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语中的比喻语
来源: 作者:方礼豪 2014-09-14 浏览: 次
潮州话属于闽南语系,其鼻祖可以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中原汉语,因而可以说,它是由古汉语演变而来的。古时中原汉人因战乱南移入闽,再由闽入潮,由于受地域变异影响,其语言不但发音发生了很大变化(由4声变为8声),而且词汇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使潮州话成为一种优美的方言,尤其在比喻语方面,潮州话显得更诙谐风趣,例如:甜过蜜糖、苦过目药、轻过虻(蚊)粕、重过戏囊、整(淡)过溪水、咸过卤胆、生过绿豆、熟过豆酱、滑过琉璃、粗过磨钵、硬过铁、殿(坚)过石、臭过狗屎、暗过云宫等等。这些比喻语,如果用普通话来说,只能用上“好像、仿佛、似、如”等字眼,如“甜过蜜糖”,普通话便说成“好像蜜糖一样甜”,“像蜜糖似的”,表明本体与喻体十分相似。而潮人则善用“过”字,即表明本体对比喻体有过之而无不及。其实,如果仔细品味一下,很多本体并没有超过喻体,只是潮人善于运用夸张、形容的说法,使其说话更形象化和更幽默风趣。如说这块木板“轻过虻粕”(虻粕是蚊子的干尸)、这里用虻粕比喻木板的重量,显然本体没有超过喻体,只是运用极度夸张和搞笑的方法来形容这块木板很轻而已。
潮州话中的比喻语十分丰富,不胜枚举。从总体来看,它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通俗常用,流传广泛。由于它简炼易记,比喻确切,朗朗上口,故无论男女老少,无论识字与否,均能运用自如,常常在人们的谈话中脱口而出。如市场上那些卖橘子的小贩见到顾客开口便说:“这橘子甜过蜜糖,快来买呀!”人们下餐馆吃到劣质苦瓜时便不满意地说:“哎呀!这苦瓜苦过目药。”业主在验收住房装饰工程时,发现墙壁粉刷得很粗糙,立即对工程负责人说:“你看,这墙壁粗过磨钵,要返工。”像这样的比喻语,说得多么自然,多么生动,多么有趣。二是同一个意思拥有多个比喻语。一些比喻语因地域不同说法也不同,复杂多变,如形容一个人遇事无判决力,心慌意乱,不知如何是好,就有“戆过知事”、“戆过水虻”、“戆过阿网依阿母”等说法;又如形容一个人身体强壮,就有“雄过蛟龙”、“雄过水牛”、“雄过北风”等说法,因而难怪很多外地人感叹潮州话真难学。三是具有经典性。一些比喻语犹如汉语中的成语一样,有它的源头出处,如“险过刮紫菜”、“枭过鲎母”来自海边渔民的生产实践;“重过戏囊”、“静过老三正”出自潮剧轶事;“俏过王莽”、“脾气孬过丁盛发”则来自历史人物故事。这些比喻语是潮州先民的生活写照,富有潮州文化内涵和韵味,的确令人回味无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潮汕商人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