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潮商声音 >> 正文

李东生:工业4.0是概念 实际需提升核心能力

    来源:新浪科技    作者:    2015-03-28     浏览:

  • 字体:

新浪科技讯3月22日下午消息,2015年中国IT领袖峰会在深圳举行,在主题为《IT全球化与“一带一路”》的高端对话中,TCL董事长李东生认为,“一带一路”应该是国家的中长期战略。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实际上是一个概念,实际上还是要提升我们的核心能力。核心能力的载体,中国在每一个主要的产品领域都要有大企业,能够更强大一些。这样中国的竞争力才会更加稳健。

李东生表示,我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我觉得不能简单用一个风口这个比喻来说,因为风口这几年用得很多。实际上讲得更多的是短期的、周期性的机会。而“一带一路”战略,我理解它是国家从一个相对比较长远的经济发展的战略提出来的。所以如果你现在还没有准备好,其实还有时间来做准备的。我相信“一带一路”应该是国家的中长期战略。

李东生认为,我理解从中国政府主导这个政策,其实是更加强调通过“一带一路”的建设能够和周边国家,首先通过经济上建立一种互惠共赢的关系。互惠共赢的关系通过经济领域,通过企业,通过项目合作能够把中国的资本,中国的发展和当地的发展更加有效地结合起来。中国企业在这当中机会就很多。

李东生指出,从IT的能力来讲,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我可以肯定这样讲。如果中国产业,包括电子信息产业,如果能够超越日本、韩国,超越欧洲的企业,IT技术是我们能够借助的一个风口。现在在这个技术方面,只有美国人能够总体来讲比中国强一些,其实欧洲、日本都没有。所以在这个领域能够应用的地方,我们应该充分把IT基础设施或者平台能力往外拓展。另一方面,我们确实要看到整个产业结构,信息产业只是其中一部分。另外一个就是基础的工业能力,这是中国经济力的基础,未来也是中国经济全球化,中国企业国际化的一个基础。(尚紫)

以下为对话中关于李东生观点的实录:

李东生:领导说是就是,但是对我们这种实业公司,已经有很大的海外业务销售比例的公司来讲,这确实是一个机会。你刚才提到上午几位IT大佬都没有讲到一路一带是不是风口这个问题,这也是很正常的。其实“一带一路”,大家最看得清楚的,和IT还是有点距离。现在基本上基建、能源以及工业能力的外延都是很实际看得到的。所以肯定是一个机会。但对IT产业,因为今天是IT领袖峰会,未来IT在“一带一路”战略当中如何能够创造出一个机遇呢?这确实需要大家多一点研究。另外一个,我也很同意丁健讲的,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但是我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我觉得不能简单用一个风口这个比喻来说,因为风口这几年用得很多。实际上讲得更多的是短期的、周期性的机会。而“一带一路”战略,我理解它是国家从一个相对比较长远的经济发展的战略提出来的。所以如果你现在还没有准备好,其实还有时间来做准备的。我相信“一带一路”应该是国家的中长期战略。这个战略要实施的话,要结出成果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所以在这个过程中,现在还没有准备好的企业还是有时间去准备,去把握这个机遇的。最后一点,“一带一路”已经有一个很好的突破,过去一个多礼拜,大家留意新闻报道,我最关注的是连续好几个西方国家宣布加入中国主导的亚洲基建投资银行。这个本身说明中国这个战略已经被大部分国家认同,它是未来全球经济成长的很重要的一个方式。而且大家也认同中国是最有可能,或最有能力来承担这种推动责任的。所以尽管美国人花了很大的力气阻挠亚洲投资基建银行,包括一些主要的亚洲国家都观望,甚至反对。但是最近连续几个大的欧洲国家加入之后,形成一个雪崩效应,连日本人都要重新考虑他的决定。亚洲基建银行这个项目如果能够尽快落地的话就是“一带一路”战略好的开头和助力。我本人还是很乐观的。

李东生:“一带一路”,我还是强调这是国家战略,我还是围绕这个论坛的主题来讲,“一带一路”和IT产业。“一带一路”这个战略是中国提出来的,出自最高领导人的口中。之前我相信相关政府部门是做过深入研究的,提出来的时候,第一次听到这个提法,我感觉更多是不是一个政治的宣传秀。后来看中央政府在推动“一带一路”具体的落实方面,实际上是有整套策略的。从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已经形成的能力和竞争优势来看,我觉得现在提出“一带一路”对支撑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对中国企业持续成长,创造一个新的空间和机会,在战略上的意义都是非常大的。当然,它是一个长期的机会,也有一个好的开始,亚洲投行。但是近期立马就能够给有准备的企业带来一些新的机会。就拿我们公司为例,去年我们1000亿的销售中有470亿是来自海外市场,我们的国际化程度已经是比较高了。但以往可能在这470亿当中有一半的产品是在中国制造之后以产品出口的方式卖到海外去的,只有不到一半的产品是在当地制造的。其实“一带一路”,我理解从中国政府主导这个政策,其实是更加强调通过“一带一路”的建设能够和周边国家,首先通过经济上建立一种互惠共赢的关系。互惠共赢的关系通过经济领域,通过企业,通过项目合作能够把中国的资本,中国的发展和当地的发展更加有效地结合起来。中国企业在这当中机会就很多。

