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除汕头市有自来水供应外,其他城镇乡村的居民,食用水要从水井或沟河中汲取。有乡必有井,所以古人称乡里为“乡井”。有的乡村的井很多,有院外的,有院内的。挖井要请地理先生测定井眼,有的挖丈多、两三丈深才见泉水涌出,再加进几担粗沙粒铺垫作过滤。水质好的才作为食水,差的作为用水。老百姓很重视食水井,要拜“井公井妈”,过年除夕要盖起井。井的上面要筑一两尺以至齐腰的高井壁,防污水杂物落入。汲水时用小桶系绳子打水,以手提上。院落里的水井,井圈较小,上面加上石圈,使桶绳碰擦不易损坏。潮州城的大街上,一边就有“二目井”和“四目井”,即一个井上面有两个或四个圈口,多人打水时桶绳不会互相撞碰。上面的石井圈已多年被桶绳锯擦得条条凹沟了。井水很凉,夏天,人们还将西瓜放在篮子里坠进井里浸泡,如进冰箱一样。潮阳、普宁、揭西、惠来一带,近山地方的水井,有的很大,没有井,或只用石条砌井壁。井面安上桔根(俗叫吊窝),像桶子样子,井边树起木柱,横竿一端加系石头,一端接直竿系桶打水。潮阳平原还有一种叫“机器井”的,井面长方形,约几平方,像小池塘,筑灰井圈,里面用洋灰铺底,只有大腿深,中间插进一条水管,让泉水涌上待用。这是一种新式井。井要常打水,泉路才活。有的寺院老井,如潮安开元寺大井,昔年是百多僧人食用。久年不用,只成为一个人们投硬币取乐的古迹了。海岛的淡水很不容易找,井少而带咸,而南澳岛海滩则有明末郑成功屯兵时寻泉挖起的“国姓井”,虽时现时没,而井水都是甘冽不咸的。惠来县神泉镇的“独联井”,也是近海的大井,井水也是淡而甘的。至于潮阳西岩山的“独联井”,井泉甘美,现已是制矿泉水的名
泉了。韩江下游靠河村庄,老百姓除食用井水外,还到韩江挑水来用,挑回之后,在大缸中打了几圈明矾,隔天泥污都沉下缸底,水清而甘甜,煮起干饭特别洁白。老百姓冲工夫茶及节日做棵,大都去挑几担韩江水来用。
解放后,各县城及很多乡镇,都先后建起自来水厂,很多老百姓食用自来水了,但水井还是存在,作为用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潮汕商人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