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新加坡政府中服务长达23年的杨荣文,历任新闻、通讯及艺术部部长、贸工部部长等职,并在2004年至2011年出任外长。杨荣文一直将新加坡“建国之父”李光耀奉为政坛导师。据说,杨荣文当初加入政坛,是因为李光耀的一句话。后来退出政坛,在一些人看来,也是因为李光耀的一句话,杨荣文至今仍然感谢这位政坛导师的教诲。
加入与退出政坛 全因“建国之父”李光耀一句话
早前,新加坡前外交部长杨荣文接受访问时谈到李光耀对他的影响。他说,“33岁时的我从政就是受到他的鼓励。他通过当时的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吴作栋告诉我,如果要向他学习,早加入好过迟加入。”
初入政坛,李光耀多次出国访问都带着杨荣文,让他学习如何游走于国际。他回忆起那段日子说:“我从中获益不浅。李先生是个绝对实事求是的人,但在为新加坡争取时,他却往往能够突破极限,很多时候超乎人们想象地。他在这方面总能很技巧地把精明的战略和超高的战术结合起来。”
杨荣文也说:“李光耀让所有的大国都重视新加坡的价值,他以他独特的睿智捍卫新加坡的利益,把我们的利益与别人挂钩。”
在2011年全国大选选战,阿裕尼集选区的竞争激烈,当时任内阁资政的李光耀在一场群众大会上说,行动党如果失去一个集选区并非世界末日,因为五年后可尝试夺回,而选民未来五年只能懊悔。这段话当时引起一阵反弹,一些人认为这是动摇人民行动党选票的关键之一。
杨荣文透露,行动党在上届大选之后收集了反馈,意识到自己的讲话可能带来负面效应后,建国总理发了电邮向整个阿裕尼集选区的行动党团队致歉。杨荣文说,他并不在意,因为他觉得败选是大势所趋,那句话没有改变选战结果。
2011年,新加坡全国大选后,杨荣文离开新加坡政坛。李光耀曾邀他加入淡马锡控股或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可杨荣文希望到私人企业试试,后来他到香港,出任嘉里物流(Kerry Logistics)主席,并出任嘉里集团副董事长。
“我们也曾短暂地聊起我继续在政坛的可能,包括国会以及总统选举。我不便透露那些细节,我的立场已经公开过了。”
离开新加坡政坛,杨荣文仍与李光耀保持联系。多年多前,李光耀拨电给在香港的他,要举荐他当某个组织的国际顾问,他深感荣幸接下那个工作。
在李光耀庆祝90岁生日之前,杨荣文与夫人到李光耀的办公室向他祝贺。
“他当时立刻就答应了。虽然身体虚弱,但我们聊得很尽兴,主要谈的是我在香港的经历。由于李先生感到疲倦,所以我们聊了15分钟,与他合照之后就离开了。”
李光耀的名字会永远与新加坡相连在一起
在2007年9月,缅甸仰光发生军人政府武力镇压僧侣示威事件,引发国际社会强烈谴责。当时杨荣文在联合国出席会议,新加坡正好是亚细安轮值主席国,他突然接到李光耀的来电告诉亚细安需要针对事件,表明立场,否则就会丧失在国际间的地位。
杨荣文说:“对李先生而言,保持一个核心立场至关重要,他形容这是‘道德的制高点’。这是我向他学到的原则。”
“我想,李先生没有一天醒来时不想着新加坡,不为新加坡人民操心。新加坡是他的生命,而他的名字,会像莱佛士一样,永远和新加坡相连在一起。在国内,他带领人民走向一个大家都看不清楚的未来,即使前途布满荆棘,即使偶有迟疑,绝大部分人民信任他。若不是他带领的强行军,我们不会走到这里,虽然这个过程中还有一些课题需要这一代或者下一代来处理。”
杨荣文也认为,如果不是李光耀坚强的意志,新加坡不会发展出今日的高素质经济,也不会因为良好的治理与稳定而享有崇高的国际声誉。
他说:“我们失去了建国之父,我们现在应该担起责任,在他建立的基础上继续努力,确保新加坡的未来更美好。”
弃“政”转“商”,加入马来西亚“糖王”郭鹤年的嘉里集团
2011年新加坡大选时,阿裕尼集选区议员的杨荣文率领的行动党团队,在阿裕尼集选区,被刘程强领军的工人党团队打败。不久后,杨荣文便卸下外长职位,自此退出政坛,结束23年从政生涯。后来,那位打败他的反对党领袖说:之所以取得胜利,并不是杨荣文和他的团队没有把工作做好,而是老百姓希望我们(指:工人党)进入国会。
