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110周年的韩山师范学院,将在2013年10月20日校庆前夕成立首届校董会。谁来担任校董会主席呢?来自方方面面的呼声、当之无愧的就是韩师的杰出校友陈伟南先生。
我有幸认识陈伟南先生,是自上世纪90年代初期就开始的事儿。
那个时候,我服务的单位汕头大学举办潮学国际研讨会或者其他的关于潮汕历史文化的研讨会,陈伟南先生都莅临指导。那个时候虽然我也已经三十出头了,但与他比起来,还是“小萝卜头”。在德高望重的前辈面前,我有的是敬仰,是崇拜。用现在的话说,他是我的偶像,我是他的粉丝。
初步印象
总是一副弥勒佛般的笑容
陈伟南先生在我的大脑硬盘里刻下的第一印象是:弥勒佛脸、菩萨心肠。用潮汕话说就是“佛面菩萨心”。你无论什么时候见到他,他都是一副弥勒佛般慈祥的笑容,无论跟谁谈话,无论什么场合。而这种专属于陈伟南先生独有的经典笑容,来源于他的心灵深处:他一辈子都做好人,干好事,积德行善,扶危济世。而每做一件好事,他的美好心灵又注入了一股快乐健康的源泉。“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他一辈子做好事,所以他一辈子快乐幸福。形之于面,便是笑容,如莲花般纯洁、迷人。
第二印象
不仅从商而且热心文教事业
随着跟陈伟南先生的交往越来越多,我对他的了解也逐步加深,有了第二种独特印象——热心文化教育事业。
应该说,积德行善、热心公益是潮籍成功企业家的共同优点,几乎成为了潮商的群体特征。潮汕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无论是在家乡,还是在外地、外国,半辈子、一辈子打拼下来,有所成就,一定不会忘记家乡和祖国,慷慨解囊,修桥铺路,建水厂,建医院,建学校,建敬老院,建幼儿园,抚老恤孤,奖学弘文。这一切一切好事,陈伟南先生都做了,并获得了广东省“十大慈善家”的称号。而对于我这个“教书先生”、“咸酸秀才”来说,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先生对于文化教育事业的大力襄助。作为企业家,从商是其本职,对文化教育、文学艺术认识不那么到位,也是自然的,无可厚非。但陈伟南先生不是这样的企业家,而是一位对文学艺术、文化教育,甚至学术研究很有认识、恨不得倾囊相助的有识之士。
深刻理解
感恩母校捐资办学的奉献精神
当然,对陈伟南先生的奉献精神的深刻理解,还是我到韩师工作以后的事。
在韩师的图书馆大楼首层的大堂里,有一排杰出校友的“玉照”,其中有一张陈伟南先生清秀稚气的学生装肖像。从潮安乡下的一个毛头小伙子到香江商场,一路奋斗历程之艰辛,自不必说。但成功之后的陈伟南,自20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回到母校捐资助学,先后捐建了教学楼、实验楼、国际会议中心、篮球馆,修了新校区的大门,设立了伟南奖教学金和助学金。不但从资金上帮了学校的大忙,使学校的办学硬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而且,在哲学和文化层面上,“伟南精神”已经成为今日韩师文化精神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了全校师生学习的榜样。在韩师110周年校庆前夕,陈伟南先生为了纪念他的老师们,亲自主编了一套《韩师杰出校友艺文集》。他在序言中说:“几十年来,我虽远居香江,却念念不忘亲爱的母校。我在母校的时光虽不过三年,但在那里我得到的修炼和教化却受益终生,让我难以忘怀的不仅是母校优美的环境,更是培育我、教导我的恩师们。是恩师们的包容、博爱给了我无限的温暖,让我这个来自府城郊外的农村学生感到人生的美丽和幸福;是恩师们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让我在鲐背之年可以时常抒忆儿时的梦想和壮年的奋斗往事。恩师们的言传身教,让我深受知识灵光沐浴,享受智慧圣水润泽。”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陈伟南先生对母校的支持,我们可以理解为是对母校、对恩师德泽教诲的感恩和回馈,但这也是一种无私的奉献。他的人生的座右铭就是“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如今,陈伟南先生在韩师,在潮安县,在潮汕地区乃至全广东省,绝对是偶像级的人物。每次先生莅临韩师,莅临他在家乡潮安沙溪镇捐资兴办的宝山中学,在会场,在教室,在校道,先生时刻都会被蜂拥而上的师生们请求合影、签名。而每次遇到这样狂热的“追星族”,先生的脸上都会露出他那经典的微笑,满足师生们的要求:为他们签好名,与他们拍照留念。我最喜欢看先生被同学们里三层外三层地围在中间的照片:一张张灿烂的青春年少的笑脸簇拥着一张和蔼可亲的弥勒佛般的大笑脸,就像一朵朵盛开的小月季花中间簇拥着一朵大大的牡丹花,画面充满了喜气朝气,充满了欢乐幸福!相信此时的先生,胸中跳动的是一颗跟学生们一样年轻、健康而欢快的心!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恭敬地静静地伫立一旁,欣赏着这人间最天真无邪的心与心互动、情与情交融的幸福画面。心里不禁想,做人达到了这等境界,乃是上上之人。我们一定要向其学习,即使是望尘莫及,永远只能望其项背,也心向往之,终生追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