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美食

潮汕“橄榄菜”被列入汕头第四批市级“非遗”名录

2014-11-22 浏览(5785)

     潮汕橄榄菜是潮汕美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膳的功效,其精细、讲究的制作技艺在潮汕地区已有上千年历史。日前,汕头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新鲜出炉,“潮汕橄榄菜”制作技艺入选其中。

     自2005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以来,汕头市政府先后于2007年、2009年、2011年公布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汕头全市有国家级非遗项目9项、省级23项、市级33项。去年以来,为进一步建立健全汕头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汕头市文广新局组织开展了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报工作。通过健全各级非遗名录、精心部署申报工作、认真组织专家评审和召开联席会议审定,并向社会公示后,《深澳麒麟舞》、《精术堂李家教拳》、《胪溪壁画》、《潮汕橄榄菜制作技艺》等10个项目被列入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为潮汕特产,橄榄菜不仅是潮汕人餐桌上喜爱的杂咸之一,具有独特的潮汕风味。随着潮人远涉重洋,潮汕橄榄菜远销海外,对海内外潮人的文化认同起到纽带作用。除了潮汕橄榄菜制作技艺,潮汕特产贵屿朥饼制作技艺也成为市级“非遗”传统技艺。始创于明朝嘉靖年间的贵屿朥饼,迄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由贵屿薛源合糖饼店首创。数百年来薛源合家族代代相传朥饼制作技艺,经过明清、民国和近代、当代的不断完善,结合宫廷美食的制作技艺,以及海滨区域的饮食习惯,博取众长,自成一派。贵屿朥饼是潮汕美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民俗文化价值和浓厚的乡土文化气息。

     名录中,还有始于清康熙四十三年的外砂织席技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期,外砂人在传承保护该技艺基础上,发明了色席和印花席的织造印染技艺,使整个织席业进入规模化生产,并出口远销东南亚和美国旧金山的潮人生活区域。外砂织席技艺是一项纯手工的民间传统技艺,工艺流程完整,具有浓郁的潮汕民间传统特色,充分体现潮汕人勤劳智慧和心灵手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