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晚间消息,当日被资本市场广泛关注的屠呦呦和青蒿素或许只是一场空欢喜。
当日早些时候,有消息称,屠呦呦和其团队在青解决蒿素抗药性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双氢青蒿素片新适应症-红斑狼疮项目”亦成为百万患者的新希望。而作为国内最大的青蒿素供应商、且三年前投资7000万元购买该项目临床前研究相关专利及临床批件的昆药集团,成为了资本市场上最大的受益者。
同时,A股青蒿素概念板块中包括复星医药、誉衡药业、康恩贝、中新药业、浙江医药、新和成、华润双鹤、白云山等在内的公司股价均集体高开。截至收盘,当日医药股整体走强,医药股市值半日增长约100亿元。
然而,17日晚间,昆药集团发布公告,称青蒿素对公司业绩影响较小,提示投资者关注相关风险。对此,医学领域的研究员早些时候也向AI财经社表示,目前该研究结果尚不明朗,资本市场应保持冷静而非借机炒作。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使得医药股的走高的“重大突破”,或许只是一个虚假风口?
抗疟类药物收入占比不足1%,曾一度亏损
四年前,屠呦呦就曾因在中药中发现青蒿素而成为首获诺贝尔科学奖的中国人。该药物不仅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更是目前全球对抗疟疾的首选药物。
而目前的A股市场中,有10支与青蒿素有关的概念股,其中昆药集团作为中国最大的青蒿种植商和全球最大的抗疟药供应商而获得关注。
公开资料显示,昆药集团主要从事药品研发、制造和销售的医药制造业企业,以自主天然植物药为主,涵盖中药、化学药和医药流通领域的业务。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国家权威部门曾发布“2018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昆药集团在医药健康行业中名列第十九名,品牌价值37.26亿元。
昆药集团自上世纪70年代起就开始研制青蒿素类药物。1987年,原国家卫生部批准了昆药集团生产蒿甲醚原料和蒿甲醚注射液两个一类新药。自此,昆药成为当时第一家将青蒿素类产品推向国际市场的企业。1991年,昆药集团和军科院与瑞士诺华制药签署协议,由诺华在全球销售前者的抗疟药复方蒿甲醚片。进入21世纪后,成功研发全球第一的一次给药抗疟药ARCO。
2018年财报显示,昆药集团抗疟类药物收入6925.92万元,毛利率52.71%,同期总营收为71.02亿元,实际占比不足1%。2017年度昆药集团抗疟类药物的营业收入为1亿元,毛利率40.39%。财报显示,2018财年昆药集团抗疟类药物收入下降35.66%,主要原因是抗疟类药物价格下降。
不过昆药集团副总裁徐兆能曾表示:“全球抗疟药及其衍生产品的收入大约15亿美元,但是中国制药厂商的市场份额不到1%,大多数中国本土企业是抗虐药物原材料青蒿的供应商。”董事长汪思洋也曾坦言,“昆药在青蒿素类产品上的利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甚至曾经一度亏损。”
据第一财经报道,由于抗虐药主要用于非洲等欠发达国家,大部分该类药物都由政府或国际基金组织采购,进入当地医保系统。因此要被列入采购目录,制药商首先要获得WHO专家的批准才能有资格进入销售授权名单,这是大部分抗疟药制药商面临的最大瓶颈。
在抗疟项目方面,据2018年财报显示,公司将在复方抗疟新药ARCO高技术产业化与国际化项目项目预计投资5525万元,由于项目被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及国家资金补助计划,将获得国家补助资金800万元,
外企吃肉,中业喝汤
尽管是我国在研究过程中取得了突破,但是在医药市场中,我们依旧只能“喝汤”,不能“吃肉”——据福布斯中文网2015年报道,跨国制药公司在公营领域的份额超过80%市场份额,“肉”显然被这些跨国制药公司吞下了。
由于历史和专利等问题,我国被迫只能做材料供应商,而无法成为制药方。
返本溯源,我国早在1967年便开始在政府的组织下研究抗疟类药物,并于1985年研制出了第一个青蒿素类复方药,此后还推动了单方青蒿素药物在全世界范围内的销售。
但是由于专利问题和其他历史原因,在2007年之前世界卫生组织(WHO)没有将一项中国自主生产的抗疟药物列入采购清单,直到目前中国药企仍然只是青蒿素抗疟药的原料供应商。
为了突破日益高筑的贸易壁垒,中国药企不得不尝试做出改变,力图在青蒿素的市场上寻求到全新的增长点。
这绝非空谈,此前中国药企“借船出洋”的国际化模式,给这一切创造了可能。
得益于该模式,中国不仅获得了跨国药企的资金和技术,还完成了青蒿素产品国际上市前最关键和最耗资的临床试验研究。此外,中国原料药产品也借此在质量、健康、安全以及环境方面达到国际标准。
2001年3月,WHO启动了药品预认证项目,该项目要求新药只有在满足WHO关于有效性、安全性及药品质量方面的标准后才有可能被采购,瑞士诺华生产的ACT成了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达到标准的药品,其市场主导地位被进一步巩固。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仅有瑞士诺华、法国赛诺菲、中国复星药业控股的桂林南药以及小部分的印度制药企业通过WHO的审批,获得全球范围内的销售牌照,而目前疟疾主要流行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在中国已基本被消除。非洲的医生在开处方时,也依然倾向于诺华的复方蒿甲醚不是没有牌照的、中国生产的抗疟药物。
研究新成果有望打破销售困局
据报道,比尔·盖茨夫妻的基金会曾在去年10月决定根据项目进展分批次向昆药集团资助超过125万美元,帮助公司的一款科泰复产品通过WHO预认,使昆药集团成为符合世卫质量标准的全球采购的供应商。
然而这还不够,毕竟此时国产抗疟药曾经的低价优势已然式微。早在2008年诺华就已经将向公营机构提供的复方蒿甲醚售价已降至0.8美元/人份。
既然价格战注定惨败,那显然不如从别处着手突围。为此,昆药集团高度关注研究结果中可能有助于拓宽青蒿素的应用范围的内容。
其中,青蒿素对于红斑狼疮的治疗效果引起了的注意。
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缺陷类疾病,多发于育龄女性,被称为“不死的癌症”。由于病情较为复杂,大多主张个性化治疗,因此治疗成本个体差异较大,从几元钱到数十万甚至更高都有可能。根据美国多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在我国大样本的一次性调查(>3万人)中,患病率为70/10万人,妇女中则高达113/10万人。
可以说,青蒿素全新用途的发现,给饱受红斑狼疮病痛中国数百万的病患群体带来了全新的希望。为此,2016年,昆药集团决定出资7000万元签约屠呦呦教授和其团队的“双氢青蒿素片新适应症-红斑狼疮”项目。财报显示,当年昆药集团总营收超51亿元,研发支出9919万余元。
三年过去,财经天下查阅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临床试验批件》后发现,昆药集团股目前正作为负责单位开展相关临床试验。去年年4月,实验已处于临床Ⅱ期患者入组阶段。据悉如果一切顺利,新药最快在2026年前后就能和患者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