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公益慈善 >> 正文

李嘉诚商业版图重心外移 零售业兼并高潮前奏

    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     2014-08-26     浏览:

  • 字体:

   华人首富李嘉诚的一举一动对行业具有风向标的作用。

   近日,外电引述消息称华人首富李嘉诚旗下和记黄埔有限公司计划出售旗下零售业百佳超级市场,价格最高达156亿港元,市场围绕潜在竞购者展开“竞猜游戏”,引来外界高度关注。

   面对传闻,和黄方面于7月29日回应时代周报记者称:“旗下屈臣氏集团现正就以‘百佳’为主要品牌经营的超级市场零售业务进行策略性评估,以期为股东带来最大利益。”

   尽管和黄出售旗下百佳超市业务的计划尚处于“策略性评估”阶段,而其7月20日发出的声明中称:“不保证是项评估会达至任何交易。”加上6月份百佳超级市场有限公司的成立,这一系列动作更让外界肯定,李嘉诚抛售百佳超市业务或许只是时间问题。此前,家乐福等外资企业也不断陷入撤华疑云。近年来,零售行业时不时地传出出售与并购的消息。而亚洲首富李嘉诚抛售百佳,成为零售业进整合潮的前奏。

   而事实上,从李嘉诚的商业版图上不难看出,虽然他人在香港,但总是将世界发展方向了然于心,近年来的种种迹象表明其投资重心渐渐外移。

   “出售百佳”传闻密布

   近日,李嘉诚“出售百佳”的传闻于业界传得沸沸扬扬。

   7月29日,时代周报记者就“出售百佳”传闻向和黄求证,和黄媒体联络人刘伟清向时代周报记者称,和黄已针对“评估百佳”方面发出了以下声明:“旗下屈臣氏集团现正就以‘百佳’为主要品牌经营的超级市场零售业务进行策略性评估,以期为股东带来最大利益。”

   而最近又有消息称,百佳超市叫价高达40亿美元,有关财务资料已经交给了亚洲、欧洲多个潜在买家,要求有意买家在8月16日前入标。据称日本永旺集团、澳大利亚零售商Woolworths及Wesfarmers以及多个内地买家均有兴趣竞购。对此,刘伟清表示:“除了7月20日的声明,我们没有任何补充。”而可能的卖家中,中粮集团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没有听说这个消息”。日本永旺也称,“目前尚无这方面消息”。

   据屈臣氏集团官网显示,成立于1973年的百佳旗下店铺品牌除了有“百佳”字眼的百佳超级市场、百佳超级广场及百佳冷冻食品,还包括INTERNATIONAL、TASTE、GREAT等高端品牌。数据显示,百佳市场占有率达到33.1%,是香港第二大超市。

   和黄向时代周报记者提供的资料显示,百佳在香港、澳门和中国华南地区占有重要的市场地位,店铺总数345间,2012年收益总额为217亿港元。

   然而,这个在相关市场占有率达到33.1%的第二大超市,在内地的发展并不乐观。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12年中国连锁百强》及相关榜单显示,去年中国连锁百强中,百佳(中国区)总营收为40.77亿元,较上年下滑5.1%,排名也从2011年的76位跌落至87位,而在前20家主要外资连锁企业经营排行中,百佳位列19。

   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百佳1984年开始进军内地,而其内地门店主要集中在华南地区。此前百佳在上海的“三进三出”,最后于去年退出上海市场也表明了其在内地的市场开展并不顺畅。

   今年6月下旬,百佳在香港注册了两家以“PARKnSHOP”命名的新公司,其中一家为PARKnSHOPLimited,即百佳超级市场有限公司。

   而这一动作更容易让业界将百佳超级市场有限公司的成立与百佳评估市值联系起来,有业内人士认为,百佳超级市场有限公司的成立是为抛售做准备。对此,和黄刘伟清并不予回应,并在声明中称,“百佳是屈臣氏全资拥有的附属公司”,“在评估期间,屈臣氏与百佳将如常专注执行各自的日常业务营运。”

   零售业整合高潮前奏

   百佳“业绩表现平平”是李嘉诚抛售的原因?