此话并非对杨荣文说的,但点醒了他,新加坡有些方面并不是自己的问题,而是自己无力改变的,也许,是开启人生新篇章的时候了!于是,杨荣文弃“政”转“商”,于2012年1月1日,出任“香港嘉里京泰物流有限公司”的主席。
据了解,香港嘉里集团,以及旗下的嘉里物流,系著名马来西亚闽商巨子郭鹤年家族旗下企业。郭鹤年,被誉为“香格里拉之父”, 经营白糖生意起家的“糖王”,也是大马华人首富。
2012年初,杨荣文加入马来西亚“糖王”郭鹤年属下的嘉里集团,成为集团副主席后,同年8月,他又负责集团旗下的物流和供应链业务发展,担任嘉里物流公司主席。嘉里物流是从嘉里建设分拆而来,于2014年在香港上市。由于其大部分业务来自香港,所以当时选择在香港而非在新加坡上市。
大中华区是嘉里物流主要营收来源,杨荣文也大力拓展南亚和东南亚业务,特别是在新加坡设立区域总部及物流枢纽。
近年来,杨荣文工作之余,也特别重视家庭关系,甚至开起了婚庆公司,如今,他还是厦门囍鹊文化传播董事长,而之所以从事婚庆产业,则与其夫人有关。
早前,杨荣文的夫人梁利平,在美国经历四轮化疗、33次质子束治疗后,终于成功“融化”癌肿瘤,回到新加坡。梁利平是杨荣文的结发34年的妻子,此前患了罕见鼻腔癌,当年由认识到结婚,是因为两人都是美国剑桥的学霸。
杨荣文与夫人梁利平,育有一女三男,小儿子3岁那年罹患血癌,10岁时医生告诉杨荣文夫妇,说孩子的存活率仅20%。偏不信邪的杨荣文,带着儿子赴美国治疗,终于成功战胜病魔。梁利平是名律师,系新加坡杨梁白律师事务所(YEO-LEONG & Partners)的创始人、资深合伙人。而在生病之前,身为律师的她,竟写了一本《我们结婚吧,但是。。。。。。》,教人怎么离婚等事宜。
杨荣文是个工作、家庭两不误的人,很忙,其担任的职务也很多。比如,早前,他才从丰益国际董事会卸任,新加坡丰益国际是世界最大的粮食、食用油及农产品供应商、贸易商之一,由郭鹤年与他的侄子郭孔丰,还有印尼油棕大王吴笙福三人合伙创办,现任丰益国际集团董事长是郭孔丰。而在2016年11月,杨荣文也辞去世界最古老学府那烂陀大学名誉校长一职。
杨荣文:我是新加坡的潮汕“郎”
在采访中,杨荣文透露自己在几年前曾读过潮汕当地媒体一篇文章,大致是说“在新加坡内阁会议上也是可以讲潮汕话的!”目前,祖籍潮汕的新加坡华族人口,大约是新加坡总人口的15%。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其父亲新加坡“国父”李光耀,祖籍广东大埔县,可在第12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主持开幕时,李显龙说:“我不是潮汕人,是大埔客,不过茶阳和大埔都靠近潮汕,所以有人说我名誉上是潮汕人。”
该年会上,时任新加坡代总理打趣地说,有人曾形容泰国政府的内阁会议几乎可以用潮汕话进行,所以“我们也有用潮汕话开内阁会议的可能性”。也正因为李显龙一句戏言,才有所谓新加坡内阁会议讲潮汕话一说,事实真的如此吗?
新加坡是1965年8月脱离马来西亚,独立建国,迄今53周年。可不到一甲子,新加坡社会已经越来越西化,祖籍观念也越来越淡薄,姑且用个好听的字眼“国际化”。在所谓“国际化”过程中,各族群也开始逐渐“在地化”,“新加坡人”国家身份认同也逐渐抬升。
在新加坡,有人与你攀谈时,可能和你说他是来自福建、潮汕哪里的,可若问他(她)是不是中国人,对方往往会提自己是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当然了,若是问及他是潮汕哪个地方来的,不少人只懂得大概,却无法说得很详细。
其实,这也不奇怪,新加坡虽建国仅50余年,可不少人已是第三、四代、甚至更长的移民了。新加坡政策研究所曾有一份调查,本地华人对祖籍观念和华族传统艺术(比如书法、戏曲等)已相当淡薄。另外,新加坡官方也不提倡方言,这也是年轻一代新加坡华人对祖籍地观念薄弱的一大成因。(事实上,国内也有很多城市如厦门由于推广普通话,忽视方言教育,不少年轻一代已不会说闽南话,如此何来传承闽南文化呢?)
