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30多年前仅卖9元的瓶内画鼻烟壶,今日价值10多万元
◎中国曾将绘有萨马兰奇画像的瓶内画送给他,萨翁爱不释手
◎在上海世博会“广东周”上,赖乙宁将展示汕头瓶内画技艺
潮汕人历来以心灵手巧、精耕细作著称,有“种田如绣花”之美誉,潮汕地区的民间艺术创作,也多以精微细巧而知名。瓶内画则是将本地文化中之精细演绎到极致:在一个几寸大的磨砂瓶内作画,远如白云长天、高山流水,近有人物市肆、花鸟虫鱼,莫不栩栩如生,神情兼备。微缩之瓶,可窥大千世界,让人叹为观止。
粤派瓶内画的唯一代表———汕头瓶内画通过遴选,近日将亮相上海世博会,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人赖乙宁,也将在世博会“广东周”文艺展示活动上,为海内外嘉宾现场展示瓶内画这一独特技艺。
一桌,一灯,一笔,一砚,若干磨砂小瓶,几许作画颜料,这就是赖乙宁创作瓶内画的主要工具,仔细再看,还有些修削狼毫小笔的刀片,拭擦颜料的棉签,打磨玻璃瓶内壁的专用小石……
每一件工具都精细,每一件都为这精细到令人神经绷紧的瓶内挥毫量身定做。那灯,是一盏时下少见的煤油灯;那笔,不是普通的毛笔,也并非可刻画玻璃的刻刀,而是一根由赖乙宁自制的弯曲铁丝为柄,几缕两三毫米的狼毫为笔芯的特殊画笔。
作画时,画师如少女穿针,将细小如针的笔,伸进娇小如豆的瓶口,在磨过砂的玻璃瓶壁上,轻轻勾画,神奇的景致,便逐渐出现,手在瓶外,画在瓶中,令人不禁叫绝。
凭借这柔弱和奇怪的笔,赖乙宁在瓶中绘出了壮丽河山和万马奔腾,绘出了中外名人和寻常人家,也画出了无数赞叹和数不完的大奖。“瓶内作画跟一般作画不一样,运笔时,将沾有墨汁或颜料的铁丝勾笔探入瓶内,通过转动提拉勾笔来作画写字。平常作画是往下摁笔,在瓶内作画则是往上拉,这是难点。”赖乙宁告诉记者。
尽管瓶内画源自北派,但是从一创始,便显现出独具特色的南派风格。赖乙宁介绍,南北画派最大的区别正在于瓶和笔。“汕头瓶内画所用的瓶子,肚子是圆的,由于瓶内画是从鼻烟壶发展而来,中国其他派别的瓶内画几乎都用扁平形状的瓶子。”赖乙宁介绍,中国瓶内画始于清末,现有京、冀、鲁、粤四大流派,它多次被挑选为外交礼品参与中国政府对外交流活动。如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来北京出席第十一届亚运会时,中国奥委会就送给他一件令他爱不释手的礼物———以萨翁为画像的内画瓶。而汕头瓶内画事实上就是粤派瓶内画的唯一代表。
为什么独独汕头的瓶内画用的是圆瓶?原来这是受潮汕陶瓷造型的影响,造型细分为梅胆、棒槌、观音、鱼尾、盾、橄榄、萝卜等形状,最小的才高5厘米。而这也使瓶内作画,难度大大增加。
独特之处还有,汕头瓶内画常描以金线和珐琅,突破了瓶内画无外饰的局限,显得华贵绚丽。加上汕头瓶内画受到岭南画派的影响,线条纤秀,色彩鲜艳。“我们的笔也与北派不同,京、冀、鲁派瓶内画都用直笔作画,汕头瓶内画则用曲笔,将铁丝弯曲成半弓形,铁丝尖上安上数根狼毫,伸进内径仅数毫米的瓶口,在瓶内壁上作画。”据赖乙宁介绍,为发明这根特别的笔,他的师父,汕头瓶内画创始人吴松龄整整花了3年时间研究和改进。
因为精巧如潮绣,构图要了然于胸,下笔更要精准,赖乙宁虽已从艺39年,有时一整天也只能画一只仙鹤这样的图案。创作《而今迈步从头越》这件作品时,一个毛泽东体的草书繁体“铁”字,他足足用了一个多小时才完成。鼻烟壶从西洋传入,瓶内画肇始于鼻烟壶,很长一段时期内,瓶内画鼻烟壶也多用于外销。然而,瓶内画的取材、画法和颜料却一直坚持中国绘画的传统。“汕头瓶内画用的是中国画法,颜料是普通的国画颜料。”赖乙宁说。
但坚守传统的潮汕瓶内画艺人,似乎血液中恰恰流淌着创新的基因,从吴松龄创新瓶子形状到创新画笔,再到赖乙宁创新画法,莫不如是。
