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生活

李泽钜、李泽楷成功之道,看李嘉诚如何教育儿子

2015-02-04 浏览(5827)

亚洲首富怎样教育自己的儿女?为什么在中国大陆很多有钱人面临“富二代”的种种问题,以及“富不过二代”的悲哀结局?与此同时,李嘉诚的儿子能够成为“小超人”?父母是孩子最好、最重要的老师。可惜,中国绝大多数的父母老师不合格!自然,这些父母将培养出不合格的孩子。

为什么不能留遗产给孩子?如果子孙是优秀的,他们必定有志气,选择凭实力去独闯天下。反言之,如果子孙没有出息,享乐,好逸恶劳,存在着依赖心理,动辄搬出家父是某某,子凭父贵。那么留给他们万贯家财只会助长他们贪图享受、骄奢淫逸的恶习,最后不但一无所成,反而成了名副其实的纨绔子弟,甚至还会变成危害社会的蛀虫。如果是这样的话,岂不是害了他们吗?——李嘉诚

李嘉诚教子之道成功原来很简单!

1、带儿子挤巴士,富豪甘作“小气”爸爸

不要以为富豪的儿子就可以做温室里的花朵,享受荣华富贵,李嘉诚从来都不娇惯儿子,他坚信,教孩子学会自立自强,学会做人处世,比给他金山银山要强百倍,所以,两个儿子从小就被要求克勤克俭,不求奢华。

李泽钜和李泽锴虽然出生在大富之家,却很少有机会享受奢华的生活。他们小的时候,李嘉诚很少让他们坐私家车,却常常带他们坐电车、巴士。有一次,李嘉诚看到在路边摆报摊的小女孩边卖报纸边捧着课本学习,就特意带两个儿子经过这个报摊,让他们学习小女孩认真学习的态度。

李家兄弟在香港圣保罗男女小学上学,在这所顶级名校里,许多孩子都是车接车送,满身名牌,可他们却经常和爸爸一起挤电车上下学。以至两个孩子经常闷闷不乐地向父亲发问:“为什么别的同学都有私家车专程接送,而您却不让家里的司机接送我们呢?”每次听到兄弟俩的质疑,李嘉诚都会笑着解释:“在电车、巴士上,你们能见到不同职业、不同阶层的人,能够看到最平凡的生活、最普通的人,那才是真实的生活,真实的社会;而坐在私家车里,你什么都看不到,什么也不会懂得。”

于是,两个孩子和普通家庭的孩子一样,在拥挤的电车里一天天长大。那些神色匆忙满身疲倦的成年人、那些和他们一样挤电车的孩子,让他们懂得,真实的生活充满了辛勤和劳累,安逸和奢侈并不是生活的常态。

和学校里那些大手大脚花钱的同学们相比,李泽钜和李泽锴甚至怀疑自己的父亲是不是真的像大家说的那样富有。因为小气爸爸不仅很少给他们零花钱,常常鼓励李泽钜和李泽锴勤工俭学,自己挣零用钱。所以李泽钜和李泽锴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做杂工、侍应生。李泽锴每个星期日都到高尔夫球场做球童,看着小小的儿子背着大大的皮袋跑来跑去,李嘉诚甚是开心。而当李泽锴告诉他,把挣来的钱拿去资助有困难的孩子时,他更是笑逐颜开。懂得了勤劳和独立、懂得助人即是助己的儿子,是他想要的好儿子。他开心地对妻子庄月明说:“月明,好!孩子像这样发展下去,将来准有出息。”

李嘉诚不只是单纯的在思想上为孩子树立勤俭节约的美德,还言传身教,在严格要求儿子们的同时,也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虽然在对社会捐赠方面他始终都是大手笔,但在他的日常生活中,却是十分平淡、克勤克俭、不求奢华。直到今天,他戴的只是廉价的只值二十六美元的日本手表,穿的仍旧是十年前的西装,居住的是三十年前的房子。李嘉诚说:“如今我赚钱不是为了我自己,我已不再需要更多钱。”这些话与行为,深深地刻在了李泽钜和李泽锴的心中。

