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管理实践  >> 正文

向外走动式管理:微服私访和公开走访

    来源:     作者:     2014-09-10     浏览:

  • 字体:
    今年年初,刚从爱立信中国公司执行副总裁的位置上,转任亚信公司首席执行官兼总裁不久,张醒生就率领高层管理团队逐一拜访了公司的客户。在了解客户的基础上,他紧接着对公司的组织结构进行了调整,从过去以技术和产品为基础的组织结构,改为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结构,分别设立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四个大客户事业部,并按照哑铃型的现代企业组织方式成立了市场战略部和研发事业部。
    同样地,当金蝶公司总裁徐少春在决策上找不到状态的时候,他更加频繁地拜访客户,几乎每周都会接触一个客户。通过拜访,他获得了客户对金蝶产品、服务乃至未来发展战略的第一手信息。在和客户探讨的过程中,他还了解到对方的业务模式和供应链,分析该行业中成功的业务模式和做法。这些对打开他的决策思路带来很大的助益。
    像张醒生、徐少春那样的企业领导人,他们身体力行的是一种叫做"向外走动式管理"的实践。
    明确提出"向外走动式管理"的是管理大师杜拉克。他在1990年发表的《走动式管理-向外走!》(Manage by Walking Around-Outside!)一文中这样说道:"大约40年前,我第一次建议高层'在周围走动'-即,走出办公室,去和公司内的其他人交谈。当时这是正确的建议,现在这样做就错了,是对经理人最稀缺资源的浪费。因为现在我们知道如何使信息在组织内上传。依赖走动式管理会使经理人产生虚假的安全感:它使他们相信拥有信息,而其实他们知道的不过是下属想让他们听到的。现在正确的建议是,经理人应向外走动式管理。"
    所谓"向外走",就是到公司的客户那里去,到供应商那里去,到投资者那里去,到政府那里去,甚至是到竞争对手那里去-并且要有意愿和勇气,到国外去走走。
    张瑞敏应当是中国企业领导人实行向外走动式管理的典型代表了。处在海尔这样一个大公司的组织金字塔顶端,他仍然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拉近与客户乃至用户的距离。"但下到市场终端去最关键。以前去大商场、大连锁,现在也到国外。比如在日本去日本的商场,与柜长、店长交流。有些情况不到现场你很难了解到,没有人会告诉你。到现场不仅是了解一些情况,最重要的是产生一些新想法。这在平时是想不到的。就好比到现场可以呼吸一些新鲜空气,激发一些灵感。"他说。
    而且,向外走也是要讲究艺术和方法的。有些时候要微服私访,另一些时候则要公开走访。在杜拉克看来,美国人斯隆(Alfred P. Sloan)能够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把通用汽车建设成为世界第一的汽车制造公司,实际上是靠和顾客一起工作干出来的。他每三个月就有一次从公司总部所在地底特律市消失-而且不告诉任何人他要去往何方-第二天他会出现在其他城市的经销商面前,做过自我介绍之后,请求经销商同意他作为销售人员或者助理服务经理,工作两三天。然后在同样的那个星期,到另外两个城市,以同样的方式为另外两家经销商工作。这样,到下个周一,他回到公司,就以便条的方式,发布他所了解到的顾客行为变化、顾客对经销商的服务以及公司向经销商所提供服务的偏好变化、市场趋势和汽车款式变化趋势的信息。
    同样,张瑞敏也采取了不告诉员工的方法。"即使是星期天他们也不知道我到哪去,"他说。他还认为,向外走不定时更好些,定时了反而让员工摸到规律了,反而不太好。"他们一知道你去哪个地方,马上就到那个地方做准备。那你就看不到真实情况了"。
    向外走不应只是企业领导人一个人的事情。走动式管理只有在惠普渗透到公司的理念中,成为每个经理人的管理方式,才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海尔,许多经理人都会向外走动式管理。比如副总裁周云杰,一年中就有一半的时间在公司外面,平均每天要拜访6家以上的客户。
    向外走也不要忘了经常在内部走走。当初,包括走动式管理方式在内的惠普之道,一经传入就受到中国经理人的严重欢迎,的确是解了往往只在外面乱逛的经理人的"渴"。可是,当一种管理方式强调得多了,便会出现问题,产生"失衡"的现象。比如,提倡多在公司内部走走的走动式管理,强调得多了,顾客、供应商等外部的利益相关者反而被经理人忽视了。-吃一堑,长一智。现在提倡多到外面走走,不应再成为悄悄地促使经理人忘记在内部走走的推力或者借口了。
  • 字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潮汕商人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