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经济新闻 >> 正文

银行再探不良资产证券化水深 市场活跃度有待提升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    2017-06-08     浏览:

  • 字体:

个贷类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创新处理方式,拓宽了商业银行零售类不良资产市场化、阳光化处置新渠道,对加快我国不良资产处置、去杠杆、盘活存量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将进一步丰富我国信贷ABS市场的产品类型,推进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提速发展

近日,由民生银行发起的“鸿富2017年第一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在银行间市场成功发行,基础资产为信用卡不良资产,发行规模2.05亿元。这是民生银行发行的首单不良资产支持证券,更是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扩围后的首单落地项目。

在试点重启一年后,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民生银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北京银行等多家股份制银行及城商行入围试点。业内人士认为,在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双升”的背景下,试点扩围覆盖了更多银行种类,将有助于我国银行业缓释存量不良资产的信用风险,更有助于盘活存量,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参与机构更多元

2017年,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国开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浦发银行、浙商银行、北京银行、江苏银行和杭州银行共12家银行入围第二批试点名单,总发行额度仍为500亿元。但在试点扩大后,发起机构类型更加多元化。

2016年2月14日,八部委联合提出重启总发行额度为500亿元的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和招商银行6家银行获得首批试点资格。

实际上,早在2006年,我国在不良资产证券化方面已有过实践。2006年12月18日,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作为发起人、委托人和服务商在银行间市场发行了“东元2006-1优先级重整资产支持证券”,拉开了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序幕。2006年至2008年,我国总共发行了4单重整资产证券化产品,探索不良贷款证券化取得初步成功。但随着我国银行业经营指标的持续改善及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市场对结构性产品的恐慌心理,2009年后,对不良资产证券化探索告一段落。

当前,中国经济各个产业面临转型或升级压力,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和化解任重道远,因此加大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力度也是正当其时。银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58万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达到1.74%。

“鸿富一期”主承销商招商证券投行部相关负责人认为,在目前债市利率持续震荡走高、流动性趋紧且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仍处于试点阶段的大环境下,“鸿富一期”得以成功发行显示出投资者对不良资产支持证券产品的逐步认可,不良资产支持证券产品正在成为银行处置不良资产新的标准化方式。

中债资信评级业务部李品表示,个贷类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创新处理方式,拓宽了商业银行零售类不良资产市场化、阳光化处置新渠道,对加快我国不良资产处置、去杠杆、盘活存量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同时,进一步丰富我国信贷ABS市场的产品类型,推进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提速发展。

市场活跃度有待提升

试点重启一年后,虽然发行了16单产品,但总发行额度并没有用足首批500亿元试点规模。初步统计,自去年不良资产证券化重启以来,银行间市场共计发行16单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累计发行规模仅为163.34亿元。

从市场的参与者来看,目前投资主体仍然范围有限,一些专业投资机构尚未进入,更有部分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是银行之间“互持”,不仅市场活跃程度有限,也没有实现将风险分散出银行体系之外的初衷。

业内人士认为,由于不良资产性质特殊,现金流回收具有较大不确定性,且基础资产的个性化程度较高,因此首批试点给出了规模和范围的限制,无论是监管层还是机构都较为谨慎,参与试点的银行发行规模因而也极为有限。

同时,由于产品的特殊性,对于投资者的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对于很多机构来说也是一大挑战。中伦律师事务所结构性融资资深律师张丽娜表示,一方面要求投资者有更高的风险识别能力;另一方面,要求投资者对于不良资产的管理和处置有一定的经验和能力。

不少参与者呼吁,市场的规模需要进一步扩大。“规模大了以后,定价问题、质押问题、交易问题就好解决了。”在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主办的资产证券化圆桌会议上,工商银行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杨治宇表示,市场规模太小,对机构来说,就很难去设立一个专门的团队去研究、跟踪这个市场或参与交易。

杨治宇表示,要扩大市场规模,最核心的是要解决银行的动力问题。他认为,资产支持证券实际上是一个卖方,也就是银行主导的业务,如果银行没有积极性,这个市场就很难做大。因此,需要在监管制度、税收制度、考评制度方面给银行一些激励措施。目前,在金融去杠杆的背景下,银行也做了很多表外业务,实现资产的“出表”。杨治宇表示,不如将银行更多地引导到资产证券化上来,通过证券化的方式,使用这种更加透明、更加规范的方式,来减轻银行资产的压力。

《中国资产证券化白皮书(2017)》中指出,由于个贷类不良贷款禁止批量转让,因此不良资产证券化将成为处置个贷类不良资产的有力手段,预计将会在2017年受到更多发起机构的青睐。

大力培养投资者

“如何在控制金融风险的前提下,继续完善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非常关键。”中国人民大学汉青经济与金融高级研究院客座教授扈企平建议,应大力培养机构投资者。“有了广大的投资者基础,不仅有利于新证券的发行,也有益于二级市场的开发。有了活跃的二级市场,将更便利一级市场的定价与销售,更加扩大了资产支持证券的投资者基础。”

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投资者也和市场成熟度密切相关。李品也表示,匹配的投资人群体和成熟的市场是证券化产品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尤其是其中次级档证券属于典型的高风险、高收益产品,对投资者本身的风险偏好、风险承受能力、投资能力均有很高的要求。为了更稳、更好地推进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开展,需要同步加强对市场投资者的宣传与技术培养。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纪志宏此前也指出,应充分培养投资者对主体信用和资产信用的辨别能力,将资产证券化产品乃至任何一个金融产品的创新看作风险控制模式、风险控制能力的提升。“希望把资产证券化产品发展成一个风险控制能力更强的产品模式。”

纪志宏透露,央行正考虑对资产证券化的发起机构实施分类管理,提高发行效率。“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壮大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二级市场的流动性,并发展信用违约互换(CDS)等风险对冲工具,完善强化对投资者的保护。”

  • 字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潮汕商人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