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陈韩星(国家一级编剧,原汕头市艺术研究室主任)
有一首歌这样唱道:“海风轻轻地吹/江水静静地流/在韩江的出海口/有我们美丽的城市——汕头。”是啊,汕头山峦奇秀、江水澄澈、大海壮阔,汕头人真的是生活在山水之中、诗画之中。但汕头人更闻名遐迩的是那种敢闯敢拼、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奉献精神。曾几何时,这种种精神似乎渐渐为人们所淡忘了……
一部大型话剧《大潮商魂》,把汕头人的这些精神,又振聋发聩地呈现在了世人的面前!
由陈继平、赵曙光编剧,由赵曙光主演的大型话剧《大潮商魂》,真实地还原了中国民族企业的艰难崛起和与外国势力顽强博弈的过程,描述了当时汕头官、商、民不同阶层以不同方式反抗列强瓜分中国的另一种意义上的民族斗争,以此反映中国人不屈不挠的斗争意志,突出表现了“团结一致对外、艰苦创业”的潮商精神,颂扬了华侨爱国爱家,潮商勇于开拓、敢为人先、舍生取义的博大情怀。塑造了杨天麟等有抱负、有思想、勇于担当的一代潮商形象。
近代几大商帮晋商、徽商、粤商和潮商名噪一时,随着历史的发展,晋商和徽商已风光不再,唯有潮商至今还呈现着无穷的生命力,遍布于全世界。但在舞台剧上,晋商有写山西票号的话剧《立秋》,徽商有黄梅戏《徽州女人》,粤商有写对外贸易的话剧《十三行商人》,只有潮商至今还没有立在舞台上,这是一大憾事。于是陈继平、赵曙光决定写一部潮商题材的话剧。据作者自己介绍,潮商从明清起就已形成,他们最终把历史背景确定在清光绪初年,这是因为,这个阶段潮商已形成商帮,有一定的规模和组织;在《汕头港口志》中,他们又了解到潮商与外商争取航海权的史料和汕头轮船招商局贪污案的点滴记载,虽然史料不多,但却有足够的创作空间,于是决定写潮商夺回航海权的故事。但着重点在哪里呢?写商人的诚信?还是商人的道义?只有写出潮商独有的精神,才能有别于其它商帮。
我所理解潮商独有的精神,也就是所谓“潮商之魂”,说到底就是一种“热血精神”。在剧中,杨天麟自己就说道:“天麟从南洋归来,一腔热血,只为振兴商埠,任职以来,我对会馆的事不敢有丝毫马虎。”通过黄惜花之口,也说到了这一点:“如今杨天麟这样一个满腔热血,为了振兴商埠与洋人抗衡的商人被人栽赃陷害,而且疑点重重,大人你却视而不见草率断案,我看你只是一个高谈阔论的昏官!”
我向来相信地域人文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性格熏陶所起的决定性作用,这就是所谓的区域文化性格。杨天麟是潮汕人,“潮汕男子汉”就具有鲜明的区域文化性格,其最核心的内容就是自韩愈莅潮以来历代潮汕人所体现出来的“热血精神”,就是具有事业心、责任感,做事有热情、有激情、有干劲、有韧性,胸襟高远、崇德尚义、开拓进取、敢作敢为。而有了“热血精神”,还可以派生出其他许许多多好的精神,比如上面已经提到的拼搏精神、奉献精神,还有爱国精神、担当精神、诚信精神、团队精神、牺牲精神、探索精神、创新精神等等。“热血精神”还有一种极其重要的内涵,那就是文化内涵,就是自尊、自重、坦诚、沉静、文雅、专注等等优良的文化性格和气质。
“潮汕自秦汉以降,风呈水起,美誉相传。汕头开埠之前,潮商经营红头船贸易,下南洋,上江浙,以诚信为本,严格商规,遵守会约,已历两百年,才有潮商崛起。”——这体现的正是爱国精神、拼搏精神和诚信精神;
“平时我们缴足稅银,兴市立埠。捐资办学,修桥筑路,我们潮商上对得起天,下对得起地,咸丰年湖南水灾,在南洋的潮商捐粮两万担,皇上特赐牌匾表彰;上次朝廷因鸦片跟洋人打仗,向广东催款,我们潮商捐献最多。”这体现的正是担当精神和奉献精神;
“父亲常常对我说,孩子呀,咱做人经商,声誉如同生命,命可丢,声誉不可毁。咱每做一件事,都要扪扪自己的良心。不管身处何种逆境,就算没命也要捍卫我们的尊严!”——这体现的正是牺牲精神和团队精神;……
除此之外,在这个剧中,独特之处在于作者还写出了一种“隐忍精神”和“中庸”的文化性格。
在王喜财的策划下,原本平静的合诚行掀起了一场惊涛骇浪,亲如兄弟的张大响竟然对杨天麟说出这样的话:“……在此之前有人说你跟洋行对抗是为了倾销积货,我不信;有人说你杀人灭口,我也不信;但是你今天叫我来押的不是药材而是鸦片,你意欲何为?你是要置兄弟于死地啊!……你一意孤行,在半路拣一个素不相识的女人来当襄理,还百般呵护;几年前你轧死人也未免太巧了,你到底有多少见不得人的事?”而一心爱着杨天麟的黄惜花在王喜财的挑唆下也误以为杨就是蓄意杀死自己哥哥的凶手:
黄惜花 真的是,没想到轧死我哥的凶手就是你!
