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招商引资 >> 正文

粤进新时代|潮州“1+5+2”部署谱写新时代改革发展新篇章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苏仕日 达海军    2019-09-30     浏览:

  • 字体:

风起南方,潮涌韩江。新中国成立以来,潮州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进入新时代,潮州有了新的使命:“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找准发展定位,做好‘特’‘精’‘融’三篇文章,全力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省委、省政府这样给潮州的发展把脉开方。潮州可开发面积不大,经济体量较小,但有不少特色优势产业和独特文化资源。一年多来,潮州聚焦“特”“精”“融”,不断形成新优势、新动力。

潮州市委书记李雅林表示,当前,潮州正处于发展攻坚期、改革深化期、美好生活提升关键期,必须树立全局眼光,积极抢抓大湾区建设这个潮州发展的大机遇,坚持战略引领、坚持新发展理念和特色发展理念、坚持改革创新。潮州力求以问题为导向,用系统思维破解难题,以“1+5+2”的工作思路补齐短板,加快高质量发展,谱写新时代的新篇章。

潮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殷昭举也表示,该市将突出枢纽优势、产业协同、创新驱动、文化特色、侨乡优势和规则衔接,积极主动做好全方位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文章,努力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贡献潮州力量、赢得发展先机、开创发展新局。

聚焦“特、精、融” 千年古城焕发新活力

新中国成立初期,潮州市产业结构中农业是主要产业,工业和服务业相对薄弱。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潮州呈现出农业比重趋于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稳步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大幅提升的优化趋势,至2018年,潮州三大产业比重为7.1:48.6:44.3。

“突出潮州特色,以特做大,以特做强。”对于如今潮州的发展而言,可谓一语中的。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婚纱晚礼服名城、中国瓷都、中国工艺美术之都、中国著名侨乡、中国潮州菜之乡……一张张“城市名片”,彰显着潮州这座千年古城的独特魅力。鲜明的产业特色、深厚的文化底蕴,正是潮州打造特色精品城市重要的软实力支撑。

“传统产业也有春天。”近年来,潮州持续出台完善产业扶持政策,不断发力改善营商环境,促进实体经济向高质量发展。

在2017年出台总部经济、工业地产、中介服务业等方面政策文件的基础上,去年以来,潮州市再发力,制订出台了《潮州市推动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潮州市食品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文化科技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等9个政策文件,并修订了一批政策,多措并举完善“1+N”产业扶持政策体系。

近年来,世界五百强项目、百亿级项目纷纷落地潮州,千年古城迸发出经济新活力。潮州提出,力争三年打造陶瓷产业、食品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生物医药健康产业“5个500亿”产业集群,潮州的特色产业正在迈向产业链中高端。

在“精”字上做文章!潮人精致的精神一直在延续,以精品意识注入城乡建设,以精致特质深挖潮文化内涵,以精美追求推动新兴业态发展。潮州大力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活动,古城保育活化,历史街区和一批文物景点修复完善,一江两岸灯光秀获广泛好评……

如今,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迎来华丽蝶变,正焕发出新的活力,绽放出精美的“凤城之花”。近年来,以古城文化旅游特色区建设引领全域旅游,潮州以打造的非遗文化旅游线路和红色旅游线路,荣获省“最喜爱国内旅游目的地”。

今年8月中旬,深圳第五届华人华侨产业交易会上,潮州首次组团参加并以专馆的形式向世界展示“三城三都三乡”的城市品牌,吸引侨资回流进潮州。8月底,东莞、中山、广州,潮州在大湾区的这些核心地带巡回文旅推介……

潮州与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在不断进行中。潮州正积极“融湾”,谋划了一批交通、产业等“硬联通”项目,打好港澳“华侨牌”,提升潮文化影响力。

近年来,随着营商环境持续向好,潮州的外贸企业不断提升产品技术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潮州品牌”在海内外更加响亮。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潮州外贸进出口增长10.7%,同比提高17.1个百分点,增幅高于全国、全省同期平均水平。这背后,正是潮州更积极地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努力。

“1+5+2” 问题导向系统推进谱新篇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8月21日,中共潮州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召开。是次全会指出,当前,潮州仍存在经济体量小,人均GDP远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县区发展不平衡,产业发展质量不高,经济秩序不规范,科技创新驱动力度不够,土地、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供给不足,交通、水利、市政、环保等基础设施欠账较多等问题。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潮州力求以问题为导向,用系统思维破解难题,以“1+5+2”的工作部署,聚焦重点,补齐短板、谱写发展新篇,以新担当新作为加快高质量发展。

何谓“1+5+2”?即以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为统领,突出抓好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重大项目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城市治理水平提升、污染防治攻坚等五项重点工作,强化深化改革、基层治理两个重要支撑。

全会报告指出,做好潮州工作,首要的便是必须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把党的领导贯穿到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改革发展每个环节,发挥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唯有如此,才能营造出良好的政治生态,带动法治环境、营商环境、行政环境不断优化。

潮州以新担当新作为加快高质量发展。

而五项重点工作则是抓住了潮州发展的“牛鼻子”,也是未来潮州工作的突破口,是主要抓手和重中之重。

方向既明,行动有速度。

近日,潮州市工信局牵头对各级各部门出台的政策文件中扶持力度较大的、有实质性内容的政策措施进行梳理汇总,形成了最新的《潮州市扶持产业及企业发展优惠政策汇编》,共有119条惠企政策,可谓干货满满。潮州将进一步优化产业政策环境,强化招商服务,积极承接省重大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引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让传统产业有春天,让“老树发新芽”。

