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双创’,就是要让更多的人富起来,让更多的人实现人生价值”,3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道,要让更多的年轻人,尤其是贫困家庭的孩子有更多的上升通道。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口,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减弱,发展中深层次矛盾凸显,面对新常态、新变化,面对代表中国的年轻一代,如何调动、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与活力,如何为他们的发展创造条件、清除阻碍,如何为中国经济的未来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与能量,对于中国经济社会意义重大。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央给出的方向是通过政府的自我改革,向寒门子弟打开无数扇通向光明的新门。
那么这门该如何打开?总理给出四个字的答案:搭台、清障。
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指出,优化就业创业环境,以创新引领创业,实施不间断的就业创业服务。在今天上午的记者会上总理也指出,对企业特别是创业的小微企业,我们要更多地提供租金低廉的创业空间,还要通过政府引导资金来吸引更多的种子基金,给创业插上翅膀。
事实证明,政府的行动绝非仅停留在口号上,更拿出了“真金白银”。据统计,近年来引导基金快速发展,截至2013年12月,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共成立189家引导基金,累计可投资规模接近1000亿元。此外,今年1月1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更决定,设立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重点支持处于起步阶段的创新型企业,总规模将达400亿元。
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然而,想要“出蚕”不仅需要出钱,更需要“破茧”。
李克强表示,本届政府两年内下很大力气完成了当初提出的五年内砍掉三分之一行政审批事项的目标。在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后,每天就有上万家企业登记,比上年增加了50%,“活力来自民间,而简政放权的减法可以对应对经济放缓发挥支撑的力量”。
但是,简政放权是政府的自我革命,清障削权必会触动一些“爹”们的利益。“它不是剪指甲,是割腕,忍痛也得下刀”,从总理形象表述中我们不难看出,面对疼痛,本届政府的决心是坚定的。今年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便是: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不能法外施权,“不能像开车一样,松了手刹,还踩着脚刹,明放暗不放”。
国家的繁荣在于人民创造力的发挥,经济的活力也来自就业、创业和消费的多样性。推动“双创”,不仅需要创业者激发自身的激情与创意,也需要政府在清障搭台上多多“操心”。
手段是多样的,过程是艰巨的,根本目的只有一个:让更多的人富起来,让更多的人实现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