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招商引资 >> 正文

华侨港澳台同胞逾80亿捐赠建设家乡造福桑梓

    来源:汕头特区晚报    作者:    2014-10-24     浏览:

  • 字体:

  汕头拥有与海外交往的独特人缘、地缘、亲缘和商缘优势,华侨众多,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侨、华人约400万人,遍布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截至2013年底,全市接受华侨华人、港澳同胞捐赠款物总值人民币已超过80亿元(包括李嘉诚先生捐建汕头大学约45亿港元),其中用于教育事业69亿元,捐建、修建学校和扩充教学设备1900多宗;用于医疗卫生事业1.7亿元;用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3.9亿元;用于社会事业及救灾5.6亿元;用于文化体育事业3.6亿元。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在家乡兴办公益事业的善举,促进了汕头城乡文教卫生等公益福利事业发展。

  汕头开埠初期到20世纪中期

  华侨纷纷回乡捐建学校兴办企业

  汕头开埠、设市因“侨”而盛,也因“侨”而名扬海外。旅居海外的华侨,把弘扬潮汕慈善文化当成己任,他们既是海外的实业家,又是慈善家,兴学重教、支持家乡建设。早在1901年就有丘逢甲(原台湾义军统领)将从华侨募捐来的款项,在汕头创办了岭东同文学堂;1904年澄海旅居印尼华侨李武平在家乡南徽开办有德小学堂;1905年华侨陈雨亭等合资创办汕头华英小学;1907年澄海旅泰华侨陈慈黉在隆都前美创办了成德学校。此后,潮汕华侨捐办的学校越来越多。有潮阳的萃英学校、中民小学、启蒙义务小学、启智女子学校;澄海的圣彰学校、南畔洲学校、秀水中山学校;汕头市的时中学校、私立海滨中学等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虽然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但海外华侨不改初衷,以慈悲为本,继续兴学重教、捐资办学。1950年春,泰国华侨观光团莅汕参观访问,于同年4月用侨资兴建的私立海滨中学改为广东汕头华侨中学,成为全国第一所公办的华侨中学。而后,1958年,蚁美厚、许存孝等14位华侨捐资9.3万人民币,创办了澄海华侨中学,至1959年汕头地区已有华侨中学30所,占全地区中学总数15.2%。

  20世纪初期,旅居印尼的侨胞张榕轩、张耀轩兄弟俩回国时看到家乡交通不便,沿海地区与内地山区的贸易大受影响,遂集资360万两银子,于1906年9月建成全长39公里的潮汕铁路。这是我国第一条由华侨集资创建的铁路,占了当时我国自办铁路线总里程的五分之一。澄海籍的泰国侨商高绳芝看到汕头市政建设落后、居民饮水不洁、照明靠煤油灯等现状,于是投巨资创办了自来水公司和电灯公司这两家有益于国计民生的企业,促进了汕头经济的发展。解放前潮籍华侨在汕头投资的还有冰霜厂、火柴厂、制药厂、罐头厂等企业近20家。当时全市最大的百货公司、戏院、旅馆和酒家也基本上是由华侨独资或合资经营的。新中国成立后,海外潮人积极参与汕头经济建设。1955年汕头市华侨投资公司成立后,海外潮人纷纷前来投资参股,办起了华侨针织厂、果子厂、橡胶厂、彩瓷厂和糖厂等,对建国初期潮汕经济的振兴起了很大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海外潮籍乡亲延续老一辈爱国爱乡传统

  再掀支援家乡捐资助学热潮

  改革开放以来,海外潮籍乡亲继续发扬老一辈华侨爱国爱乡的光荣传统,再次掀起支援家乡建设的热潮,纷纷为家乡的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和交通等公益事业捐资捐物。

  在潮阳区文光街道辖区,一座历经800多年风雨的文光塔依然雄伟挺拨,塔下昔日的古城已化身为一座富有活力的现代化都市。在这片热土上,先后涌现了林百欣、林余宝珠、陈世贤、姚宗侠、陈彦灿、王大立、陈鸿琛、陈郑伊梨等旅居港澳台及海外的侨胞。而屹立于潮阳城区中心的文光塔,正是侨胞们情系桑梓的精神纽带。直至今天,侨胞们回馈家乡的善举依旧延续着。据了解,文光街道辖区拥有港澳台及海外侨胞6万多人,归侨、侨眷8万人,辖内侨属企业10多家。昔年文光籍侨胞出国谋生从事的职业多为泥工、橡胶工人、肩挑小贩、店员等,他们依靠自身的聪明才智,历经艰苦奋斗,一部分兴办种养业、侨批业、旅社客栈业、承办政府烟酒专营,发展工商业、金融业等,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而潮阳区及文光街道的用心服务侨胞侨眷收获了丰硕成果,侨胞们事业有成后,心里总惦记着家乡的发展,纷纷回家投资创业、捐资兴教。截至2013年底,文光街道历年来共有华侨和港澳同胞捐赠公益事业30个,总计金额达9000多万元。林百欣先生先后捐资2610万元兴建林百欣学校、林余宝珠学校和修建林百欣体育馆,姚宗侠先生捐资500万元兴建姚宗侠公园,陈彦灿先生捐资580万元修建平和东学校,设立颜如琴奖教奖学金和扶贫济困基金,历年来共捐资达400多万。陈鸿琛先生、林余宝珠女士、陈世贤先生、王大立先生、陈郑伊梨女士也先后捐资兴建潮阳宏德殡仪馆、棉城中学北校区、潮阳伊梨幼儿园、华侨学校淑英礼堂、王大立学校、东山世贤园等。

