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基金规模在全国地级市中名列第一,在全省第一个设立“见义勇为宣传日”,全市累计表彰见义勇为人员1.57万人,颁发奖金1066万元……23日举行的全国见义勇为长效机制建设常州现场会上,全国各地的代表充分肯定常州见义勇为长效机制。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李顺桃评价:常州的经验是“成熟的、全面的、带有方向性的”。
见义勇为壮举发生后,英雄的长期生活如何得到保障?常州率先探索,建立一套可为、有效、安心的长效机制,让每一位见义勇为人员“一次出手、终身无忧”。
2011年下半年,常州市率先出台了见义勇为人员优待乘车证发放办法、救治绿色通道办法、伤残抚恤办法和就学补助办法等9个规范性文件,见义勇为人员遇到的医疗、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困难有了全方位制度性保障。
今年9月11日,常州市政府出台《进一步加强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护的实施意见》。这个升级版的文件“含金量”颇高:不但见义勇为人员本人,其配偶及父母也可以免费乘坐城市公交;见义勇为人员实行优先抢救、优先治疗、优先检查、优先住院,后续治疗优先挂号、免挂号费;伤残人员享受终身抚恤,每人每年抚恤金最高可达1.8万元;见义勇为人员子女在中学、大学阶段的补助最高分别达到1.5万元、3万元,对受市政府以上表彰的见义勇为人员和见义勇为烈士子女,中考入学实行降5分和20分录取。
“我们不能让见义勇为者流血又流泪,要通过建立机制,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常州市副市长、公安局长尚建荣这样说。
记者了解到,常州组织了1093人的社区志愿服务者队伍,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和伤残人员提供贴心贴身服务,按照伤残人员1:2,其它人员1:1的比例配备志愿服务者,真正让见义勇为人员“英雄一时、光荣一生”。
“一个英雄至少配一个志愿者,这样的"一对一"服务不容易。”云南省见义勇为基金会副秘书长张克诚说,“服务有了责任人,见义勇为人员倍感社会的温暖。他们是始终被惦记、被关怀的人群。”
见义勇为事业的长期发展,离不开充足的资金支持。
1995年,常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刚成立的时候,基金规模只有200余万元。常州人不断上演着“尚德守义”的壮剧,见义勇为基金会恰如一片爱心“聚集地”,源源不断汇聚着常州人对英雄的敬意。
“我们想为英雄们尽自己一份力。”市民高峰特意拿来了6万元,中国银行(601988,股吧)常州分行捐赠15万元,常发集团捐赠50万元,常州市潮汕商会会长李焕明先生捐赠200万元……各级党委政府拨款扶持达700余万元,全市430多家企事业单位、10万余名个人向基金会无私捐赠亿元之多。
2011年,常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提出“依靠财政拨款、依靠社会募集、广开募集渠道”思路,掀起了新一轮基金募集热潮。截至今年上半年,7个辖市区的基金规模均超1000万元,其中武进区达到6800万元,而全市的见义勇为基金规模达到了4.1亿元,在全省遥遥领先。
2012年4月,武进区湖塘镇商会设立见义勇为奖励基金28万元,到目前已发放奖金2.2万元。“对见义勇为人员予以重奖、重复奖,不仅是对见义勇为人员的关爱和尊重,还会起到"奖励一人、激励一片"的作用。”镇商会副会长林小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