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专家名人观点 >> 正文

周子勋:宏观政策应该维持紧平衡目标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    2016-08-12     浏览:

  • 字体:

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

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7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增长1.8%,连续3个月走低;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同比下滑1.7%,为近两年来最小降幅,环比增长0.2%,由降转升。

上半场经济取得了6.7%的可喜增速,为下半场经济奠定了坚实基础。而物价指数也显示,中国制造业情形正逐步改善,宏观经济趋于稳定。不过,转型期的宏观数据与行业、企业的微观感受存在很大差别——行业不景气在扩散,小微企业经营惨淡,民间投资增长乏力。

值得注意的是,7月份中国进口(下降5.7%)恶化的程度超出预期。此前,市场曾预测国际大宗商品工业原材料价格回升或将推动中国进口增速改善;同时,随着大批基建项目的落地,7月内需或将有所改善,有效拉动进口。但进口的持续下滑无疑增加了市场的担忧。

市场对经济预期转差还表现在国债收益曲线扁平化。中债登数据显示,8月3日财政部对2016年记账式附息(十七期)国债进行招标,实际发行量358.1亿元,招标票面利率为2.74%。数据显示,2.74%的中标利率已经创了近14年来的新低。此轮利率下行从2014年开始,10年期国债招标利率从4%左右逐渐下行到2.9%左右。

以上这些经济数据和现象意味着下半场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很大,能否既稳住经济增长、又能推进转型,着实令政策部门以及市场都充满担心。

货币政策强调

稳健和中性适度

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以及通胀水平持续走低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动向备受各方关注。日前召开的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分支行行长座谈会部署下半年重点工作时,在强调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同时,指出要保持灵活适度,适时预调微调,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而上周五,央行发布的今年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也多次强调要用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稳住市场预期。报告指出,将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优化政策组合,保持适度流动性,实现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同时,根据内外部经济金融形势变化,灵活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从量价两个方面保持货币金融环境的稳健和中性适度。强调要关注实体经济特别是产能过剩行业、房地产、地方政府性债务等领域风险。

有分析人士表示,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并不令人意外,关键是经济放缓的速度和幅度。未来一段时间,消费的改善能否抵消中国经济增长传统板块下滑带来的负面影响,将是市场关注的焦点。就此而言,下半年中国经济政策仍需精准发力。但不要奢望央行能大幅“放水”。央行在货币政策操作上,已经明确了要抑制泡沫和不频繁降准。市场认为,未来央行中性适度的货币政策将偏紧难松。从某种意义上说,央行正在改变与市场的沟通方式,通过信息披露来加强对市场预期的引导,而不是如过去一样“出其不意”地调整货币政策,打市场一个措手不及。

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之时不支持通过降息、降准的方式提振经济复苏,归结市场的观点,不外乎这么几个因素:其一,在全球资本过剩、流动性宽松的背景下,宽松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在不断降低。在国内市场,在全球负利率环境下,降息、降准政策并不能有效扭转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反而会进一步刺激起中国的资本泡沫。其二,中国降息、降准可能会在国际资本市场产生连锁性的影响,引发更多国际投资者担心中国的经济前景和人民币的稳定性。这有可能加剧资本流出,给人民币汇率带来进一步的压力。

市场并不缺少流动性

国内市场并不缺少流动性,中国央行近期没有必要降准降息。中国的宏观政策将会坚持“三去一降一补”,加大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只要经济增速不出现显著失速的风险,中国的宏观政策就将维持稳定,更多使用积极财政政策而不是货币政策来进行调整。

事实上,中央已经定下的宏观策略是“两手抓”,一手要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结构调整,做好“三去一降一补”;另一手则适度扩大总需求,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注重相机、灵活调控,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良好宏观环境。不过,真正要做好这一平衡并不容易。最近,国家发改委力挺铁路投资引发市场关注。从7月22日以来,来自国家发改委系统的专家连续5天发文力推“高铁经济”,成为国内市场一个引人注目的焦点,市场认为,这显示了国家发改委加大投资高铁保增长的策略意图。

正如专家所言,在转型时要维持一定增速,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保持一定的投资增速不可或缺。但需要注意,在转型期维持短期增长的现实压力下,在执行中很容易掉进旧轨道。当然,这并不是否认扩大总需求需要加强投资,而是担心如果只依赖政府投资引导,会很容易回到旧的模式依赖。如果一门心思地专注于投资保增长,这多少会影响新常态下的转型调整和改革。因此,维持一种紧平衡应该是宏观政策应该实现的目标。

从决策层以及中央经济智囊最近透露的信号看,中央的经济工作重心正在转向切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将极大改善市场预期,并释放更多改革红利以减轻改革阵痛。当然,中央也不会容许经济出现断崖式下落,仍会坚守不发生全局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把握好改革、增长和风险三者间的关系,尤其是金融系统风险。

当前,金融系统最大的风险就是房地产泡沫。“地王”频出的结果是助推加杠杆、增库存,这无疑对市场给出了强烈的错误信号。旧的泡沫还没挤出,新的泡沫又会积聚,最终可能会在政策收紧时破裂,导致金融体系出现风险。要想阻止企业流动性陷阱和民间投资下滑的问题进一步恶化,就必须阻止资金进一步大举进入房地产。可以预见,未来将出台更多政策防止一二线城市楼价快速上扬,防止可能出现的楼市崩盘。将鼓励各地根据“一地一策”原则,综合运用土地政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加强“去杠杆、去库存”工作的实效。

  • 字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潮汕商人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