围环境目前的最坏有可能意味着一段时间的见好。

   我们来看看市场有些低迷的反应,市场总是会对宏观经济的未来提前反应的,特别是有几个市场,一.大宗商品市场;二.股市;三.债券;四.黄金。我们看到美国的外汇市场,美元最近几个季度出现了升值趋势,改变了前期这种持续下降的趋势。去年三季度的时候,我就说,美元可能会进一步进入长贬短升的阶段,出现中小周期的上升趋势,美元指数出现上升,那意味着非美元指数下降,意味着黄金下降,因此我在去年2月认为,黄金在1920几的时候,可能会是泡沫顶部的阶段,应该进入到释放的时期,甚至进入黄金熊市。美元升值,意味着美元计价的产品的价格下降。就好像前年,美元指数贬值,黄金大幅上涨的周期是一样的,这种跷跷板,美元下,黄金上;美元上,黄金下。大宗商品也是这样,经过一个长周期的繁荣,这个长周期的繁荣在达到它的极限值以后,一定会由于政策、市场等各种不同因素的影响,进入到下降周期。我的预测,现在我一直在观察,我认为大宗商品积压地在全球需求还不是很快、持续性地复苏、而且面临着巨大的存货的情况下,加上全球产能过剩,特别是中国产能过剩很大的情况下,这个时候的积压地的下降调整的时间非常长,所以我认为,这个市场是向下的。还有股市,股市我们看到资本市场,除了中国危机以来的最低点1664点的上证指数到现在还没涨到40%几以外,其它的无一例外都涨一倍以上,其中的菲律宾、印度都是两到三倍,美国三大股指都是在130%左右,连日本都涨了97%。这种晴雨表迟早会在一段时间差后反应在全球的经济上,反应在全球的市场上。

   所以我们经常看到的是宏观经济,进入到旧趋势,下降的趋势,竭尽的阶段;下一步要转到新趋势,开启的阶段。如果按易经的说法,我们讲阴和阳,它会从少阳转到正阳,正阳是阳极,然后转到初阴,到少阴,然后转到阴极,目前处在阴极状况,一定会阴减少、阳增加,从而完成阴转阳的阶段,那就是经济弱转强的阶段。现在这个时候它没有全部指标反映出来,但是一个新指标、一个信号指标通过我们这样一些判断,大致上见到一些端倪。当然还不确定,要确定的话取决各国政策保持持续的宽松,尤其货币政策。这点我们看到各国的程度,比如欧洲现在减息,比如日本刚推出安倍的定量宽松政策,把CPI从1%提到2%。美国博朗科说,它的QE政策要到2014年年底,因此全球的货币政策依然会保持松的态势,从而会使各类贷款需求会逐步形成。因此我的基本结论就是宏观经济、外围环境正在由弱转强这样一个阶段。中国经济我想,新一届政府三月份正式落地以后,新旧交换,到现在还只有一个多月时间,我们现在还看不到政策出台的特别的个性,但是我们大致上会认为,新一轮的政策周期的开启将会对中国经济产生正向推动。这样政治周期在中国来讲有两个层面,一个是宏观上的,政治和经济之间的关系;一个是地方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在换届以后,我想从二季度开始,至少会从劳动节以后,应该会出现前面的投资弱势,慢慢变成投资中强势的阶段转变。因此我认为政策会顺应经济需要,促进复苏这样的需求,来出现政策落地的情况。

