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将汕头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汕头全市,从今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在庆祝汕头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的重要节点,这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无疑为汕头的新一轮经济腾飞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中国五大经济特区中面积最小的汕头市,在“而立之年”,特区范围扩大至全市的梦想终于成为现实。汕头应如何借特区扩围的东风,破解制约发展的瓶颈,拓宽发展空间?
开启特区新辉煌
1980年8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汕头在市区龙湖片区试办经济特区,当时批准的汕头经济特区面积为1.6平方公里。此后,汕头经济特区多次扩大特区范围。1981年11月14日,经上级批准,广东省汕头经济特区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1984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汕头经济特区的区域面积扩大为52.6平方公里,分龙湖和广澳两片区。
1991年4月,国务院批准汕头经济特区的区域扩大到整个汕头市区,面积234平方公里,并确定于当年11月正式实施。
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汕头行政区划作出重大调整,原市区5个区调整合并为3个区;澄海市撤市设区;潮阳市撤市分设潮阳、潮南两个区;南澳县建制和区划不变。调整后,汕头市区面积从原来的310平方公里扩大到1956平方公里,市区人口从原来的120万增加到487.5万。
从2011年5月1日起,汕头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市,即2003年来汕头行政区划范围,含龙湖区、金平区、濠江区、潮阳区、潮南区、澄海区、南澳县“六区一县”,汕头特区版图将实现全市2064平方公里全覆盖,是现在特区面积的近十倍。
这份厚礼承载了广大潮籍乡亲、市民、企业家们的太多期待。特区范围的扩大将是一把开启特区新辉煌的钥匙。
汕头迎来新机遇
目前,汕头已经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传统制造业为基础的产业体系,以及纺织服装等八大支柱产业和16个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对汕头来讲,扩大范围就等于给我们带来很多机遇,比如在土地的使用、资源的配置、规划以及产业布局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汕头市委党校副教授刘勇认为,汕头经济特区范围再次扩大,将大力推进当地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一体化发展,促进城乡由二元分割向城乡一体化、城市现代化转变。
汕头特区扩容最受关注的要数特区立法权和税收优惠政策有望让更多投资企业受惠。“过去30年,经济特区的‘特殊’之处,不仅在于其享受特殊的优惠政策,更在于其拥有法律所赋予的特区立法权。”汕头市律师协会会长蔡翀说,随着各项优惠政策逐步取消,特区立法权成为特区的标志和最大优势。
“汕头特区扩容,进一步明确了汕头作为粤东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为汕头的新崛起提供了更加有利的体制保障。”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省委党校副校长陈鸿宇说。在2011年5月1日之前,特区立法权直接适用于特区区域,澄海、潮阳、潮南和南澳只能参照使用,很容易造成法律适用上的混淆。作为地地道道的汕头人,陈鸿宇表示,汕头特区成立30年来,由于特区政策仅限于市区范围内,使汕头长期存在“同区不同法”、“一市两法”。特区扩围,特区立法权的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发挥。一是可以统一考虑主城区跟非主城区的总体规划,整合资源,使汕头特区成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先行区;二是此次被纳入特区范围的澄海、潮阳、潮南等地,原来已经形成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诸多特色产业集群,汕头可以利用特区立法权先行先试,积极扶持这些区域的产业集群和“草根经济”做大做强,在特区形成“全民创业”、“全民创新”的氛围和环境。
作为侨乡,虽然地处海西经济区和珠三角经济区的连接点,坐拥李嘉诚以及马化腾等诸多海内外潮汕籍企业家优势,三十年发展,汕头却一直颇受“特区不特”的困扰。其经济发展速度不仅落后于同为特区的深圳、珠海、厦门,也落后于珠三角的平均水平。因此,各界希望,这次扩容,能给新汕头注入新动力。
寻找新动力
汕头市委书记李锋认为,汕头可利用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市的利好,利用侨乡优势和特殊政策,让特区特起来。“要重视发挥大型央企、海内外潮商、本地民营经济三股力量的作用,凝心聚力建设幸福汕头。”李锋书记说。
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省委党校副校长陈鸿宇说,特区扩容后,汕头要以再造区域中心城市作为未来发展定位,以发挥汕头在整个粤东区域以及更大范围的集聚、辐射、整合的带动功能。“与周边的市县相比,汕头的优势在于物流、港口、贸易、金融,在于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因此,汕头要在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基础上,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陈鸿宇认为,汕头大力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将现代服务业和高附加值的制造业作为未来发展的支柱产业。
从汕头市发展和改革局制定的《汕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公众咨询稿)》提出,未来5年,汕头将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现代服务业提速计划、传统优势产业提升计划、蓝色海洋综合开发计划,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打造一批产值超百亿、上千亿的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
据悉,未来5年,汕头将重点培育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海洋生物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高端服务业方面,将打造区域现代物流中心、金融保险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商务会展中心和教育医疗文化中心,增强区域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到2015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50%。
汕头还将全面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区域辐射能力。把八大传统优势产业分为重点发展和转型发展两大类,实施分类指导,选择不同路径,促进转型升级、错位发展。重点发展装备制造、工艺玩具礼品、纺织服装、医药制造、印刷包装和化工塑料等六大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发展电子信息、食品制造和文化制品等三大传统优势产业,推动电子信息制造业向高端化转型、食品制造业向技术化、品牌化、连锁化转型、音响文具业向文化制品转型
“我们将率先建设粤台经贸合作试验区,全力推进粤台合作南山湾科技园、粤台物流园区、广东省海峡两岸合作南澳实验区和台湾农民创业园等载体建设,加强与台湾产业对接和汕台两地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产学研合作,做强做大汕头的现代产业体系。”汕头市市长蔡宗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