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的任务仅用一年半完成,潮州帮扶贫困村实现脱贫并打下产业基础
“他们来了,生活变好了,过两年承包了茶园,很快就能走上致富路!”1月16日,在潮州市饶平县东山镇西山村,30岁的张少君看着脚边的茶苗,一脸笑容。
这个距离潮州市区60多公里,与福建省紧挨着的村子,在广东省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中被定为贫困村,张少君一家则是待帮扶的困难户。
张少君口中的“他们”便是城里来帮扶的“亲戚”——由潮州市发展改革局牵头市商务局(时为外经贸局)、市国税局、市统计局、市银监局、市文联等单位组成的第六帮扶组。
原定三年的任务,帮扶单位仅仅用一年半时间就帮村里开垦荒山种植150亩茶园、建设文化活动中心、改造拓宽村道、改造村饮用水管网、修缮危房、建设公厕等帮扶项目,不仅实现了脱贫目标,更为村里打下了产业发展的基础。
开荒山办150亩茶园
“村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多赢发展
西山村委约3公里之外的蜡里山半山腰上,正为茶园除草的张少君颇为感慨,“一年多前,这还是荒山一片!”
此前,有225户总人口数仅965人的西山村,贫困家庭达27户共119人。村里守着3348亩的山地,2012年村集体收入却仅约1万元。和张少君的丈夫一样,多数少壮村民都出外打工,村里不少山地荒废着。
如何走出一条适合西山村发展的路子?
2013年6月,帮扶组一进村就请来了农业专家对该村进行了“会诊”。通过调研取样化验,他们发现,蜡里山土质、气候条件适宜种植茶叶,且近几年茶叶市场行情走高。同时,茶叶龙头企业潮州益兴茶叶实业有限公司饶平茶叶加工厂早在十年前就在西山村落户。
“开荒山种茶!”帮扶单位和村里一合计,茶叶产业化肯定能带动村民和村集体脱贫致富,这条路值得走!
说来容易做来难。从山脚到山腰适合开山辟茶园的山体落差达三四百米,只有一条羊肠小道蜿蜒上山。为了摸清情况,西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涂幼书开着一辆接近报废的皮卡车,带着驻村工作组的3名成员从侧面绕了一大圈终于开上山。望着车窗外陡峭的山坡,驻村干部郑德桦一颗心都提到嗓子眼了,“万一翻下去就惨了。”回想起来,郑德桦依然心有余悸。
说干就干!帮扶组想方设法协调各帮扶单位筹集资金。有了这些帮扶资金,村民们带着砍刀在荒山上开出一条路,5台挖掘机同时开工挖掘,山顶上修起4个120立方米的蓄水池保证了灌溉所需,专家和帮扶单位为茶园选定了通天香、塔锯朵仔、鸭屎香、宋种等八大高档香型的茶苗……
为确保每一步都顺利进行,开荒那段时间,住在村里的郑德桦常往山上跑,从早待到晚,直到夜里才打着手电下山,也不记得摔了多少次跤,一双运动鞋愣是磨破了。
什么时候该施肥了,什么时候不能除草,什么时候该浇水了……驻村工作组心里十分清楚,从调研找路子、到开荒种茶苗、浇水除草等管理工作,他们事无巨细。驻村工作组一有空就找茶叶专家请教,现已对茶叶管养有了较全面的经验。
经过2个多月的开山辟路,9万多株茶苗种下去了,150亩茶山已经颇具规模,总投资共170多万元。目前茶树长势喜人,成活率在九成以上。
“明年这茶园就能有茶叶采摘了,管理好的话,5年后将有较大规模的收益。”益兴茶叶公司总经理陈益才十分看好这片具有造血功能的茶园。他派出公司里10多位专家对茶叶种植进行了全程免费指导。他还琢磨着将这片茶园申请为有机茶园,再打造个独立品牌,“那价值就至少翻番了。”陈益兴说,届时公司也能从中得到实惠。
为了让村民和村集体都能从茶园中受惠,帮扶组还制定了“村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的茶园经营方案。按照计划,待茶树进入成熟采摘期后,村里将把这片茶园承包到户,并优先照顾贫困家庭;为解决农户与市场的有机对接,帮扶组还指导村注册了饶平县扬发茶叶专业合作社,发挥合作社群体优势,提高茶叶质量和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注重创新和科研的益兴茶叶公司将给予技术指导、优先收购,实现产供销一条龙。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帮扶单位还为村民们请来专家进行茶叶种植培训。已经接受了2次免费培训的张少君憧憬着,届时承包了部分茶园,丈夫也许就不用再出门打工了。
过年再也不用抢着蓄水
文化扶贫精神文明也脱贫
自从帮扶单位来了之后,贫困户张少君的生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蜡里山的山路拓宽了,春天时,张少君和村里人上山采青梅也不再需要肩挑手扛了,开摩托车几分钟就能到山里。
进村的路也改造了,4米宽的村道拓宽成6米,两侧还铺上了步行道。“刚嫁过来的时候,村口那段路都是泥,一下雨总积水。”张少君回忆着。16日上午,阳光明媚,村民们正在做收尾工作,“再过三四天,路就铺好了,再也不会积水了,这个春节外出务工的村民回家过年开心了。”涂幼书满心欢喜。
比通路更让村里人高兴的是,在上级部门的扶持下,帮扶组又帮助筹集部分资金,为西山村改造了安全饮水工程,从几公里外的高山上铺设管网,修建蓄水池,将山泉水接到每一户家中。以前,村里的供水管网由于水压不够,到了腊月二十五六用水高峰期时,自来水就没水了。彼时,村民就要到井里、或是更远处的小溪挑水,用水桶、水缸等各种能用得上的容器蓄好水,以备春节时用。“现在过年轻松多了,打开水龙头,哗哗哗水压大得很。”张少君一脸笑容。
张少君遇到的喜事也不少。原来一家五口人住在不到30平方米的小土房里,被列入危房改造后,张少君一家用1.5万元的帮扶资金从亲戚手里买下一处约40平方米的房子,简单装修后便入住“新房”了。目前,村里共10户危房已经完成改造。
傍晚时分,张少君喜欢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到村委会边上新修好的文化活动中心,在那里,孩子们可以玩健身器材,看大人们打篮球,或是在村委的农家书屋看看书。在张少君的记忆里,这片地方曾是一片荒草,过年村里组织“劳热”时,便在荒草上搭个戏台,演出后,戏台就拆了。“(拆搭戏台)村里每次都要花费几千元。”涂幼书其实也心疼这笔钱。
为了改善村民的娱乐生活,帮扶组筹集了50万元,将这片荒草地平整,建起一座占地面积约23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中心。逢年过节,村民们就在这里看大戏。来自市文联的扶贫干部方明闪为村委、小学等地画了一批国画,去年春节前还牵头组织了一批书法家在文化活动中心为全村各户赠写了200多副对联。
帮扶组为村里修了一座公厕,在文化活动中心周边配套了健身器材、篮球架、乒乓球桌、照明灯等,为村委会修缮办公场所,送来了桌椅、电视机、一批电脑和图书。如今,作为“直接联系群众”的村委会,文化活动中心发挥着新的作用。
“这不就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模样嘛!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有效地改善了党群之间的关系!”看着西山村的变化,东山镇党委书记陈秋澄打心眼里感谢帮扶单位的倾力相助。
2017年底,宁莞高速公路将从东山镇穿镇而过,届时,这个偏僻的小镇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陈秋澄计划着将西山村等地方打造成生态休闲旅游点,“扶贫开发为村里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