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饶宗颐这个名字,相信许多人都不陌生。余秋雨曾评价他说:“香港有了饶宗颐,已经不是文化沙漠。”而世界著名思想家也称他为“东方达芬奇”。在中国的学术界,饶宗颐与季羡林并称“北季南饶”,被誉为当今中国最重要的两位国学大师。
但是这样一位国学大师是如何“炼成”的?在他的学艺过程中,又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和值得学习的精神?从即将出版的《饶宗颐学艺记》一书中,也许能一窥答案。即使是一个学有所成的大儒,总有“上下而求索”的时期,南方日报记者采访了《饶宗颐学艺记》的作者,饶老的忘年交好友陈韩曦,试图勾画出一代鸿儒的成长路径。
关键词:富二代
一首诗记了90年
如果按照现在的标准看,饶宗颐是不折不扣的“富二代”,据传,饶宗颐出世的时候,饶家已经是潮州的首富,开有数家钱庄。受父亲的影响,饶宗颐很小就开始书不离手。1929年,饶宗颐的父亲在家中修建“天啸楼”用于藏书,整个少年时代,饶宗颐都泡在“天啸楼”里。“天啸楼”有多少藏书?有人说是十万册,但是饶宗颐说不对,也许只有几万册。他没有统计过,但是他看书的速度快,一目十行,又可以过目不忘。也许因为如此,这位后来的国学大师并没有读完初中的课程,完全自学成才。按他的话,初中退学的原因是上课老师教得太慢,先生说的东西他都已经懂了。
记忆超群,是饶老先生给人最深刻的印象。陈韩曦告诉记者,饶老先生可以背出自己15、16岁时写的诗歌。在季羡林先生去世时,饶老用杜甫长沙送李十一衔的韵作了一首诗纪念季羡林,并说:“这首诗,我已经记了90年了。”在陈韩曦的印象里,除了自己写的诗歌,别人写的诗歌饶老也可以背出来。1946年的时候,一位名叫蒋石祈的人写了一首诗给饶宗颐,后来,北京中央美院有一位老师收到了这首诗,发给陈韩曦,想让其转交给饶老先生看看是不是蒋石祈的字。谁料饶老先生还没看到,就对陈韩曦说,“我背给你听,如果讲的一模一样,那就是蒋石祈的。”当即就把那首诗一字不差地背了出来,让陈韩曦不得不暗暗佩服。
还有一次,章诒和女士曾经把饶宗颐先生的一首诗谱成昆曲,陈韩曦偶然得到了这份歌谱,饶宗颐知道了之后,就让他复印一份带给自己。然而陈韩曦却忘了这件事情,直到几个月之后两人碰面,饶老先生还惦记着歌谱的事。这让陈韩曦着实吓了一大跳,九十多岁的老人怎么会有这么好的记忆力?
关键词:“问题”中年
跑遍世界各地的博物馆
著名学者冯其庸说,饶宗颐是个全能的人。季羡林则评价他“最善于发现问题”。饶宗颐很同意季羡林对他的评价,因为他觉得到处都是问题。这点在学术领域也是公认的,在很多艰涩、陌生的学术领域,饶宗颐都是个拓荒者。在他涉猎的众多领域里面,敦煌学是影响最大的其中之一。为了研究敦煌学,他在世界各地寻找敦煌的经卷,还四次前往敦煌实地考察。他对法国的某个博物馆直言敦煌经卷不应该随意让人拿出来看,这样对经卷的损坏是很大的,除了专家学者,对于一般人只能提供复印件。这才引起馆方对保护这些卷籍的重视。在去年年底,饶宗颐在敦煌晚会上捐赠了10幅书画,拍卖所得的1300多万全部用于维修和保护敦煌石窟。
在陈韩曦的眼中,饶宗颐的成就除了得益于他天生聪明,还与他的勤奋有关。为了解决各种问题,饶宗颐走遍了世界各地,但是与一般环游世界的人不同,他对游山玩水漠不关心,每到一处,就深深地扎进各种各样的博物馆、艺术馆。法国汉学家戴密微曾经和饶宗颐同住过一段时间,然而他却“基本上没有看到先生睡觉的时间”,无论是他睡觉之前还是起床之后,都看到饶老先生在做事情。谈及此事,饶宗颐老先生对陈韩曦笑言,“自己以前睡得太多,所以现在要把以前的时间补回来。”
不论做人做事,还是做学问,饶宗颐都要求自己有益于人。陈韩曦告诉记者,饶老先生曾经花了十几年的时间,写了研究王莽的著作《新莽史》。本来,已经有出版社跟饶宗颐沟通发表这篇学术文章,但是饶老先生觉得王莽这个人不是以德治国,所作所为乃是违反道德的。饶宗颐认为出书要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类,不能投其所好,最后竟将这份心血束之高阁。
关键词:故土情结
90高龄仍在修改《潮州艺文志》
1949年,饶宗颐因为人生唯一的一场大病滞留香港。然而,饶宗颐是个“故土情结”很深的人,时至今日,他依然保持着潮汕的传统和饮食习惯。久居香港,饶宗颐对故乡的一草一木不能忘怀。正如他在《潮州志汇编》的序文里写道:“久去乡国,累十余稔,山川乔木,望之怅然……”饶宗颐对陈韩曦这个同乡一见如故,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陈韩曦也是潮州人,每次饶老先生见到他都喜欢用潮汕话来聊天,就是平时开会的时候,也会常常向其问起潮州的变化和动态。在潮州一个贫困的山区有一间选堂小学,就是饶宗颐捐赠的,选堂,即是饶宗颐的号。
饶宗颐在学术界的首次华丽亮相便是继承父志续编《潮州艺文志》,这本书于一年之后成书,网罗了潮州1000多年的文献,至今乃是研究潮学的必读书籍,这也奠定了饶宗颐的潮学创始人地位。那一年,他才18岁。然而直到近年,饶宗颐先生从未停止对《潮州艺文志》的补充和修改。今年4月23日,国内首个“饶宗颐研究所”在广东潮州成立,95岁高龄的饶宗颐亲自回去揭碑。在成立仪式上,他对热情高涨的韩山师院的师生们说,自己做学问实属“求真,求实,求是”。
在陈韩曦的印象中,饶宗颐从没有“大师”的架子。2006年,饶宗颐90大寿,香港方面为他举办饶宗颐90大寿学术研讨会。当时香港所有的学者全都来庆贺。见此盛况空前,陈韩曦请教饶宗颐待人之道,饶宗颐说:“多育人,多帮人,多扶人。人有时候会碰到一些困难,指点他一步半步,推一下他,扶一下他,困难就过去了,以后他也有可能因此而成功。”多做益人之事,是饶宗颐一直践行的法则。无论是后辈还是同事,饶宗颐都会尽力帮助他们。陈韩曦是慕名拜访饶老先生的众多后辈中的一个,每当他有不懂的地方请教饶宗颐,饶老先生都会谆谆教导。有时候饶老先生觉得自己讲得还不清楚,还会让其女儿打电话过来,提醒他注意漏了哪些地方。就在记者找到陈韩曦的前两天,饶老先生还给其寄了一首诗歌的注解,都是饶宗颐自己的见解。“这种关怀是一点一滴的,他对后辈的提携非常到位。”陈韩曦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