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潮商声音 >> 正文

陈乐伍:今年将大幅瘦身,聚焦动力电池产业链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    2018-06-04     浏览:

  • 字体:

在第十三届中国国际电池展(下称CIBF)上开幕的当天,三家韩国企业入选首批动力电池白名单的事件引起行业关注,另外此前还有第307批车辆目录出现韩系电池配套,这些信号被外界解读为:中国本土的电池厂商的危机来了。近日,坐在第一电动面前的猛狮科技董事长陈乐伍显然不这么看。

“目前国内动力电池相比日韩企业来说,只有产品性能的差距,但这种差距通过市场融合,中国电池企业可以迅速赶上来。”在陈乐伍看来,国内动力电池与日韩的差距已通过政府两年的保护期逐步缩小,而企业最终都将面对全世界的竞争,这对于中国企业走出去以及提高产品品质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另外,陈乐伍认为,锂电池的核心技术来源于材料,而不是装备或生产工艺。无论日韩现在启动中国建厂还是过去的工厂里面,生产车间里仍是中国工人居多,加上市场流动性和中国动力电池厂家的学习,日韩在生产工艺上的技术和管理的先进性也终会被消除。而且中国设备厂家学习和进步得很快,这源于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站在2018年,陈乐伍对猛狮也重新做了新的规划,即围绕锂电池上下游进行重点布局,而无关的业务则进行大刀阔斧的缩减,比如新能源汽车相关业务将剥离出上市公司。相反,则增加了锂电池上游材料公司的布局,2018、2019年将通过自建或收购等方式拓展电池正负极等材料领域,进一步聚焦动力电池产业链。

第一电动:如何看待韩国电池配套工信部目录车型及进入电池白名单?

陈乐伍:首先,就电池白名单来说,现在还不是强制性的。但中国要引领世界经济新秩序,从国家宏观层面讲,开放是早晚的问题,因为这些日韩企业早晚都会来。

其次,从2016年出新补贴政策以后,国家已经给中国电池企业两年的保护期,但最后始终要面对全世界的竞争。一方面,中国企业也要走出去,去韩国、日本等市场和它们进行PK,另一方面,日韩企业也会到中国建厂,抢夺中国的市场,我认为这个很正常。

最后,从自由市场的角度看,我们没办法不让日韩企业进来。那摆在中国企业面前的问题就是怎么去应对。但无论韩国还是日本企业在中国设立工厂,在里面干活的大部分是中国人。既然工人是一样的,就算目前会有一点点产品性能的差距,但这种差距可以通过市场的融合,让中国企业迅速赶上来。因此日韩等电池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不见得就是坏事了。

第一电动:部分业内人士认为日韩企业技术更先进,对国内电池企业冲击很大,对此您怎么看?

陈乐伍:我不这么认为。首先来看锂电池的本质,它的核心技术来源于材料,而不是来源于装备或生产工艺。装备、生产工艺刚才讲了,其实日韩中国工厂也是中国人在干活,就算它原来的生产工艺有特殊性和领先性,但中国厂家可以通过学习和消化,在很短的时间内把这种差距消除掉。

因此除了材料之外的技术,都不是核心技术,是能够学习跟消化的。而且你看中国的设备厂家进步多快,往回走三年,根本无法想象的。所以在这两、三年的时间,中国的保护政策的确起到了作用。

锂电池的核心技术在材料,但材料日韩也是从中国买,因此不用太害怕。最后,市场竞争的本质是性价比,谁的性价比高谁就能有市场。

第一电动:和韩国企业相比,国内电池厂商在成本方面控制方面是否处于劣势?

陈乐伍:中国人控制成本也不差。韩国企业主要通过单一产品,单一品种,批量规模化生产等,来取得产品综合成本优势。比如松下啥都不干,就干18650,肯定是精益求精,越干越好。

中国厂家,比如猛狮,虽然说圆柱、方形、软包都想搞,但我们也很单一化,比如福建工厂只做圆柱,猛狮花几年的时间专注做圆柱,也一定能做好。

但是就国内电池成本来说,电池厂能压缩的空间并不大,成本主要还是在材料端和配件端,因为它们的毛利比电芯端高很多,因此电池降成本的压力,至少在我看来,应该把它传递给上游。因为电芯厂家投资最大,比如猛狮一条生产线上的装备就需要3个亿,实在没有更多降价空间。如果一瓦时卖到八、九毛钱,基本上打平利了,赚不到钱。

因此政府目标到2020年降到1块钱一瓦时,肯定不是电池制造端,而是材料端去降。这期间,市场规律会发生作用的,国内某知名材料上游企业原来做40亿销售额,有20亿的纯利润,这是很不正常的,它就应该让出来这个利润。它不让也不行,为什么呢?因为原来就只有它一家在供,今年可能有10家在供了,(价格)自然就降下来了。所以今年碳酸锂价格没有上涨,而是下降了。我认为到年底,可能碳酸锂就10万到11万之间,因此材料价格一定会下降。

第一电动:材料现在依然属于一个高利润环节?