新中国成立60周年时,赖乙宁决定创作一件作品表达自己的祝福,在找了很多历史资料进行研究后,他决定根据毛泽东的词《忆秦娥·娄山关》画一个瓶内画。趴在工作台上,足足“耕耘”了25天,赖乙宁才最终完成了这幅作品,并以词的头一句“而今迈步从头越”作为这件作品的名字。
这件内画,绘有人物20余,最为特别的是,整个画面采用了中西结合的画法,用油画画出衣服和草地等,这能体现质感和立体感;山水则是国画的技法。
据赖乙宁一位多年的老朋友介绍,他除不断提升国画、书法水平之外,还自学西画,很长一段时间,他每天早上6时就到汕头西堤码头、人民广场或中山公园写生,白天上班,晚上伏案画素描。“他让我见识到,一个默默无闻的民间艺人,油画水平竟可达炉火纯青。让我深深折服,敬佩!”
在今年上海世博会“广东周”活动中,赖乙宁将会展示以传统汕头瓶内画为主的作品,还将展出一些吸纳了京、冀、鲁派瓶内画特点的水晶壶《百鸟图》,用扁瓶造型展示粤派画风。
赖乙宁是其师吴松龄众多弟子中,目前仅存的5个还在坚守的人之一。如果了解汕头瓶内画的内情,人们必定会为这里凭借如此稀少的传承人,扛起整个粤派瓶内画大旗的超高技艺击节叫绝,然而,也必定会为这美妙技艺的人丁不旺扼腕叹息。数字残酷,然而往往反映实情。据统计,在中国内画四大流派中,目前发展最好的是冀派,有超过3万人的从业队伍,凭着艺术产业化,内画鼻烟壶出口业务十分红火;鲁派排位第二,由于没有形成产业,从业人员不超过100名,但多出中高端精品,名家云集;京派目前仅有不足10名的从业者;而汕头,作为南派唯一一脉,从业者只有5人。
其实,早在1971年的广交会上,一套水浒108将的内画鼻烟壶便以3000美元价格成交,名声大振。一名收藏者在上世纪70年代以9元从广交会买到的内画鼻烟壶,今日价格已在10万元以上。“但目前与北方几乎一统天下的冀派瓶内画相比,汕头瓶内画无论是传承还是市场,都让人担忧。”赖乙宁叹息。
据介绍,上世纪80年代,汕头瓶内画曾经辉煌一时,不论是出口还是外销均供不应求,吴松龄还曾急招学徒应付订单高峰期。上世纪90年代,由于现代工业、商业经济冲击等原因,汕头瓶内画日渐式微,从业群体纷纷各谋出路。吴松龄带出来的20多个徒弟,大多改行。“10多年前,我生活困顿,每天不停画10多个小时,但价格很低,只勉强解决一家人的温饱,我曾想过放弃。苦苦挣扎几个月之后,最终还是选择了坚守。这技艺是我一生的心血!要谋生,也要保住师傅传下来的艺术。”赖乙宁告诉记者。功夫不负有心人,赖乙宁的坚守得到回报。慢慢地,汕头瓶内画不仅在北京、上海、桂林、广州、深圳、珠海等国内旅游景点或商店频频出现,在新加坡、泰国、法国等国家和地区也有很多钟情者。一些出国留学的学生和外贸人员,时常慕名寻访赖乙宁,请他制作瓶内画,赖乙宁又忙碌起来,生活也逐渐好转。
现在,对赖乙宁而言,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有更多人学习瓶内画,让汕头瓶内画这一“南国奇葩”能继续发扬光大,走出更好的路子。
记者了解到,中国瓶内画收藏重地为香港地区、台湾地区,中国北方次之,而广东目前的内画收藏仍十分薄弱。
从价位看,目前收藏价格未到高位,南北市场也有一定差距,广东的瓶内画收藏价处于低位。究其原因,是精品较少,了解的人也不多。
有行内人士认为,每一件内画鼻烟壶其实就是一幅国画。喜欢中国书画的收藏者,终究会喜欢内画鼻烟壶。广东具有巨大的书画收藏群体,如果他们能体会书画与内画的共通之妙,内画鼻烟壶进入广东市场指日可待。
对此,赖乙宁希望,自己的努力和等待,可以敌得过时间的无情。“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看,我都对瓶内画有信心,只是怕现在如果不能把传承队伍壮大,等到人们发现它的美,市场回报到来之时,这技艺却失传了!”
