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的今天,李东生带TCL走全球化之路。李东生认为走全球化道路是TCL产业成长的必由之路,全球化的发展是必然趋势。李东生表示TCL集团的全球化还处在攻坚阶段,TCL已经进入了全球主要区域市场,而且在各市场的布局相对均衡,特别是在局部市场做到了相对领先。
经过3年的梳理,TCL获得了一个比较清晰的全球化管理架构。而令其全球化业务更加巩固的是,这3年里还建立了完善的风险管控体系。除了日常的订单评审、合同管理、财务审核流程等管控体系以外,一旦业务发生异常,将自动激活“非常规业务流程”,由法务、财务等相关部门组织会审,从更多维度分析和判断该异常情况的实际内涵,从而支撑最终的管理决策。
无论是管理架构还是流程抑或是管控体系,TCL全球化业务都已进入有条不紊的状态之中。这是让李东生感到踏实的一方面,他在交谈中目光笃定地说:“再往前走,我们比较有把握,不会出现早期那样的亏损。”另一方面,现在的李东生或许还应该感到兴奋,因为经过10年的全球化征战,TCL多多少少获得了对一些主要市场区域文化的深度了解。3个有意思的现象:负责波兰业务的主管,会讲三门语言,意大利语、法语、波兰语;负责阿拉伯市场的主管改名为“阿布·穆罕默德”;外派越南的多位中国员工,在越南落地生根,组织家庭,在企业的国际化过程中,实现了个人的“本地化”。
对一个全球化的公司来说,了解当地文化及跨文化整合能力,或许才是最重要的。正是因为有了前面8年的市场开拓,越南分公司的王成才能很快找到解决市场竞争的办法。“越南消费特点是不理性的,喜欢名牌;40岁以下的人口数量占了60%-70%,而且95%的人识字,所以他们很容易接受新事物;越南人还喜欢红色。”虽然受日、韩企业拉低价格,和当地企业抢占农村市场的双重夹击,但王成还是发现了市场机会。
在做了这些了解之后,王成决定转型:提升高端产品比例,价格甚至提到了和三星一样高;与此同时,开始全面进入城市连锁专卖店,这些专卖店也从拒绝变成了TCL战略合作伙伴。2009年10月份,TCL便与越南大型连锁家电销售企业堤岸(CaoPhong)电子公司签署了总价值1000万美元的2010年度销售合作协议。2009年TCL越南销售额3000多万美元,预期明年增长30%。
王成说,“如果没有先前对越南农村市场的开拓经验,以及对当地经销商渠道和市场需求的了解,那么TCL进入城市也就没有基础。”也正是因为对当地市场的了解,2009年初,TCL果断地重组了墨西哥和印度分公司,另一方面对面临困境的澳洲分公司进行调整并加强支持和管控,全年来看,澳洲分公司已经扭亏为盈。整体新兴市场业务2009年成功抵御了金融危机的风险,取得大幅度的改善并步入良性循环,为明年的加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李东生在总结这段全球化历程时,说他收获了4种能力:管理能力,也就是建立了一个清晰的管理架构;系统能力,即一个可以协调全球资源的流程;品牌销售和渠道的能力,这是10年对市场精耕细作的结果;产品技术能力,虽然TCL在彩电产业转型的过程中起步稍晚,但它和索尼、三星一样是全球化企业,拥有完善成熟的产品研发体系,在后期发力过程中会游刃有余。
下个10年全球化,几乎是中国家电企业实现高增长的必走之路。目前来看,中国主要家电制造企业都有了全球化的意识,他们正走在递进的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OEM代工;第二阶段是品牌代理,即通过区域合作伙伴,或设立办事处,了解当地市场需求、产品结构以及渠道状况;第三个阶段是品牌自营,在战略性市场建立海外分公司,建立终端营销网络,打造自主品牌。
选择并购方式的TCL先走了一步,并已经进入了各主要市场区域,即第三阶段。以美国区域为例,TCL与沃尔玛等超市已经是战略合作伙伴,在沃尔玛超市全年都能看到TCL旗下的RCA品牌电视。
在产品、品牌、人才上与跨国公司的差距,都将是TCL全球化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李东生对TCL全球化的下一个10年,有着清晰的认识,“大的战略不会改变,按照既定的4个业务中心,展开全球化发展,巩固现有优势”,但策略会有所不同,接下来TCL将变防御为进攻,抢占市场份额。预计2010年会有大的销售收入增长,而未来TCL的海外收入势必超过国内市场收入。
TCL李东生先生采访回答:
问:2009年是TCL集团全球化的第10个年头,作为TCL的掌舵人,你如何评价TCL全球化目前所处的阶段?