此外,潮州还发布《潮州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并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方案(2019—2020年)》,以“五大振兴”及三大类重点的工作路径图,细化牵头单位的50余项工作事项。各自的目标更明晰:今年全市所有行政村完成环境基础整治任务,到2020年基本实现一县(区)一园总体布局,力争打造5个以上省级、10个市级、20个县级产业园,明年底前全市培育“潮州菜师傅”1万人以上……

“1+5+2”的工作部署,是为潮州高质量发展提供方向和路径。在党建统领下,围绕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城市治理、人民生活、生态建设等方面,今后一个时期潮州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蓝图已绘就。如全会报告所指,潮州接下来需要的是,以点带面、统筹全局,苦干实干,方可行稳致远。

一线走访

从“省尾国角”到区域枢纽 潮州区位优势嬗变

9月5日,备受瞩目的凤凰大桥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计划于2022年9月建成通车。这意味着,潮州实施“城市拓展”战略的重要环节有了实质性的新进展,将进一步补齐“市区交通堵塞”短板。

凤凰大桥项目全称为“省道 S232线市区段改线外环大桥及连接线工程”,是潮州北部连接韩江两岸的又一重要通道,属于潮州市区交通网络“三环七射八通道”中外环的一部分。建成后的凤凰大桥也将成为韩江潮州段的第九座跨江大桥。

凤凰大桥的开建只是潮州交通历史变迁中的一个小小节点。依山傍水的古城潮州,一条韩江穿城而过,守护着两岸百姓。有河的地方,就有桥。几十年岁月长河里,韩江上架起了一座又一座的桥,串起了一段又一段的历史。

在很长一段历史时间里,潮州区域内只有一座广济桥连接着韩江东西两岸。自南宋开建以来,800多年间,广济桥一直承担着城市交通纽带的角色。为了两岸的交通便利,上世纪五十年代至新世纪之初,这座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改变了几百年的形状,原本系浮船的地方也相接成可通车的桥梁。

潮州港口。

改革开放的春风将潮州的经济吹起一阵阵波澜,也将潮州的路桥铺得越来越开。1988年,江东大桥建成通车,该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潮州建设的第一座横跨韩江的大桥。随后,1989年4月,韩江大桥建成通车。2007年,金山大桥建成通车。至此,韩江东西两岸的连接更为顺畅,城市东拓步伐在桥梁的架设中一次次加快。随着其他大桥飞架于韩江之上,广济桥得以重现历史面貌。2007年,仿古重建的广济桥正式对外开放,重新定位为旅游观光步行桥,这座原本承担城市交通纽带角色的千年古桥,逐渐转换新的角色,成为潮州旅游的一张名片。

如果说,上述大桥的建设是解决了潮州市内各区域及周边省份的通联,那么,2013年底,厦深铁路之韩江双线特大桥在厦深高铁开通之时同步启用,则是开启了潮州的“高铁时代”,将潮州连接上更广阔的世界,也改变了许多人的出行方式。

潮州内外通联的脚步不曾停息,韩江上造桥不断。2017年底甬莞高速潮州段建成通车,2018年1月15日,潮州大桥和如意大桥同日建成通车……据统计,“十三五”以来,潮州全市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超170亿元,全力打造外联大湾区、内通“体翼带”的立体综合交通体系。

“出门无路,全靠摆渡。”江东镇中庄村年逾花甲的村民老庄说,这句话是过去老一辈江东人出行的真实写照。如今,八桥飞架韩江之上,潮州也早已将“省尾国角”身份抽离,高速公路、高铁、飞机、港口,都近在咫尺,潮州转变为粤东地区交通枢纽城市,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与海峡西岸城市群的“连通桥梁”,为潮州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注入强劲动力。

见证观察

从向海而生 到向海而兴

“潮之州,大海在其南。”潮州因海得名,潮州人对于海有着特殊的情感。“有潮水的地方便有潮人。”这句话说的既是历史,也是现实。

历史上,潮人下南洋,是为了讨生活,向海才得以生存。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在国家日益繁荣昌盛的进程中,潮州不断跨越成长。

新中国成立初期,潮州经济基础薄弱,百业待兴。即便到1978年,潮州的货物出口总额仅为1.05万美元。

潮州市积极主动参与沿海经济带建设。

跨过红头船,迎来了“发展巨轮”。如今的潮州向海而兴,是广东对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东大门”和“桥头堡”,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更是省委、省政府“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重要一环。

潮州对外开放深度不断拓展,出口贸易呈周期性发展。在近年全球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去年潮州全市进出口总额31.29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26.35亿美元。来自潮州的日用陶瓷、陈设艺术陶瓷、建筑卫生陶瓷出口量均居全国首位,产品畅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潮州也是国内外最大的婚纱晚礼服生产集聚地和出口基地。

“向海而兴”的潮州除了“走出去”,还有更多的“引进来”。

潮州市积极主动参与沿海经济带建设,境内唯一临海的饶平县迎来一批百亿级项目的接踵落户,在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上取得喜人突破。近年来,潮州临海产业发展迅速,项目个数多、规模大,产业覆盖面广。海洋经济已成为潮州经济新的增长点。

去年以来,潮州组织赴波兰、捷克、俄罗斯等“一带一路”国家举办贸易投资环境推介会和招商引资洽谈会,参加第八届国际潮商大会等活动。据统计,去年潮州全市实际利用外资5094万美元,增长43.7%,引资规模取得较大突破,创四年来新高。

当下,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潮州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一条新通道。向蓝海进发,向湾区靠拢,沿着“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的定位,潮州融湾联带,向海更兴更旺。

  • 字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潮汕商人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