■解码汕头瓶内画
【溯源】
明末清初,西方流行的鼻烟容器进入中国,中国人开始对小小的鼻烟瓶加以艺术加工,不断创新,逐渐集中了多种艺术欣赏价值,形成了专门的艺术品。
据传,瓶内画艺术始于清朝咸丰年间,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形成了京、鲁、冀、粤四大流派。内画首创于北京,之后在天津、山东等地区流传,而广东内画只有近50年历史,并以汕头内画为唯一代表,国际鼻烟壶协会称之为“桃江”画派。
【画法】
瓶内画是一种用特制小笔从小仅容豆的壶(瓶)口进入壶内,用反手画法,在透明的壶壁上绘以人物、禽兽、花卉以及书法等在瓶内部的绘画艺术。
以汕头为代表的南派,在制作上首先用磨砂石将壶内壁打磨成乳白色,之后才作画。这样画面显得更为清晰,颇具中国画韵味。
【特色】
汕头瓶内画的画面受岭南派画风影响,线条纤秀,色彩浓艳,加之壶外描金加珐琅彩,金碧辉煌、瑰丽多彩,格调独特,向人们展示出“小小方寸,胜似大千”的艺术魅力。
瓶内的画固然精美绝伦,瓶壶本身也很美观,水晶、玻璃、玛瑙等,壶体造型更是千姿百态,有圆、扁、椭圆、连体等式样,令其更具有欣赏价值。
传承人故事
为学画争值班
赖乙宁,1953年出生,现为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瓶内画的代表性传承人。
赖乙宁在十几岁时就喜欢上画画,照着一本《红灯记》连环画依样画葫芦,慢慢的,开始徒手画人物。后来,又自学雕塑。有一次,因为画得太专注,赖乙宁的头发被煤油灯烧掉了一片,母亲闻到煤油味,才知道他在偷偷学画。
1972年,赖乙宁高中毕业,参加了汕头工艺行业招徒考试。临摹考试上,完成了试题的赖乙宁信手涂鸦,在试卷边角画了一群鸭子,被怀疑作弊。幸亏带队老师了解他,向主考官说明,才得以过关。赖乙宁考进汕头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后,被安排在内画组(瓶内画也称内画),师从汕头瓶内画创始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吴松龄。吴松龄技艺高超,爱徒如子,深得同行爱戴。
赖乙宁有幸和其他4人成为吴松龄的第一批徒弟,开始瓶内画创作。为了提高创作水平,赖乙宁一方面如饥似渴地向老师汲取艺术营养,一方面四处观摩,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还经常四处“偷师”。书画家的新作挂在单位大厅里,赖乙宁就利用值班时间将其临摹下来,为此多次主动代替他人值班。
其代表作品有获2005年广东省工艺美术精品铜奖的《邓小平肖像》,2008年获中国(深圳)第四届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银奖的《百鸟朝阳》等。这些作品景物逼真,手法细描重染,色调浑厚,让人惊叹。2006年,他的瓶内画作品被作为国礼赠送泰国诗琳通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