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公园创始人张鹏与王俊煜这位极客创业者,深入聊了聊对移动搜索的看法。而在他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考中,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豌豆荚之所以会坚持做应用内搜索的初心和逻辑。
8月,豌豆荚在北京798开设展馆——无聊治愈所,通过哆啦A梦百宝袋来治愈无聊症,如果你是豌豆荚的用户,通过分析你的无聊症,豌豆荚会根据你的无聊推荐相匹配的应用、视频、音乐、壁纸和电子书。这个看似有点搞怪的活动,其实更像豌豆荚CEO王俊煜对「我要做的不是移动应用分发的渠道」的另一种表达。
这事情的根源,是2014年年初,豌豆荚发布了全新的豌豆荚4.0版,提供整合综合娱乐内容的移动搜索,成为用户的移动内容消费终端。而在这前后的一段时期之内,豌豆荚陆陆续续推出一系列内容消费的相关产品,其中最早也是最重要的,是2013年其推出的视频搜索——与聚合搜索模式的百度视频不同,豌豆荚聚合了视频应用内的视频资源,做分类结构化整理,在豌豆荚客户端做统一呈现,提供视频搜索服务。对用户来说,通过统一入口能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豌豆荚成为一个新的内容获取入口。
今天的豌豆荚在产品功能上正在提供多样化内容的搜索服务,包括游戏、电子书、壁纸等多个娱乐内容类别,王俊煜希望豌豆荚就像哆啦A梦的百宝袋一样,给用户提供的应该是多元化的内容,满足不同维度的需求,更像个「个人生活情趣解决方案」的提供者。因为他相信单纯的应用分发时代,已经过去了。
不久前,极客公园创始人张鹏与王俊煜这位极客创业者,深入聊了聊他对移动互联网和移动搜索下一步的看法。而在他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考中,我们可以更清楚的看到豌豆荚之所以会坚持做应用内搜索的初心和逻辑。
着急也不分心
张鹏:去年底拿了一大笔融资的豌豆荚,下一步是准备按部就班,还是会有一些大的跳跃?
王俊煜:我不打算做特别大的跳跃,因为我们整个策略还是挺透明和延续性的。我们想如何把手机作为一个内容消费的终端。为此,我们放弃了很多模块,如社交、通讯,这些都不是我们认为的终端上的内容消费,虽然从数据统计来看,也占了手机用户超过一半的使用。
张鹏:总体来讲我觉得你们做的这些事都没有追着热潮走,你们那么多的产品力量为何不尝试一些新的机会?
王俊煜:实话实说,我觉得大多数的情况下跟着热点跑都是不得已而为之。豌豆荚至今根据地很稳固,也走在我们三四年前的规划的方向上,我觉得是很难得的,所以现在提醒自己的恰恰是不要太分心。
张鹏:但大家都在上窜下跳在做一些东西,你们反而不太一样。
王俊煜:我们也确实没在做什么,说实话我们有时候也会着急,这个着急主要是因为速度,但后来想想着急也没用,这个团队的文化有它的特点,因为我们过去几年做工具和基础工具,做产品设计和创新带来的节奏感,确实不是说这周想做一个东西,下周就上线了的短平快节奏,所以不如干脆就更聚焦和专注的走下去,比如在应用内搜索这个方向上,我们其实非常坚定。
战术灵活与战略执着
张鹏:你选择应用内搜索这个方向一直很明确,但是在这方向上选择视频重点发力,而不是文字内容、图片内容,这个决定是怎么做出的呢?
王俊煜:这些其实倒是非常战术的决策,比如拿视频来说,它是我们现在四大门类之一,分别是移动、游戏、视频、音乐。外界对我们的普遍认知是豌豆荚最早是做应用的。其实,早在2010年的时候豌豆荚就做过视频搜索,但后来发现时机并不成熟,当时即便是3寸屏幕的手机,电池也是一个大问题。当年优酷的手机下面几十个视频,我们还得帮用户转码,那时候,看一个10分钟视频光转码就要20分钟。所以我们把它暂停了,重新去做应用支持。
那个时候,大多数的智能手机用户还是小白用户,该往手机里面装什么应用都很迷茫,很多人选择应用甚至只是因为一个好看的图标。所以,我们转过头先做应用,大家就知道了在豌豆荚上应用很多。
张鹏:后来2012年年底你们视频项目又再次启动是因为看到了行业的变化?