   今天的主题是讲城镇化,我再把它和城镇化结合起来,我认为下面会有这样一些政策导向,以供我们在座的各位年轻的潮商们研究思考问题的时候参考。那我想中国下一步的政策从总的政策来讲,去年中国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两会以及最近李克强总理在各地的重要讲话,表达了对政策操控的总的宏观战略安排和导向。基本政策是财政是宽的,开支是中等,今年会适当增加社保、对国防的投入,一方面改善民生,一方面提升国家的国防能力。我们前三十年经济和国防间的关系,国防能力的提升大大制控于经济能力,现在这种不平衡不足以满足中国经济的未来的持续发展的外部环境的需要,所以我们需要从财政来对国防提供更多的支持,促进我们国防的现代化、武器现代化,提升我们周边的安全保护能力。中国成为全球第二之后,这种需要极大提升,这就要求我们在满足这个能力的提升的时候,在财政上要做出足够的安排。在财政收入即使预计有所下降的情况下,我们依然保持对民生和国防建设的支持,以提升我们的发展能力、安全能力。今年财政政策总体上还会保持积极的导向,我们在公共需求上相对欧美的紧财政,政府开支来讲,中国有空间,可以宽可以松,有利于我们的公共需求进一步释放,对于我们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对节能环保的项目、对于我们快速的现代化交通建设等等基础设施、公共投资安排、有一定的空间,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所以我想财政政策今年是宽的,货币政策今年是稳健,去年是下降的,今年一季度连续15%以上,意味着今年央行给市场提供的流动性相对去年是要增加的。因为中央定了,今年的“稳增长、控通胀、防风险、促结构”十二字方针,把稳增长放在优先,需要我们足够的货币流动性来支持稳增长实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货币政策我个人认为,都会采取相对有利于增长的,主要是由于今年物价通胀的压力会比较小,我们的CPI都是下行趋势,虽然下半年不排除物价上涨的提高,比如说我们的交通运价、农产品大降后可能是回弹、全球的需求由衰退到稳定,新需求的释放,比如说大宗商品的价格经过大调整之后,可能有一段时间短期的稳定等等。所以是我们的下半年的价格可能会出现有的月份反弹的情况。但是整体来讲,我认为今年没有高通胀。第一,是由于储备很多,资源储备、工业品的库存很大。第二,我们释放产能的空间非常大。第三,今年的货币供应,量在去年13%-14%的区间下,今年没有货币短期超发带来的规制。第四,整个国际上的大宗商品是一个下行走势。所以今年没有高通胀,这就给我们的货币政策留够了适当宽松的空间。在全国货币政策低利率和扩货币供应量这样的政治条件下,中国保持中性偏松的做法,有利于稳增长,在控通胀、防风险的条件下,实现我们的经济持续增长。这就是我讲的政策导向总量方面的表现。

   在政策总量这样的表现下,有两个具体的政策,我想是我们今天在座的企业家应该把握的。第一个是扩大效率,今年将会采取尽可能多的措施来保证消费需求的稳定增长。所以下一步我想是在节能产品的补贴,包括消费品的补贴等等方面,都会注入新的政策措施,来促进消费需求的进一步增长。这也对我们实现经济转型,提升消费率,降低投资率,降低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提升对国内自营消费的依赖这样的一种中期模式转变是相吻合的。

   第二个就是我们今天会议的主题,关于城镇化建设,我认为新一届政府开启的新型城镇化,有两个方面的特点,第一个即是扩容增量。人口城市化扩大规模,我自己测算了一下,新中国的时候,我们城市化是10.64%,当时5.4亿人口,我们大概只有5700万的城市人口。当时总的城市人口相当于现在沪京津三市的总和,现在北京2100多万,上海2400多万,天津1400万,加起来大概是解放初期中国的总城市人口,大致上一致。随后我们的计划经济的发展一直到1977年这三十年当中,我们城市化提升到了18%,平均每一年上升0.26%,我把它叫做缓慢城市化时期。从1977年之后,1978年开始改革,中国的三十年进入了快速成长模式,32年刚好增加了32个百分点的城市化人口。在这期间又可以分为两个小阶段:1995年以前是一个小阶段,城市化率每年提高0.65%,是前三十年平均0.26%的两倍多。1995年之后,城市化的速度又加快,加快到1.35个百分点,有的年份超过1.5%,预计未来的5年,我们城市化人口净增加一个亿,每一年增加2千万,城市化每年1.35%到1.38%,那么今后我们城市化,到2020年,有可能达到60%的城市化率,那时的总人口由现在的13.4亿多到14亿左右,城市人口大概会在8.4亿,农村人口大概会在5.5亿,到那时我们的城市化率应该说将进入到世界中等水平。再到2030年,有可能到70%的城市化率,基本稳定下来。