为凸显文化多元,新加坡官方虽不鼓励方言,却仍鼓励华人社团、民间保留华族籍贯所在地的传统文化。一旦哪家会馆有什么活动,许多部长、议员甚至总统、总理都会出席。
近十余年来,新加坡主流媒体大幅报道政府官员回祖乡的有二次,一次是2004年的杨荣文回乡祭祖,另一次是2009年,新加坡原总理、国务资政吴作栋访问福建时,回祖籍地永春谒祖。
新加坡有句话“无永不开市”,足以说明永春籍新加坡人的影响力。吴作栋的祖乡,是福建永春的湖洋吴岭村,自从他回乡谒祖后,其家族成员也经常回祖籍地永春祭祖。去年,吴作栋的最小妹妹吴青燕夫妻俩,还回到吴岭的吴氏宗祠和祖屋上厝堂,给祖先上香。当年吴作栋偕夫人回祖籍地永春谒祖时,深情地说:“阿嬷在世多次想回家乡,这次我是代表阿嬷回家探亲。”
新加坡的永春籍人很多,原新加坡总统陈庆炎,祖籍地是厦门马垅,其夫人的祖上则是永春人。吴作栋回乡谒祖,也有个大背景,那就是当时新加坡正针对新移民有热烈的讨论。
杨氏宗祠的“永思堂”牌匾
杨荣文,生于1954年,今年64岁,是在新加坡出生的,祖籍广东潮安县庵埠镇文里乡。今天,他的祖乡仍保留有“杨荣文故居”,也作为祖籍地文里当地一处精神家园。
宗祠文化,推崇的是浓浓的感恩精神,也是宗族族群亲情、友谊紧紧地维系在一起的根源所在。杨荣文的祖籍地庵埠文里村,历史长达900多年,是个多姓氏聚居的村落。文里村现有的古民居中,不少是侨宅,杨荣文的故居仅是其中的一处。
潮州的庵埠镇,宗祠文化浓郁,也各具特色。比如庵埠仙溪村的一座王氏大宗祠,就非常有名,更有意思的是,这种宗祠在民间俗称为“老虎祠”。为什么叫“老虎祠”,说法不一,有的说此地风水属于“虎地”;也有说王氏大宗祠中悬挂“榜眼秋台”牌匾,系宋朝“潮州八贤”之一的王大宝而立,因与大奸臣秦桧斗争,王大宝有个绰号“王老虎”。
文里村历史上因人才辈出,故有“文化之里”美誉。文里建村于南宋,明正德年间,乡人杨典、杨玮兄弟相继中了进士,正德皇帝知其乡仅三百余人,有两人登科,赞曰:“兄弟连登科甲,堪称文里”。自此,该地遂改称“文里”。
杨荣文曾说:“没有过去的记忆就没有未来”。2004年,杨荣文回乡拜谒先祖,整好是祖乡潮安庵埠文里的杨氏祠堂建好,杨荣文带着四个孩子出席了开幕式。此后,每隔三四年,他常回去祭祖。
据当地人介绍,杨氏宗祠里的“永思堂”牌匾,就是由杨荣文本人捐赠的。
今天的潮州市潮安区庵埠镇外文村,有一座杨氏家庙,庵埠杨氏杨岚系的大宗祠,祠堂是三进建筑,两旁带火巷和从屋,并配后包从屋,并于祠前两旁筑高墙,即成一处半封闭式的大埕。“永思堂” 三字,原本是清康熙状元南京人胡任舆所书,土改时被毁。
杨岚,系南宋大理学家“龟山先生”杨时的裔孙,公元1183年,由福建莆田迁入潮汕,最初是落地揭阳的北洋,后再迁居庵埠镇文里村(旧称“同邑龙溪都鸡母坞西陇村”),开基创业,繁育后代。
杨荣文:不知道过去,就没有未来!
杨荣文曾对祖籍记忆的历史,有一个经典的诠释:“如果整个部落对过去太执着,那就没有未来;然而,如果它完全不知道过去,那同样也没有未来。因此两者之间,一定要对记忆有平衡和新颖鲜活的处理方式。”
如果把杨荣文的话,定义于家族企业文化层面,也具有深刻意义。一个家族企业,如果不知道自己的根,不知道家族的过去,就无法树立起企业家精神、价值观,企业文化也失去灵魂;同理,假如太沉湎于过去,未来旅途可能会变得狭隘,也失去创新活力,同样也难有更宽广的未来。
今天是互联网时代,也是全球化、多元化时代,每一个家族企业如果太急于往前探,一味“冲冲冲”,忘了时常往后看,极容易摔跟头,碰了个“头破血流”。无家族不企业,勿要忘记过去,传承家族精神与文化!
主要来源:联合早报网、一波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