王俊煜:对,当时有几个判断,一个判断到2012年下半年是手机看视频的习惯其实已经慢慢形成,内容已经丰富了。第二是不同的视频应用之间竞争非常激烈,功能上同质化,内容上是区隔化、水平化的,所以我们这种搜索引擎会有它的空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是属于我们豌豆荚当时的现状,我们虽然是移动互联网公司,但在2012年是我们大多数用户还是用PC下的豌豆荚,而不是手机上今天的豌豆荚。PC豌豆荚解决用户最大的问题是流量的问题,从节省流量这个用户需求出发,视频是最合适的应用形态。
所以我觉得豌豆荚整个公司的风格或者说战略很稳定,但是短期的战术反而会很灵活。长期目标不会变,短期的计划可以随时调整。
使用量还是用户量?
张鹏:但是现在用应用内视频搜索的人似乎还没有爆发性增长,你会觉得着急吗?
王俊煜:我原来在Google的时候学到的一个重要的产品设计哲学:我们要为使用量优化,而不是为用户量优化。对使用量做倾斜,因为用户一定会成长,一定成为一个金字塔,从很浅的使用,到越来越喜欢这个产品,会用的越来越深。如果是做的浅的这层的话,你是希望用户用的更多呢?还是希望用户用的更少呢?当然是希望用户更多,一旦用的更多发现这个产品越来越好,会往深了去。
我们的一个指导思想是一定会注重用户优化。你如果是隔两个月才看一次视频,那你确实用豌豆荚不是特别适合,但是如果你是一个经常看视频的用户,要装那么多的应用,不同的应用反复的去找,豌豆荚可以一下子帮你把所有的东西都可以找到。这种用户刚开始的时候不会多,但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多,因为本身手机视频就是一个比较新的东西,有很多人没有养成这样的习惯,但是我们会觉得重度用户的数量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多。
张鹏:其实你依托的基础不是有更多的人成为智能手机的用户,而是更多的人离不开智能手机,每天更高频度的使用。
王俊煜:这种为使用量优化的思想是我们最开始就选择的原则。豌豆加最早的时候也做了很多推广,但都是在机锋、谷奧这些深度用户集中的地方去做推广,发文章,后来再一步步慢慢的往外扩,不是一下就来特别大众的,而要考虑到产品的特色和针对性是要做选择的。
产品上也是如此,我们当时是靠直觉去找那些重度用户用起来更爽,但是轻度用户也能用的功能点,特别是那些轻度用户可以变成重度用户的东西。而后来明确了视频搜素这个点已经不是直觉而是有清晰的判断了——让用户更方便快捷的用得更多,这个符合豌豆荚的发展逻辑。
未来,手机桌面一定会变
张鹏:你未来最感兴趣的事情是什么?
王俊煜:我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件事是可以作为一块互动的玻璃,要成为用户去发现、去消费的入口。从给用户服务的角度来讲,包括更好的发现内容、获取内容、消费内容。在这个大方向上,我们这几年从不同角度一直在做这件事,也会一直做下去。
张鹏:你认为未来手机上下一个比较大的改变会是什么?
王俊煜:我们想是「一个用户到底怎么跟他的手机去交互」。今天用户掏出手机首先是解锁,然后锁屏打开,然后进入到桌面,今天的iPhone和安卓桌面是类似的,以图标为单位,一个图标被点开后,而用户进入的就是一个世界。假如说有一天微信占手机使用时间是60%,为什么直接开机不进入微信?当然这个也不能走得太快,就像Facebookhome一样,过于高估了自己就出问题了。
张鹏:你刚才谈了一个很有趣的概念,手机APP其实带来的就是个多维世界,进到手机里点开一个应用就是一个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其实和外界的世界会断开一部分的连接,比较多的沉浸在那个里面,如果沉浸的非常深入,那么这个空间就有可能成为一个新的世界。
王俊煜:是的,但是反过来讲,现在各种各样的手机应用,要扩展出一个世界是挺难的,如果一个应用里存在的东西过多,确实对用户和体验会有压力,除非他能控制手机很深,但是这个其实很少能有人做到。所以事情很有可能是反过来的,再过两三年,不管是Android,还是iOS,这些操作系统会演进成新的交互形态,比如其桌面的主体都可能不是图标。我猜测,用户装应用会越来越少,手机的OS厂商会把越来越多的行为直接曝露到桌面上去。因为你也会看到,手机的使用功能越来越统一,越来越集中,比如Google做的GoogleNow,就是在思考有没有可能把所有的应用和功能都呈现在这个里面。
张鹏:是一个信息的新的组织方式,不管是语音的方式,还是GoogleNow的形式,不再是打开一个或者进入某个视频某个应用里面,而是把这个东西整合到一起去,通过更简单的交互方式去调用。
王俊煜: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可能的方向,未来手机桌面形态一定会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