李东生:应该说目前TCL集团的全球化还处在攻坚阶段,我们已经进入了包括欧洲、北美和新兴市场在内的主要区域市场,而且在各市场的布局相对均衡,特别是在局部市场做到了相对领先。在主要海外市场的竞争能力在逐步提升,虽然金融危机让我们海外业绩改善的步伐有所放缓,但是从今年来看,我们海外业绩在逐季度提升,其中第三季度海外销售已经出现了13%的同比增长。
问:在我们的记忆中,每当TCL发展势头迅猛时,你都会做出重大战略决定,比如1999年走向越南,2004年大手笔收购,2008年的模组厂,以及11月份决定投资100亿元建液晶面板。这些事情都让人有种出其不意的感觉,有人说你骨子里有股“赌”的气质,是这样吗?
李东生: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考虑,当年走全球化道路是我们产业成长的必由之路,我觉得早走还是比晚走好。至于产业链的垂直整合,我认为不在这方面做投入,企业就很难立足。比如这次启动8.5代线液晶面板项目,从我们自身来讲有必然的理由。全球彩电市场正在重新洗牌,有一个趋势已经很明显,谁拥有液晶面板,谁的市场份额就爬得快。你看,全球前5名液晶品牌都有面板的生产。同时,切入面板产业,也是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各方达成的共识。既然已经有了这些判断,我觉得“该出手时就应出手”。我不太喜欢“躲”,要站出来承担责任。
问:很多人在提到TCL全球化时,都是褒贬不一的,因为毕竟经历过2005和2006年两年的巨额亏损,而且到目前来看,TCL集团的总营收也没有实现跨越式增长。你是否后悔走全球化这条路?
李东生:我从未后悔这个决定。因为我们现在还没有倒下,还在往前走。说真话,TCL如果不往“外”走的话,我们都没有现在这些机会。过去几年遭受了挫折、损失了利润,但是经过这几年的历练,我们把风险和机会,都已看得更清楚了。再往前走,我们比较有把握,不会出现早期那样大的亏损。可以说,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竞争地位,未来再跑,我相信会比中国其他同行跑得更快。
我一直坚信,未来企业的发展必须拥有全球化的业务,无论是从规模还是从技术能力、工业能力上来讲,比你局限于单一市场都更加有优势,这是必然的。所以,早一点全球化,未来发展空间会更大,我到今天都是这样认为的。但全球化的方式有很多种,不一定都要学TCL。并购的机会和风险很大,中间不确定因素也比较大。在大并购前,要做分析。
问:10年之后,你是否实现了当初心目中的全球化蓝图?能否谈谈你个人的心路历程?
李东生:全球化蓝图,实现了一部分。全球化,通俗地讲,就是将自己的业务扩张到全球主要地区。从战略上讲,我们做到了,TCL已经扩张到全球主要区域市场。但在竞争力上,没有达到要求。从时间上来看,比预期要长。我当初预期3年。现在还在僵持,全球化业务的拓展处于攻坚阶段。
企业全球化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做好长期战略的准备。经过这10年全球化的发展过程,我深刻地认识到,企业全球化的发展是“持久战”,企业策略需要有“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的发展阶段,也是必然要经历的发展过程,只是每个阶段所处时间的长短,根据大的市场环境、产业政策等因素会有所不同。但企业必须做好长远发展的准备,同时具有坚定的全球化发展的历史使命感与决心。
问:在你看来,与三星等跨国消费电子巨头相比,目前TCL全球化运营中最大的短板在哪里?
李东生:从我的观察来看,与他们相比我们最大的差距依然是人的能力。三星、索尼在中国的高管都拥有着丰富的全球化运营经验,很多都在欧美市场摸爬滚打了多年,而TCL目前真正的全球化时间只有5年多,显然这在人才积累和全球化运营能力上是不足的,TCL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推进全球化。
问:对于TCL全球化的下一个10年,你有着怎样的预期?
李东生:我们的全球化业务分新兴市场、欧洲市场和美国市场,从现在的表现来看,新兴市场的成长要快一些,而受经济危机的冲击,欧美市场差一些。但下一个10年,我们希望,在巩固现有优势的基础上,欧洲、北美和新兴市场都获得均衡的发展,海外销售收入超过国内收入,TCL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跨国企业(2005年TCL集团的海外收入曾超过50%)。既定的战略没有变,但每年的策略会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