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美黄光裕"玩转"资本游戏:做大目的何在?
导语:在得到大中电器北京61家门店后,国美在北京的门店总数将达到117家,是苏宁电器在京门店数量的近3倍。对于垄断之说,陈晓说:“行业垄断还为时过早,但是国美不放过任何可能的整合机会。”
2007年12月16日,国美电器正式宣布以36.5亿元全面托管大中电器。在获得大中电器门店资源后,国美将占有北京家电销售市场70%以上的份额。
自去年4月永乐和大中解约之后,大中的去向一直成为电器连锁业内关注的焦点。之前苏宁电器刚刚宣布放弃收购大中,紧随而来就传来了国美通过第三方获得大中电器股权独家购买权的消息。如今,国美电器集团将拥有“国美”、“大中”、“永乐”三大连锁品牌。
至此,黄光裕的国美电器已经成为中国家电连锁具有绝对统治力的王者,一个家电连锁“王朝”似乎已经显现。
国美电器此次收购的“大中电器”,只包括大中门店网络、品牌资源等经营性资产,大中与供应商之间的债务、大中的员工并不在内。国美总裁陈晓坦言,大中电器在单店盈利、北京市场亲和力等方面都比国美有优势。未来,国美与大中将会采用“双品牌”、“双管理团队”的模式运作,在商品品类经营等方面进行差异化操作。
在得到大中电器北京61家门店后,国美在北京的门店总数将达到117家,是苏宁电器在京门店数量的近3倍。对于垄断之说,“行业垄断还为时过早,但是国美不放过任何可能的整合机会,”陈晓说。
家电业专家刘步尘表示,国美历经对永乐、大中收购后,在北京、上海两个重要市场获得了优势地位,也进一步巩固了在家电终端销售市场的主导地位。但他认为,由于家电卖场的特点是用价格取悦消费者,消费者不需要担心并购会带来家电价格的上涨。
统一“霸业”
“希望这个行业能够尽快统一,”黄光裕在电话中笑言。
2006年11月20日,37岁的黄光裕开始体会到成功的滋味。来自国内外的家电业巨头、媒体、投资界一起为“国美成功并购永乐”举杯相庆。此前四个月,国美电器宣布收购第三大家电零售商永乐电器,黄光裕启动了一起完全改写行业格局、涉及资金高达52.68亿港元的大并购。
这起收购将国美电器送到了让众多对手难以比肩的行业老大的位置,黄光裕亦再次荣登“《福布斯》中国富豪榜”首富之位。尽管在某些时候,这个桂冠看起来更像是一个“烫手山芋”。这些令人目眩的光环并没有使这位年轻的首富沉迷得太久,在收购永乐的同时,黄光裕闪电控股中国A股上市公司中关村(000931行情,股吧)科技,并开始在制造领域攻城掠地,业界传出他试图染指汕头爱多及广东高路华的消息,最近又曝出他与南方高科、香港东强电子密议股权收购。
在这个制高点,黄光裕不可避免地要遭遇他的对手们还无暇顾及的问题。在新国美的合并庆典上,黄光裕被问到最多的是“新国美能否与制造业和谐共赢”,而一向以霸气示人的黄光裕出人意料地放低姿态应对说,国美肩负“和谐使命”。
其实,黄光裕及其统率下的国美电器,一直是在争议甚至非议中前行。
2006年初,国美电器在全国各地跑马圈地开了200多家门店后,正紧锣密鼓地准备应付竞争对手逼近的新一轮更加激烈的“肉搏战”。同时,合作厂商对国美电器等渠道商残酷挤压利润的责难甚嚣尘上。
但在几个月的时间里,黄光裕动作不断:先是与华平投资结成战略性合作联盟,华平将认购国美电器发行的1.25亿美元可转换债券及2500万美元认股权证;紧接着,国美以69.87亿港元的代价向黄光裕收购其所持有的国美母公司35%的权益;而后,黄光裕通过鹏泰投资陆续增持中关村的股份,持股总数将达到17.07%,一跃成为中关村第二大股东。
经过20年的拼搏,黄光裕建立起自己庞大的商业帝国。但直到2001年前,人们对黄光裕这个在福布斯中国富翁榜上名列前三甲的年轻人还知之甚少。
对于与黄光裕合作的供应商来说,黄光裕是一个让他们“爱恨交加”的人。国美电器对每一位供货商来说,意味着的是极具诱惑力的巨大销售量,但他砍价时的“残酷”又让人难以忍受。
据悉,黄光裕对属下的要求近乎苛刻。国美每年销售收入增长都是惊人的,但内部的高管却仍然诚惶诚恐,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达到过黄光裕提出的目标。比如2003年国美销售额达到了178亿,但比预定的目标仍少了42亿。
有高管对此表示理解:“没有他的霸道,也不可能成就他现在这么大的盘子。黄总还是比较讲义气的,有很多人离开国美然后又回来,他不会弃之不用,还可能会提拔到更高的位置上去。他有时处罚你,不是故意让你很难受,而是为了试探一下你的心态。如果你心态好,又有发展潜质,他就会刻意去培养你。
资本游戏