杨天麟 我真的是不小心。惜花我……
黄惜花 我问你,你杀人另有目的是不是?
杨天麟 杀人?惜花,你说什么?
黄惜花 我说什么你自己心里最清楚,没想到我哥是死在你手上的,为什么老天要让我遇到你!
杨天麟 惜花,我没做亏心事,我真的是不小心,是个意外。
黄惜花 意外?没想到你真的是个伪君子!
杨天麟 惜花……(牵惜花的手被甩开)
黄惜花 别拉我。(后退)天麟哥,我曾经认定,你是我心中的最爱,你知道吗?一个女人如果深爱一个男人,她是会不顾一切地去爱啊!有人说你跟洋行对抗,是为了倾销积货,就算是真的,我还可以爱你;说有人栽赃你,我都可以接受,就算你真的偷卖鸦片,我还可以爱你;你说你不小心碾死一个人,我照样可以爱你。可是,你轧死的是我的亲哥。你要我咬穿龈血,我做不到,我做不到啊!
杨天麟 惜花,我现在无法跟你解释,希望你相信我。
黄惜花 不,我做不了,我不能!(慢下)
杨天麟 惜花,惜花……(激愤地)都走了呀!
这一场戏真是写得扣人心弦,面对张大响和黄惜花的质问,杨天麟百口莫辨!他该如何应对如此场面呢?该怎么样才能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呢?心地坦然、满腔热血而又惨遭冤屈的杨天麟只能是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吞,隐忍再隐忍!正如他对母亲所说的:“母亲,这么多年来,无论对手多么强大,无论他们怎样恶毒攻击我,诽谤我,要置我于死地,我都能顶过去……”
隐忍精神应该是热血精神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或者说是热血精神迸发之前的另一种特殊的存在形态。此时,墨色的潮水,吞噬了他,他在如此庞大有如穹隆的黑暗中,忍受着海潮般的疼痛;此时,没有一缕风,可以吹散他的疼与痛,他把这一切的冤屈和疼痛,深深地埋藏在心底——“我觉得这几天有些奇怪,说是有人冲着我来,不如说是冲着我们会馆来的,冲着潮商参股招商局来的。所以我就是要继续当这个总理,决不让别有用心的人得逞!”杨天麟终于用他那开辟汕头港、开辟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望,让那疼变成了煤,让那痛化成了油,从而燃烧起熊熊的火焰、变成激昂奋进的动力,催动着远洋的航船破浪前进!——戏看到这里,令我有如此的激动、如此的感觉、如此的想象,就戏剧矛盾而言,这无疑是该剧写得最成功的一笔!
