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爽朗、热情,不时有睿智的火花迸射出来让你开怀大笑,采访澳门德昌洋行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莱德,《天下潮商》特派记者一直享受着这种快乐气氛。
才华初现
在澳门出生长大的李莱德,年轻的时候并不熟悉生意,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每年在广州举行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成为中国对外的窗口和商品出口最重要的途径,初入商界的李莱德也成为交易会的常客。最初几年他和朋友一起零散地经营中国的轻工业产品出口,如服装、礼品、陶瓷等等。他们从国内进货然后转口到美国、荷兰等国家,也不时从这些地方进口国内紧缺商品。比如销往荷兰的浴袍,销往澳洲的砧板,火锅勺,销往美国的樟木首饰箱,都是来自中国内地生产,非常精美。
李莱德笑着说,这些基本上是坐着等的生意,直到1976年的时候,才真正算得上是做生意。这一时期他主动出击,接到不少生产纺织服装的订单。当时澳门有几家较大的服装公司都是潮商在经营,像柯为湘先生的纺织服装企业、黄祯钊先生的毛衣生产企业等。这些生产成批的服装,主要销往美国。由于事业发展迅猛,三年后他开办了自己的工厂,并成立了德昌制衣有限公司。
由于经常发货,李莱德对海上运输情况十分了解,他发现,当时澳门的货运主要通过香港中转,没有专业的运输公司,只能散装运输,经营者需要从澳门用小船将货物运到香港,再由香港的大船转运到世界各地,他便抓住时机,主攻货运市场,很快就成为澳门颇具规模的货运企业。
候鸟效应
在纺织制衣业滚打了三十年,李莱德体会很深。
“纺织行业在国际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客户选择的空间很大。我深感要想在此行业中发展,首先必须要有自己的拳头产品;然后要站稳脚跟,也就是要有稳定的客户。而要达到这两点,产品的花色品种和质量是关键,当然,价格定位也要有竞争性。”
拳头产品和稳定的客户是相辅相成的,为此,李莱德选择了为世界名牌做OEM方式,欧洲英超很多俱乐部的球衣,都是来自他的德昌制衣。
由于客观的原因,澳门的纺织制造业成本比起内地很多地方都高出很多,为了让价格更有优势,90年代,大批工厂开始转移广东等地,到现在,大部分的生产线都转移到内地。德昌制衣也不例外。
“目前大陆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增长速度比港澳都快,有祖国大陆作依靠,港澳经济实现持续发展,这是肯定的。”李莱德认为,正如特首何厚铧所说,新澳门人要重视自强,要让自己去适应社会,不是让社会来照顾一切。
对澳门来说,现在主要是发展旅游业,每年到澳门来旅游的人有3000万,这些就是新服务的对象。最近几年,很多大酒店紛紛建起,他便积极拓展IT和金融业务,现在不少饭店里的收款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都是由德昌的联营企业所提供。此外,他还先后进入码头、燃油、食品等行业,同时担任了柬埔寨联合商业银行副主席职务,积极稳妥地进行着多元化的发展。
经典思维
李莱德的骨子里其实是一个十分追求完美的人,他幽默、随和却不失严密。每有重大事情,他都能抓住机会,形成有利局面。德昌洋行几个经典策划即是印证。
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回归仓来澳门展览,德昌洋行被指定为运输承办机构。
1995年,澳门国际机场首次开通启用时,澳门方程式赛车即将举行,德昌洋行包下飞澳门的第一个航班——从伦敦-阿姆斯特丹-澳门航班运送赛车,创造了又一个澳门第一。
李莱德认为,商海需要承担风险,事情只要是计划妥当才可推行,大部份风险是完全可以计算出来。商人做生意不能像做赌博,风险很难预计,只有可以承担风险的机会才可以投资。这是市场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