陈乐伍:对,现在锂源这块利润最高,接下来就是正负极,像电解液、隔膜等,利润都还挺高的,这些都有降价空间。

你问我怎么降成本?肯定是降上游的成本,电芯这里没有什么可以压了。

第一电动:猛狮目前产能情况如何?

陈乐伍:猛狮现在只有一条线是建好的,第二条线在安装,到今年年底有两条18650和两条21700可投入量产。其中21700每条线是1.5Gwh,18650现在做2900mAh的,一条线大概1Gwh。因此到年底,圆柱电池的产能将达5Gwh。

第一电动:您认为国内动力电池产能是否过剩?

陈乐伍:中国为什么这两年会有一个投资的热潮?因为大家看到的是未来庞大的市场。现在200Gwh就觉得产能过剩了,我觉得有点杞人忧天。现在一年2800万台新车产量跟去年80万新能源汽车,那是多少倍?几十倍。比如说我们今年能消化掉50G的电池,有200亿的产能摆在那里,200亿的产能剔除掉一半的磷酸铁锂,剩下的高端产能是不多的。我们今年明显感到市场上对高镍电池的需求已经超过市场的供应能力。因此核心的问题,不在于电池产能,而在于材料,现在材料的产能还没上来,而且电池的核心技术在于材料,只要中国的高镍正极材料这些厂家,它的品质、性能、产能都上去了,中国高性能的电池也就不远了。从这个角度讲,韩国电池企业也没什么好怕,就算开放给你,也不见得你就有市场。因为毕竟你的用户就是汽车厂,中国人搞这些,我们弄的明白这些汽车厂有什么关系,他们不一定弄得明白了,所以不用太担心(日韩电池中国建厂)了。

第一电动:猛狮的正极材料是否供应得上?

陈乐伍:猛狮现在都转到811的高镍材料了,但整个三元电池对高镍材料的需求非常大,加上这部分产业还不是很成熟,导致量跟不上,仍处于供不应求的阶段。

第一电动:猛狮今年的出货量目标及公司整体规划是怎样的?

陈乐伍:我们今年的目标是干到2.5Gwh的出货量,但目前产能还跟不上。

产能方面,猛狮现在在湖北规划建10条生产线,如果用高镍的话,可以干到15Gwh,其实我们在建的产能已有20多Gwh了;福建6条生产线,原来计划是6Gwh,现在可以实现9Gwh。

猛狮是上市企业,我们对这个行业充分了解,现在猛狮整个战略是围绕着锂电制造为核心,往上下游延伸,目标是构建完整的产业链,从锂盐的生产,到材料,到最后电池回收猛狮都要干。这是因为整个行业里面不同子环节,毛利率一直在变动,比如现在材料是50%的毛利,那材料就多干一点。将来电池毛利高,电池就多做一点,大概是这样的一个思路。

总的来讲,猛狮还是想用好上市公司的平台,在2018年、2019年,能够整合行业内其他优秀企业,共同做大做强锂电产业链。除了外延式扩张,我们还计划把前两年投资的一些材料方面的技术产业化。

第一电动:猛狮以前围绕上下游扩张,这个战略是否有转向?

陈乐伍:鉴于目前国内的宏观环境,我们决定把有限资源集中在锂电这里。这和以前锂电、清洁电力、新能源汽车三个主营协同发展有很大的改变。

第一电动:猛狮目前在材料方面有哪些阶段性成果?

陈乐伍:其实猛狮在高比能量的三元材料,固态的材料等都已经占了一点先机。锂硫电池我们也有,已经开始在无人机上应用。我认为这代表着未来演变的方向。

第一电动:如何看待高比能量电池的安全性?

陈乐伍:安全性我倒不是很担忧。像特斯拉这样的,在它之前没有人用圆柱做动力电池,为什么它敢用?它肯定也是花了很多时间去研究和评估。

圆柱电池,我们理解它就是一个鞭炮,可以把你炸疼了,不会炸死了。猛狮在电池形态上首先选用圆柱电池,其实就考虑了安全的因素。现在国家鼓励的方向是高能量密度的锂电池,那电池厂家就要跟汽车厂家合作,怎么把电池组做到比能量高,同时安全性好,使用寿命长。

另外,中国所有电池厂都是把安全性摆在第一位的。我上个月才遇到国内PACK做得比较好的第三方pack厂老总,他跟我讲,陈总,我们测过圆柱的电池里面,猛狮算比较好的,比国内其他几个要好。

就PACK业务来说,猛狮是开放的形态。如果第三方PACK厂有自己的资源,需要电芯厂配合,猛狮愿意找这样的工厂合作。猛狮自己开发的客户,肯定需要自己做PACK,目前我们有四个PACK厂。

第一电动:猛狮现在电池技术达到了什么水平?