假如是戏曲,这里应该是浓墨重彩地唱上一段,话剧没有这个便利,但似乎也可以采用其他一些戏剧手段加以渲染,使这个矛盾和场面得到强化和深化。
再说到“中庸”。中庸是我国古代认识史上的—个重要思想方法和哲学概念,闪烁着辩证法的光芒;中庸是儒家的伦理思想,是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儒家修身养性的最高道德标准,也是一种“矜而不争,群而不党”的和谐心理境界。有人说,潮人的性格一般都比较中庸,比较容易相处,但这里所谓的“中庸”,只是停留在一般的层次上。因为孔子认为中庸是极高的道德准则,—般人并不容易达到这样的高度。诚然潮人比较容易和谐共处,现今海外潮人社团比比皆是便是明证,但充其量这也是较低层次的“中庸”。那么,什么是最高水准的“中庸”呢?如今中国正在“和平崛起”,倡建“和谐社会”,这就是最高水准的“中庸”——治国安邦的“中庸”。
在《大潮商魂》中,杨天麟的“中庸”,具体体现在他与新任道台、汕头招商局总办徐国盛的斗争和磨合上。
第一回合是在潮商会馆大客厅上。其时,洋人已经掌握了汕头的航海权,众会董商议:一定要把航海权夺回来!但徐国盛依然是“官督商办”的老套路,想让官府一手经营,而众商家只是出钱参股而已。杨天麟认为,如果参股,他们就要有轮船经营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但如果道台大人不放权,他们就不参股——这便是矛盾的焦点。但徐国盛强调“官督”是朝廷钦定的,是大法大纲,谁也不敢违背。面对固执而墨守成规的徐国盛,杨天麟并不是正面对抗,而是采取迂回的手法——投签,以九枚黑签反对的结果,巧妙而委婉地回击了徐国盛的不合理主张。第二回合是徐国盛在自己的主张屡试不爽之后,竟然要撤掉杨天麟潮商会馆总理一职。杨天麟如法炮制,同样以投签的方式,以五红签对四黑签的结果胜出,保留了总理一职,确保潮商会馆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为日后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三回合是徐国盛拿出一杯毒酒,对杨天麟说:“你要还是那个死脑筋,这杯酒,就送你上路,何去何从,是生是死,由你抉择!”面对生与死,杨天麟大义凛然,毫不畏惧,。在充满戏剧矛盾的山重水复的回旋中,最终以揪出王喜财而解开谜团,还了杨天麟的清白,而徐国盛也终于被杨天麟的言行所感化,决定违背朝廷定制,放权让商会自主经营,“就是丢官,丢掉乌纱帽,也在所不惜!” 从而塑造了一个有心干一番事业,但不敢僭越规制,意图在旧管理模式上重整旗鼓,以对抗列强的经济侵略,最终被潮商精神感化的复杂丰满的官员形象。
在这三个回合的斗争中,杨天麟始终不瘟不火、淡定从容,他耐心地、胸有成竹地、以潮人惯有的“中庸”态度和手法与徐国盛周旋,一步一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就像剧中所描述的:“衙门放权,给轮船公司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犹如一声春雷,裹风挟电,携云化雨,换来大地春光无限。历史把轰轰烈烈的机遇,给予勇于开拓、不畏艰难的潮商,他们发挥了善经营善航海的优势,三个春秋的潮起潮落,开启了汕头埠百载商埠的繁荣局面!”
从剧本创作本身,这里其实隐藏着一个奇怪的现象:也许作者并没有意识到杨天麟采取的是一种“中庸”的手法,但写着写着,竟然就这样写完了全剧。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作者是以儒商的心态去写儒商——这是长期浸润于儒商环境中所形成的一种创作心态。所以从这里也可以悟出这样一种创作规律:一个剧作者重要的不在于从曾经的生活中和遍查资料中获得多少素材,而在于从这些生活和资料中感受到了多少情感,而且把这种情感转化成创作中的潜意识。
另外,这个戏提及“海上丝绸之路”这个话题,这不是为了赶时髦,实际上在当时,汕头港就是起到了海上丝绸之路的作用。剧本设定的时代背景是光绪初年,也就是公元1875年之后,其时第二次鸦片战争已经结束,汕头已开辟为对外通商口岸。而潮汕地区开拓海上丝绸之路,历经唐宋初创、明清发展两个阶段,光绪以后,这条海上丝绸之路也没有隔断。比如汕头樟林港就曾经历百余年全盛期,对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起过重要作用。大江东去,沧海桑田。潮汕地区不仅其海上丝绸之路曾经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而且历史也证明,潮汕地区是南疆“海上丝绸之路”的开端。1994年8月,“海上丝绸之路与潮汕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曾经在汕头大学举行,多数学者认为汕头在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占有重要位置,是潮人开辟对外贸易和海外移民的通道。作者除了写出汕头开埠的历史,也将其与“海上丝绸之路”联系起来,使这个戏有了更广阔的历史背景和更壮阔的历史场景,也使这一曲热血潮商的颂歌唱得更响亮,传播得更辽阔!
汕头话剧团有着光荣而辉煌的历史,多年以来坚持创作演出,红旗不倒,这次又排演出这样一出阵容强大、气势恢弘、深具现实意义的好戏,可喜可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