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潮汕文化 >> 正文

潮州闹元宵

    来源:     作者:     2014-09-14     浏览:

  • 字体: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日,是民俗节日元宵节。潮剧《荔镜记》中陈三、五娘两人,在元宵节之夜,因观灯而邂逅,一个潮州府的女名媛和一个泉州城的贵公子,为后人留下一段佳话。但是,这是明代年间的事,民国以来,潮州城里已没有“上元观灯”的韵事了。但节日的气氛,并没有因此而有所减色,元宵节之夜,还是多姿多彩,很有特色。
   民国初年,妇女平时不能也不会随便上街。别说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小姐和居于深宅大院的少奶们,就是那些居于浅门低户的大姑娘和小媳妇,也怕到街上去“抛头露面”,恐邻里相讥。
   唯元宵夜,是青年妇女上街的特许日子,父母不禁,翁姑无阻。同寅姐妹,嫂子阿姑,梳妆打扮,穿戴整齐,调粉弄脂,穿红着绿。左邻右舍的大姑娘、小媳妇们,五、七成群,结伴游街,一阵阵轻声笑语洋溢街头。半老徐娘也来凑热闹兼监护,攀亲访戚,其乐融融。
   城中七坊的里巷青少年,成群结伙,于元宵节日,攀上各自境内的老榕树,砍柔枝,斩茂叶,札成“醒狮戏球”,于元宵节之夜,敲锣打鼓,兴高采烈的穿街过巷,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为大姑娘和小媳妇们助兴。顽童们尾随在后,呐喊助威,高喊“游成狮呵,游成狮呵”之声,不绝于耳,因潮州城人把榕树叫做“成树”之故。
   潮州城里七坊的各个锣鼓馆中人,于坊内地方开阔之处,叠土成堆,请雕塑师傅塑成弥勒佛大坐像。弥勒佛圆头秃顶,长眉垂眼,笑口大开,袒胸露腹,手执尘拂,盘腿而坐。有的全身彩饰,有的还为弥勒佛镶上两个大金牙。
   在弥勒佛大坐像的上方,盖搭竹篷防雨。从正月十三日至十五日,一连三晚供人们作为“掷喜童”的地方。在佛像的头上、双肩、双臂和大肚皮上面,用粘土粘上浮洋乡大吴村制作的陶土喜童若干,用护栏隔开为界,若掷中喜童者,视喜童位置之远近而定得彩之多少。若远而难则彩多,若近而易则彩少。
   若问掷喜童为何与弥勒佛大坐像联系在一起?因民间传说,正月十五日是弥勒佛替释迦牟尼佛坐天下的日子。为讨个吉兆,新婚男子谁不想新娘珠胎早结,来个“弄璋”之喜。而那些艰于子嗣者,更是企望不已,于是就纷纷地前往投掷喜童。顽童们则当有人掷喜童时就呐喊喧哗,助兴助威,使掷者务求必中,不中不休。
   为方便掷喜童的人,每处投掷场所,都备有铜板以供找换,规定银元一枚,可换桐板若干个,豪门阔少爷,掏银元,换铜板,掷而不中则再掷,区区铜板又何足道哉。举办掷喜童者,最欢迎的正是此辈。
   近代潮州城的元宵夜,全城处于一派欢乐之中,街上人流不断,“平明达旦,城开不夜”。虽无纱灯可赏,但活灯阵阵,香风四起,也尽够人们一乐了。
  • 字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潮汕商人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