2000年,黄光裕将目光转向了香港,同时他认识了素有“金牌壳王”之称的潮汕同乡詹培忠。这是黄光裕财富之旅中的最关键一环,正是与詹的合作,使黄光裕学到了资本运作技巧,并最终超越了詹。
2000年6月,与詹培忠有密切关系的上市公司德智发展(HK0070)设立了一家BVI公司JumboProfit,以“独立的机构短期投资者”名义,用1920万港元现金收购了京华自动化(HK0493)原大股东的一小部分股份。一个月后,詹自己控制的BVI公司GoldenMount,以5600万港元现金购得京华自动化原大股东的绝大部分股份,从而控制了这家上市公司。
但是,最明显的疑点就是对于有“壳王”之称的詹来说,二级市场炒作才是其最终目的,实际想控制上市公司的很可能幕后另有其人。2000年9月,通过向大股东供股,詹进一步加大了对京华自动化的控制力度。
直到2000年12月6日,京华自动化发布公告,将用现金加股权的方式向第三方购买资产以发展物业租赁业务,而卖方正是黄光裕名下的BVI公司。此次运作完成后,黄光裕以持股3600万股(16.1%)成为京华自动化的第二大股东,仅次于詹培忠(22.3%)。
一年多以后,2002年2月5日,京华自动化发布公告,增发13.5亿股新股,每股0.1元,全部由黄光裕名下的BVI公司ShiningCrown现金认购,公司将全力发展地产业务。在此消息刺激下,京华自动化的股价在短时间内涨了4倍。
此项交易完成后,黄光裕合计持有京华自动化85.6%的股份,终于取代詹培忠,走向前台。2002年4月26日,黄向外转让了11.1%的股份,将其个人的持股比例降低到74.5%,从而回避了全面要约收购。2002年7月,京华自动化发布公告正式更名为“中国鹏润”,而中国鹏润的主要业务便是向黄光裕收购的位于北京朝阳区西坝河北里7号院的物业项目。值得注意的是,在买壳过程中,黄光裕不仅获得了对上市公司的绝对控制权,还通过上市公司的现金支付以及股权转让实现了部分套现,而詹培忠则在二级市场上获利颇丰。这种操作方式无疑对黄光裕的资本运作思路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专业人士认为,黄光裕迅速扩张的电器连锁业务将会很快寻求上市融资。早在2002年初,便有传言称国美电器会在年内登陆香港股市。而后,在2002年末,黄光裕将目光重新转向内地,与宁城老窖(SH600159)现简称ST宁窖的第一大股东达成股权转让协议,但在一年后,双方又产生纠纷并最终解除协议。
这一年多时间内,有关国美电器的上市方案业界传出多个版本,显得扑朔迷离。而就在这个过程中,黄光裕却已暗中拿定主意,决意将中国鹏润再做一次壳。这也是他甘愿放弃宁城老窖之壳的原因之一。
不直接参与二手链条
2003年初,黄光裕重组国美电器,将北京、天津、济南、广州、重庆等地共18家子公司94家门店置入,由其全资公司北京鹏润亿福持有国美电器65%的股份,黄个人直接持有剩余35%的股份。2004年4月,鹏润亿福又把所持国美电器股权全部出售给了BVI公司OceanTown,由黄光裕通过GomeHodings全资持有,国美电器转眼间变成了中外合资企业。
两个月后,又一场大戏开演。这一次,黄光裕直接首发出演。2004年6月7日,中国鹏润发布公告,其于6月3日通过全资控股子公司购买了OceanTown100%的权益,其惟一资产便是国美电器65%的股权。此次交易完成后,中国鹏润的主营业务将转向零售业。
在这场价值88亿元的交易中,并未涉及现金,其中2.435亿港元由中国鹏润发行4410万股新股支付,余下80.58亿港元将通过发行两批可转换债券支付。交易完成后,黄光裕对中国鹏润的持股量由66.9%增至74.9%,恰好在全面收购之底限。而如果可换股债券到期全部转股后,其持股量则会增至97.2%。
内资深人士认为,国美电器创业初期可能是靠贩卖二手家电赚取了可观利润。这种判断的背景是,80年代中后期进口家电门槛很高,像国美这种个体户式的零售店很难通过正常的渠道保证货源供应,而趁虚而入的二手家电正好满足了国美的需求。
“我们所卖家电产品都有正规手续,包括供货方提供的发票。”黄光裕非常肯定地表示:“没有去窜货,也没有从窜货者那儿进货。作为一个零售企业,我做不到,也没必要去调查供货方甚至供货方的供货方,他们的货物是哪儿来的。”
业内人士认为,不直接参与二手链条,而是通过中间商买二道乃至三道的二手家电,这样既可保证货源,又大大回避了投资风险。
资本游戏换取的真金白银似乎已经让黄光裕的国美电器显得更加庞大坚实。
做大的目的何在?
黄光裕莫非要做黄霸王?人们正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