   从这个角度来件,中国的城市化还有数量空间,还需要很多的数量型投资,还需要许多数量型的基础设施、还需要很多数量型的有关城市的基本的东西的建设。所以在座的各位企业家,我们要看到中国的城市化的“文章”还没做完,给我们带来的机遇,这个机遇留给我们的时间大概会有三个五年计划或者两个五年计划,是一个快速的机遇。所以我认为“扩容增量”依然是中国下一步城市化,所谓新型城市化,首先还是城市化,一定会增加量,只有当我们城市的城市化水平提高,我们才能谈国家的现代化水平,没有城市化,去谈现代化是不可思议的。但是由于我们自然环境的压力,城市有空气问题、有水资源的问题,我们原来的数量模式,单一地扩容数量,划围子,增人口这一个模式不能持续。因此我们一定要注入第二个转型,即新型。

   新型城镇化的表现,从规模上来讲,从超大到中小型,以前是农村人口大量进入到东南沿海的大城市,像上海现在是两千多万。这样下去,大城市不可持续。从全国的城市规划来讲,我认为大城市需要适当的‘稳’,‘扩中提小’,把中等城市进一步扩大,要提升小城镇的水平。小型城市的布局状态应优先考虑;从外延到集约,原来我们是划围子,把人口放进来。今后我们应该是强调集约,向上面和下面发展,增加城市向上的容积率以及向下拓广,这也是欧美现在全球生态城市建设的利用土地、节约土地的一个很重要的选择。作为一个后发的城市化国家,一定要研究和推进集约型城市建设的经验;从平面到立体,建设新型城市,不单是从平面向外延,而应该不断向上和下来推进和发展。现在国际上正在向立体带状发展;从地上到地下、从摊饼到组团、从规模到智能,今后要加快推进城市的数字化、信息化,这给我们所有商人带来城市建设的机遇,要把所有城市的功能都智能化;从灰色到绿色,今后城市要向绿色发展,那就是要求我们要有一定的植被、要有一定的水系保护,要建造环境更为宜人的新型城市。我们讲城市梦,由三十年前到三十年后,最大的就是由灰色到绿色的转变。这也是我们讲美丽中国,首先要美丽城市;从歧视到公平,指我们的城市化建设对不同的人群,对来自农村的或已经在城市的人应采取同一的政策。通过市场的自由选择,来推动劳动力在城乡之间的自由流动,来实现更自由的城市建设。在城市化过程中,新型城镇化更多的是靠质量的提升,今后就是两者的结合,量的“扩容增量”和质的提升相结合。

   潮汕的城镇化整体水平还不高,也是好处的,可以重新按照新的起点以及更高的标准来谋划今后这个地方的新城市面貌,一定要考虑其环境、智能、质量、环保、人性、现代化等等。在这种情况下,我个人认为大气候、中气候和具体的政策导向下,我想我们在座的各位企业家应该能明白今年开始的未来十年我们所处的投资环境的变化。在投资的过程中,既要做实体也要做虚拟,无论是全球国家之间的竞争还是地区之间的竞争,大企业与大企业之间的竞争,我们不能“只见物不见虚拟”。我个人认为,人类世界经济世界已经从简单的实体世界正在向实体和虚拟相结合的变化发展,一个是信息化、一个是金融。我们在座的企业家在新型城市化的建设过程当中,在推动行业的发展过程当中,一定要学会利用金融机遇。尽管美国的次贷危机、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问题出在金融泡沫上,但对于中国来讲,金融创新、金融发展的空间是巨大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虽然有人说中国比之于美国是弱在技术上,弱在创新上,这点我同意,但我想更重要的是弱在金融上。现在全世界的制控经济权就是金融的控制,从这个角度来讲,企业家特别是能够“弄潮”的潮商,一定要在金融上、债券市场上、股票市场上,包括所有的金融品种,都要有创新意识,通过金融这样的“润滑剂”,来推动城市化的加速,推动经济内涵的提升,推动企业生命周期的延长,进一步延续潮商的辉煌。

  • 字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潮汕商人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