李东生:目前这470亿的销售当中,超过一半是来自欧美,而且这些国家的销售大部分是以产品输出的方式。现在我们讲的国际化更强调的是产业在当地扎根,这就需要在一些新兴国家,所谓“一带一路”的地方,我们具体的计划是在印度、巴西、俄罗斯、中东一定要把我们的产业基地在当地扎下根。从我们企业来讲一定要把握这个机会,因为你只是把东西卖进去,对欧美国家是可以的。但对这些新兴国家是没法接受你这样长期的交易行为,所以必须在当地把自己的工业能力扎下去,这是我们工业企业的机会。所以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框架下,我们今年特别强调加大国际化的力度。我们提出的经营目标预算增长18%,其中25%是海外业务,今年海外业务的增长会高于国内业务的增长,也就是借“一带一路”这股东风加快这个进程。刚才提到政府这块,我倒是有一些思考。从国家层面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他是已经有考虑在宏观上的具体支持。亚洲投资银行是一个最实在落地的,现在国家正在组建丝路产业基金,以后也会以国家基金的方式给予支持。下来我非常希望中央政府,上面要出政策,对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能够有一些比较有效的支持措施。坦率讲,中国企业国际化的主体一定是大企业,一个企业的规模很小谈什么国际化,我觉得这是风险挺大的事情。中国目前的政策环境还不太有利于大企业的成长。我在几次人代会上提出的代表建议都是希望国家关注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同时,也要积极扶持,在每个产业里面培养中国大的产业集团。这是中国经济国际化的主力军,大企业能够出去,他能够带动一大批中小企业。

李东生:我同意丁健的看法,但是我们谈的是两个范畴的事情,我回应一下你刚才讲的。我同意你的说法,但是这种模式不能在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能够复制。我这470亿不是凭空得来的,真的是一锄头一镐子种出来的,哪些国家能做,哪些国家不能做,我是非常清楚的。全球来看,每个国家的经济规则差异性是非常大的。比如说拉美,他对本国的产业保护壁垒非常高,你在当地没有工厂,几乎是不可能做任何业务的。他的关税高到你根本不可能把成品卖进去,在当地一定要有工厂,他已经持续了好多年。在中东这些地方市场是很开放的,你讲的完全可以。义乌小商品,那些中东的客户来一买就一大堆,像这样的客户就很愿意建一个电商平台,我连飞机票都省了。这些国家基本上是自由贸易区的地方。但是巴西、印度、俄罗斯这些市场绝对不会让市场的壁垒降得那么低,现在必须壁垒就那么高,我们根本没有能力让对方把壁垒降下来。像这些地方还是要打阵地战,渗透进去才行。我今年为什么选择巴西、印度,其实我在当地是有代工厂的,如果这个方式能行得通,连厂我都不愿意自己去管,但证明是行不通的,没有自己的产业很难在当地把业务做大。所以各个地方的情况是有点不一样的。我还是讲完我的观点,国家在这轮竞争中,一方面是IT,如果IT纳入基础建设这个平台,国家“一带一路”当中确实需要把这块充分考虑进去。从IT的能力来讲,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我可以肯定这样讲。如果中国产业,包括电子信息产业,如果能够超越日本、韩国,超越欧洲的企业,IT技术是我们能够借助的一个风口。现在在这个技术方面,只有美国人能够总体来讲比中国强一些,其实欧洲、日本都没有。所以在这个领域能够应用的地方,我们应该充分把IT基础设施或者平台能力往外拓展。另一方面,我们确实要看到整个产业结构,信息产业只是其中一部分。另外一个就是基础的工业能力,这是中国经济力的基础,未来也是中国经济全球化,中国企业国际化的一个基础。

今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实际上是一个概念,实际上还是要提升我们的核心能力。核心能力的载体,中国在每一个主要的产品领域都要有大企业,能够更强大一些。这样中国的竞争力才会更加稳健。

  • 字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潮汕商人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