   对此,营销观察家、财经作家刘波涛认为,百佳在内地的业绩表现确实是一个重要的客观因素,但出售百佳不仅仅是因为业绩表现。在当前市场大环境下,零售业的发展态势受到太多因素的冲击,商业地产泡沫的出现,使得商业场地租金高,大型商场的运作成本变得更高。

   “再者,对于和黄而言,零售并不是其最核心的业务,这也是其出售的原因。”刘波涛对时代周报记者说。而据资料显示,百佳2012年收益总额为217亿港元,只占和记黄埔2012年总收益的5.5%。

   而选择在此时出售百佳,营销专家万兴贵称,李嘉诚再不在这个时候坚持下去就跟不上市场发展的创新了。“现在抛出,有些想扩张香港业务的国资企业还可能买,这是一拍即合的时候。”万兴贵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李嘉诚从本质上来说,并不单是一个企业家,更像是一个投资者和金融家。他很善于抓住市场契机,他不像内地很多企业家,做一个企业一直做到底,他对市场的嗅觉很灵敏。”刘波涛对时代周报记者说,未来的零售业大型超市、大型百货也将会陆续发生整合,将会集中在某几个企业。整个零售业未来几年的兼并整合还会增大。

   万兴贵称,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鼓励老百姓买房,而商业泡沫的出现却会导致零售业的乱象。同时,这离不开经济下行的背景。社会经济现状使得老百姓把钱收紧,消费观念也会更加谨慎。而电商的冲击也是一个很大的影响因素。电商“送货上门”的新方式和快捷、便利的特点是传统零售业所不能提供的。

   近年来,零售业的兼并整合现象已是大势所趋。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在过去一年中,沃尔玛控股1号店,苏宁易购收购红孩子,百胜餐饮收购小肥羊集团,万达收购AMC ,国美收购库巴网和新锐美40%股份,京东收购“迷你挑”……种种迹象表明,零售业的兼并高潮即将到来。显然,在商业地产泡沫涌现、经济下行的大背景和电商发展迅速的冲击下,李超人是在提前退出零售业。

   李嘉诚商业版图重心外移

   7月29日,李嘉诚刚刚度过了85岁生日,而这位“首富先生”的商业版图扩展态势犹“如日中天”。

   据公开资料显示,长江集团奠基于香港,业务包括物业发展及投资、房地产代理及管理、港口及相关服务、电讯、酒店、零售及制造、能源、基建、财务及投资、电子商贸、建材、媒体及生命科技等。截至2013年6月30日,长江集团总市值为8980亿港元。

   长和系8月1日公布中期业绩,但长和系发言人称今年将取消记者招待会,长和系近20年来每年中期业绩会都召见媒体,而这次的罕见现象引发投资者联想。

   近日,市场传出和黄计划出售百佳的消息,尽管和黄已作澄清,并声称“和黄强调无意从香港撤资,外间传言毫无根据”,但依然难灭市场关于长和系业务外移的猜想。

   “两年内99%的资产将在53个国家全部都有”,李嘉诚曾如此计划其海外帝国。众所周知, 李嘉诚向来在资本市场游刃有余,“低买高卖”以实现资产套现,转而投入高回报的产业。而此次“出售百佳”也仅仅是其商业版图上的小小一笔。

   李嘉诚的商业投资版图重心移向海外,2008年后更加明显。

   欧洲是其主要战场。曾有媒体报道指出,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李嘉诚旗下的“长和系”借资产价格下跌和欧元疲软之机,斥资数十亿美元购入欧洲大笔基建和电讯资产,其中包括以1550亿港元收购英国电网、水务、燃气资产;以13亿欧元收购奥地利3G通讯业务;以7.18亿港元收购加拿大电厂资产,还以97亿港元购入荷兰能源公司。

   在2010年至2011年间,和黄斥近千亿港元买下英国水务及电力公司,更有媒体称李家父子几乎已经“买下了英国”—他们将控制英国天然气近三成的市场,英国四分之一人口的天然气供应由他们提供,英国大约四分之一的电力分销市场,以及约5%的供水市场都是李家的资产。

   2012年长江集团以77.53亿港元收购欧洲天然气供应商Wales&WestUtilities。今年1月又以32亿港元收购新西兰Enviro Waste Services Limited,开拓当地废物管理基建业务。此外,公司亦持有英国污水处理公司Northumbrian Water。今年6月17日,长和系联合公布,长实将与旗下长江基建、电能实业及李嘉诚基金会成立合营公司,计划斥资9.43亿欧元(约98亿港元),以收购荷兰最大废物转化能源公司AVR Afvalverwerking(AVR)。

   电讯业务方面,2012年至今,和黄投资了爱尔兰、奥地利及以色列的多项电讯业务,共耗资约229亿港元。

   根据和记黄埔的年报,和记黄埔在2010年业务盈利为392亿港元,其中,中国香港占三成,约为118亿港元,但去年其业务盈利增长至583亿港元,香港市场贡献反而下降至93亿港元,比重降至16%。两年间占比下跌接近一半。

   而欧洲业务盈利,则由2010年占有17%增至2012年的34%。相比之下,李氏家族在中国香港的投资比例正在减少。

  • 字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潮汕商人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