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商打扮,步伐稳健,海帆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树海正在关注着电视里播放的汶川大地震新闻,听到《天下潮商》记者上楼的脚步声,起身迎接,这位被称为“废品大王”的企业家,声音里透着豪气与热情。在办公室客厅的沙发里,他向记者娓娓讲述过去那艰辛但充实的创业故事和对财富人生的感悟。
敢为人先
20世纪70年代,在党中央的号召下,一大批知识青年纷纷从城市走向农村。当时从汕头下放了很多知识青年到惠州支农,吴树海就是其中一位。后来他辗转至海南学习农艺,成为经验丰富的农艺师。
1984年,吴树海带着在海南几年的辛苦积蓄,再次来到惠州,搞起了三高农业。这一次,他在原来学习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利用生物链关系自然地把林农渔畜有机结合起来发展。
“我喂猪、养鱼、种树。因为我原来就是农技师,对种植来说是最熟悉的。我当时承包部队140头母猪,承包几百亩鱼池,发展得挺好”,他乐呵呵地说,“畜养牲禽可以制造肥料,肥料可以用来浇菜养果,瓜果又可以喂养牲禽;而种水稻可以放养鱼苗,水养了鱼,鱼也肥了水,水稻丰收之时,鱼也长大了很多”。就这样凭着超前理念与思想,他很快就取得了“第一桶金”。
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年,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窗口的广东大正处在大发展时期,各行各业都掀起创业投资热潮,大批工厂在珠三角涌现,工业化发展伴随的是废旧物的产生,私营收购废品开始出现。吴树海敏锐的发现了其中蕴含的商机。“那时候收购废品利润空间比较大,造就了不少百万富翁。”他回忆,当时从工厂收废纸,有的工厂非但不收钱,还给人工费,而废纸的销售价格为0.4元/斤;有些收购的废品如纯毛废品,销售价格是收购价格的好几倍,几年时间里吴树海的废品事业越做越大,并推向专业化运作。1995年,吴树海正式成立海帆实业有限公司,开始朝多元化方向发展。“海帆”两字取扬航弛骋商海之意,很快公司业务迅速拓展,遍及博罗石湾乃至中山,惠环的医疗器材进出口公司也如日中天,相关企业稳健发展。
热心慈善
走过了艰难的岁月,昔日的“穷小子”成为知名企业家,但吴树海始终认为钱财是身外物,有能力就应该回报社会。“我们家曾经连米都要向人家借,知道贫穷的滋味,知道贫困家庭的痛苦,所以对穷苦人家有一种特别的情怀。”
从2000年开始,每年春节前夕,他坚持为家乡贫困的乡亲买米送油,平均每年都在50吨以上,期间有一年,吴树海因为扩展企业,一时无法及时抽调资金用来买救济的米油,下属劝吴树海说:“今年是事业扩展的关键时刻,要不送资助粮一事今年暂且停一年?”
“事业很重要,但是,这件事更重要,没有活动资金买粮,就先以公司名义赊帐买下来,一斤都不能少!”吴树海斩钉截铁地回答道。吴树海买粮赈济的事成为在家乡传唱的佳话。
不仅是物质上的资助,在家乡重大项目的资金捐助方面,吴树海也毫不吝啬。近年来他为家乡修建学校的资金就超过了100多万,为家乡及外地修路捐赠60多万元,还拿出100万重建潮汕妈祖庙。
民间收藏家
因为结交甚广,吴树海在众多朋友的熏陶下喜欢上了收藏字画、钟表。他的收藏多是名家珍品。远一点的李苦禅的真迹,董其昌的墨宝,李可染的字画,甚至大军阀曹锟的题词,他都有;当代名书画家文怀沙亲自赠送给他的墨宝就多达30多副,启功也是他的挚友,常有墨宝相赠。
“我喜欢收藏字画绝不是附庸风雅,而是从骨子里热爱。” 吴树海说,年轻的时候就喜欢看书学习,从古至今,天文地理,政治经济,文化艺术,都喜欢看。他还透露,几年前自己还可以背诵《毛泽东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