  被誉为“企业北极星”的泰国盘谷银行创办人陈弼臣先生祖籍潮南区峡山街道,当他得知儿时母校破旧落后时,立即捐资680万港元为家乡建一所学校。1983年12月,陈弼臣先生偕夫人及子女参加了峡山学校奠基仪式。1985年1月,占地3.3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8万多平方米的新校舍竣工,他又带着夫人及儿子有庆、有汉等家族成员及200多位旅居世界各地的侨胞前来参加峡山学校落成剪彩仪式,并为母校题写了校名和“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赠言。在他的带动下,峡山街道的上东浦、董塘、洋林、溪心、东溪等村(居)的侨胞纷纷慷慨解囊捐款建设学校等公益事业。耳濡目染之下,陈有庆、陈有汉兄弟也对家乡怀有深厚的感情,先后被授予“汕头市荣誉市民”称号。连续四届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的亚洲金融集团董事长陈有庆先生乐善好施,在内地及家乡做了大量公益福利。泰国盘谷银行总裁陈有汉先生同样热心公益,多次捐款支持家乡文教事业,1992年还在汕头市设立了泰国盘谷银行汕头分行,参与家乡的经济建设。

  去年10月22日,泰国潮州会馆永远名誉主席、泰中友好协会副会长、泰万盛冷冻食品(大众)有限公司集团董事长陈汉士伉俪一行4人到潮阳区“谷饶中学”参观。当陈汉士了解到母校的学生多达3800名,但仅有的52间教室却破落昏暗,拥挤不堪时,他立即拍板表示带头捐建十间教室,并呼吁热心校友共同来捐助,群策群力,改善谷饶中学办学环境。虽然离乡数十载,但陈汉士先生始终牵挂和关心家乡的教育事业。20多年来,他坚持每年春节到家乡发放助学金和慰问金,1999年设立“陈汉士资助贫困大学生基金”,资助潮汕三市考上重点大学的贫困大学生近三千人次,十余年发放助学金累计逾1000万元。“教育是头等大事,有好的办学环境,培养出人才,地方才能更好发展。”陈汉士一番肺腑之言,道出了一名旅居海外的华侨对家乡教育事业的关注和支持。

  “汕头市荣誉市民”、原汕头海外联谊会荣誉会长张恭荣先生祖籍达濠,在其哥哥、“汕头市荣誉市民”张恭良先生的影响和带动下,他先后捐资6000多万元支持家乡的教育、卫生等事业。他经常带领几个儿子和侄子回家乡,并在自己捐建的公共设施上一律镌刻上“张恭良率敬石、敬山、敬安、敬川、敬峰捐赠”的字样,让他们认识自己的“根”并记住自己的责任。张恭荣先生虽已作古,但他与哥哥开创的福泽故里事业后继有人。其长子张敬石先生现为广东省政协委员、汕头海外联谊会名誉会长、“汕头市荣誉市民”,三子张敬川先生现任汕头市政协委员、汕头海外联谊会副会长,均十分关心支持家乡的建设及公益事业,除了捐资兴办公益外,还在家乡投资开设电子厂。

  同样热心家乡公益的还有泰国华侨林少豪,他祖籍澄海上华,20多年来,他多次捐资助学、建学校、修道路、办照明、促水改,为家乡公益事业捐资累计逾人民币1000万元。2005年,林少豪先生出资设立“汕头市侨联林少豪助学专项资金”,为我市归侨侨眷中生活困难的初中生、高中生以及大学生发放助学金,每年在秋季开学前发放一次,至2010年共发放助学金逾100万元,受益学生近2000人。旅居香港多年的郑开德先生,在他事业有成后也不忘反哺家乡——在教育资源紧缺的潮阳区金浦街道无偿捐资建设金堡中学。如今,这所金堡中学的在校学生数量已达7000多人。据不完全统计,郑开德先生对家乡公益事业的捐资总额已达到2.6亿多元。他说:“只有出人才,家乡才能加快发展。挣再多钱算不了什么,把这些钱用在家乡建设上,才是我人生最大的财富……”

  • 字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潮汕商人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