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惠州经济实力的增强与幸福指数的提升,人力资源市场逐渐升温,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以谋取暴利为目的的“黑职介”。
记者了解到,“黑职介”已经屡遭媒体曝光,相关部门也采取过整治举措,但同时,“黑职介”的欺骗手段日趋隐蔽,仍有求职者屡屡受骗。“黑职介”生存土壤何在,怎样“拔其根,毁其土”?
案例 轻信街头和网络广告被骗
日前记者在一场招聘会上碰到了正在找工作的小曹,他向记者讲述他曾经遭遇过的街头招聘骗局。今年9月,20岁的小曹独自一人乘车前来惠州找工作,当他拖着行李刚走出惠州汽车总站不远,就遇到了一名手拿着招聘海报的中年男子。
该男子主动问小曹是不是想找工作,小曹看了看该男子手中的招聘海报,上面写着“TCL招工,月薪2000-3000元”。该男子宣称自己是TCL公司的招工代理,并且出示了相关委托招聘的证件。
小曹被这一薪酬待遇吸引住了,不过担心自己难以被录用。该男子简单询问了小曹的学历以及工作经验等条件后,打包票说没问题,他让小曹填一张表格,同时让小曹交介绍和登记费100元。
此前没有求职经历的小曹稀里糊涂交了钱,该男子给小曹留下一个电话号码,让小曹明天跟他联系,到时带他进厂。第二天当小曹拨打该号码时,发现这是个空号。
调查 骗子公司冒充知名企业招聘
根据网友反映的情况,在厂房云集的仲恺高新区存在着较多的职业中介,记者近日来到了仲恺高新区一些人流密集的地方进行调查。
在陈江汇佳购物广场的公交车站台附近,记者同样见到了两名男子正在摆摊招聘,摊位前的海报写着:“德赛视听公司招聘普工20名,男女不限,16-35周岁,综合工资2300-3000元/月。”
记者佯装求职者想进行应聘,该男子立即将记者带到附近一栋楼的三楼进行面试,该楼层挂着“陈江人才市场”的招牌。虽说是人才市场,但里面十分狭小,仅包括一个稍大的客厅加上两三间小房间,里面有三四名工作人员,并没有其他求职者。
前台一名年轻女子接待了记者,并宣称TCL、德赛、三星、索尼等大企业均委托他们进行招工。记者想面见TCL公司的行政主管岗位,简单介绍了一下情况,该女子称记者条件很好,应聘行政主管完全没问题,要记者缴纳30元进行登记,交完钱后去到小房间,由他们经理进行面试,并称如果面试不成功,将退回30元。
记者交钱进去后,经理换了一套说法,称他们不面试,要等TCL的人来面试,请记者改天再来。记者想要回30元,他们则找各种借口推脱。
记者随后从TCL、德赛等公司人力资源部了解到,他们并没有委托这家“陈江人才市场”进行招聘,该人才市场发布的是虚假招聘消息。
究因 求职心态或成关键因素
“黑职介”的存在有其根本的因素,富海资深人力资源专家陈胤君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一些用人单位有特殊的“市场需求”,试图不按规定、程序招人;大量求职者如饥似渴,自我定位不足,摸不清人才市场的需求情况,没有形成必要的求职安全意识;相关工作部门在日常监管中,存在一些法律及制度漏洞;某些正规人才市场的摊位及入场收费偏高,将部分用人单位及求职者拒于门外。求职者过于急切与贪婪的求职心理,往往导致他们在求职的过程中丧失理性,未能深思熟虑,作出正确的判断。
此外,黑职介的欺诈手段灵活多变,求职者稍不留神就被骗。所以大家要记住,万变不离其宗,只有养成了良好的求职心态,形成高度一致的正确认知,才能在职场上走得更远。
整治 多方合力才可能有效果
如何有效打击这些“黑职介”?陈胤君认为,这需要求职者、用人单位、人才市场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协调合作,从根本上扼杀黑职介生存的可能性。
他说,用人单位应高度重视招聘工作,切勿投机取巧,保证不与黑职介做非法交易;人才市场在组织招聘与推荐招聘过程中,也要加强求职者对黑职介的认识,引导他们走正规化的求职道路。同时,合理地收取招聘活动费用,切实为求职者与用人单位“牵线搭桥”。
此外,政府部门应加强对人才市场的监管,制定明确的处罚方案,对黑职介进行重点打击,保证城市人力资源及时到位。对求职者来说,陈胤君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养成良好的求职心态,客观看待职场风云。面对黑职介的行动,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摸清他们的底细,必要时向相关部门举报,避免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