陈乐伍:电池比能量现在主要还是取决于材料,猛狮现在投资的一家正极材料公司,已达到360瓦时/公斤这种水平了。不过现在还是实验室阶段。量产产品的话,量产2900,186502900,2900差不多220—240瓦时/公斤。下一步会把3200的做出来,到时候比能量可达到260-280。21700方面,明年应该可以达到300了,我们现在是从4.25ah开始做,我们的目标是干到单体5.0ah以上。

第一电动:猛狮对燃料电池是怎样的布局?

陈乐伍:我们现在有一个燃料电池子公司,叫上海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有限公司,这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最有成就的燃料电池系统公司。从奥运会到世博会的燃料电池汽车都是这家公司干的。但这个公司我们可能会拿出来对外合作。今年猛狮在收缩,因为资源有限,我们要集中放在锂电这块。燃料电池这块可能会留一点股份,但我们还是想快速回笼一些资金。

另外,就燃料电池来说,我的看法是现在还是太烧钱,而且跟全世界尤其日本的技术水平还差十万八千里,现在炒炒概念是可以,但要靠燃料电池去赚钱,那不大可能。我个人认为国内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还是处在很初级的阶段,五年以后再来投这个领域兴许才是时机。

第一电动:您如何看到猛狮的发展情况?

陈乐伍:猛狮本身得益于市场的快速增长。像新能源市场每年50%以上的增长率,你别看电动车只是从50多万台,变成70多万台,但实际上从结构看,乘用车的比例上去了,高比能量的电池需求上去了,现在淘汰的是低端的产能,所以做高端电池,做高镍材料,高比能量的厂家生意都很好。

今年来讲,物流车还是猛狮的主打市场,因为猛狮的锂电去年才真正投产,时间很短,市场跟客户对我们有一个认识的过程。我们现在也有几家乘用车客户,我们会把产品做好,服务好客户,慢慢乘用车量就会上来了。在公司整个业务上,猛狮还是希望走稳一点。

在电池回收方面,猛狮也早有布局,去年在天津成立了电池回收公司。但目前电池的量还很小,梯次利用下来的电池,猛狮主要是想把它用在小的储能体,直接卖到国外去。

在这方面,猛狮也有自己的想法。因为电池回收就是延长电池寿命。最简单的就是不用破解,直接用掉,当然这种可能性现在还没有。猛狮现在在研发一种新的PACK,希望按照标准的PACK模块,比如20度电、30度电拉下来以后,不需要再重新拆解,直接就可以用做储能。这样的话,效率才会高。因此猛狮希望汽车用几种标准模块就好了,一个模块几个配件,拆下来直接就可以装到储能系统里应用。

第一电动:您当时是如何想到要切入到锂电池行业的?

陈乐伍:原来我一开始是坚决反对锂电池的,因为我觉得锂电池成本那么高,一瓦20块钱,谁会用?但2015年电动车大爆发以后,我重新回头看这个行业,发现锂电池技术进步非常快,并且也看到了一些新的技术趋势,它将来有可能做到每单位的成本接近铅酸电池。如果是这样的话,它将来一定是能够代替铅电池的。

零几年的时候,猛狮就开发了用铅电池做的电动汽车了,包括乘用车、大巴都干出来了。因为零几年时还没有锂电池可以用,当时想铅电池是一个好的解决方案。当时如果买磷酸铁锂电池用的话,那一组就几十万,根本用不起。所以我们当时想着锂电池没什么可能的。

猛狮上市以后,我们看到智能手机,还有包括便携式的电子装置越来越离不开锂电池,我们意识到锂电池在很多领域是铅电池做不了的,因此猛狮就开始找一些合适的厂家,从2012年上市,13年、14年都在找并购对象。

当时国内的锂电池厂我看了很多,我认为没有可以买的,基本上是产能闲置的很厉害,而且磷酸铁锂居多。后来我们就去国外看,进去三星的车间以后,我感觉这就是未来的工厂,我们要的就是这样的工厂。

考察回来后,我就提出建厂要求,就和三星一样,设备也保证一样。因为首先你要在装备上不能跟人家差距太大。另外人也是流动的,你也可以请三星的人过来你这里干,硬件有了以后,其他东西都好说。

2015年电动汽车的大爆发带来了对锂电行业的投资热潮,国家也出台相关的政策,包括这两年陆陆续续的欧洲等一些主要发达大国,都宣布了自己的电动车计划,并且比中国的激进,这让我们看到了未来。人类因为懂得利用能源而主宰了地球。能源现在主要有两个应用范畴,一个用来交通出行,一个用来照明跟生产。在生活和生产端,中国清洁能源应用已很普遍;在出行端,我们也会很快摆脱对石油的依赖,更多的使用电动汽车。看到这两个大趋势以后,我就毫不犹豫地投向了锂电池领域。猛狮未来定位于能源企业,然后是新能源企业,新能源企业又定位了能源的生产、储存和应用,基本上cover整个完整的产业链。我们的目标是把猛狮打造成一个新能源平台型的、开放的企业,可以装很多东西进来,不断地把优质的企业装进来。

  • 字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潮汕商人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