2、教孩子学会做人是父母最重要的责任

李嘉诚曾说过:对子女的教育,百分之九十九应该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即便是他们成人后,也应该是三分之二教他们如何做人,三分之一才是教他们如何做生意。所以李泽钜和李泽锴从小就接受父亲这样的教育——要真正做一个好人、做一个正直的人,然后才是做一个成功的人。做正直的人必须不贪图小利,多为别人着想,而做一个成功的人,必须勤奋努力,诚实守信。

李嘉诚自幼家境窘困,连小学都没读完,所以为了能够做一个更加成功的人,他积极学习,勤奋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李泽钜和李泽锴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学习也很自觉勤奋。

在李家兄弟的童年时期,每天晚上,辛苦了一天的李嘉诚都会坐在书桌前阅读、自学外语。每逢星期日,李嘉诚就会带兄弟俩一起出海游泳,而游完泳后,必定要给他们上一堂严肃的国学大课。他会拿出随身带着的《老子》《庄子》等书,一句一句读,然后再一个字一个字解释给儿子听。时间一长,李泽钜和李泽锴记住了那些传统的做人准则,比如诚实,比如信义。

其实,做正直的人,李嘉诚的这种思想由来已久。那是1943年的事情,父亲刚刚去世,为了安葬父亲,李嘉诚含泪去买坟地。卖地给李嘉诚的人,是两个客家人。李嘉诚将买地钱交给他们,并坚持要求去看地。这两个人看李嘉诚是个小孩子,以为好欺骗,就将一块埋有他人尸骨的坟地卖给他,并用客家话商量如何掘开这块坟地,将他人尸骨弄走。

可是,李嘉诚听得懂客家话。他震惊地想,世上居然有如此心黑、如此挣钱的人。甚至连死去的人都不放过;想到父亲一生光明磊落,即使现在将他安葬在这里,九泉之下的父亲也得不到安眠的。

李嘉诚深知这两个人绝对不会退钱给他。就告诉他们不要掘地了。他另找卖主。这次买地葬父的一番周折,深深地留存在李嘉诚的记忆深处,使他不仅上了一堂关于人生、关于社会真实面目的教育课,而且对于即将走上社会,独自创业的李嘉诚来说,也是面临在道义和金钱面前如何抉择的第一道难题。这促使李嘉诚暗下决心,不管将来创业的道路如何险恶,不管将来生活的情形如何艰难,一定要做到:在生意上不能坑害人,在生活上乐于助人,做正直的人。

在对儿子日常的教育中,李嘉诚将做一个好人,做一个正直的人的思想潜移默化地灌输到了儿子们的思想中。为了着力培养孩子们的这种美德,李嘉诚不只是说说而已,还在生活中要求他们从点滴做起,做个真正的良善之人。

有一次,香港刮台风,李嘉诚家门前的大树被刮倒了,李嘉诚看到两个菲律宾工人在风雨中锯树,马上把儿子从床上喊了起来,指着窗外的工人说:“他们背井离乡从菲律宾来到香港工作,多辛苦,你们去帮帮他们吧。”李泽钜和李泽锴马上穿上衣服走进了风雨,而这时的李嘉诚在他们身后绽开了笑容。

3、做成功的人,必须学会正确的处世哲学

小儿子李泽锴曾说:“我从家父那里学到的东西很多。最主要的是怎样做一个正直的商人。以及如何正确处理与合伙人的关系。”

只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是不够的,就如同所有的中国父母一样,李嘉诚作为一个成功的大企业家、大富豪,当然也希望自己的两个儿子是一个成功的人。而想要成为一个成功的人,首先要学会的就是教会孩子正确的处世哲学。

李嘉诚常常教育两个儿子,要想成功,在其他所有基础条件齐备的时候,就必须要注意考虑对方的利益,不要占任何人的便宜。为了让儿子们真正明白这些做人的道理,李嘉诚对这方面的教育很早。

当李泽钜和李泽锴长大一些,李嘉诚召开董事会,就让儿子坐在专门设置的小椅子上列席会议。

开始兄弟俩觉得新奇好玩,瞪大眼睛,认真听父亲和各位董事讨论工作,有时大家争得面红耳赤,吹胡子瞪眼睛,兄弟俩吓得哇哇直哭,李嘉诚说:“孩子别怕,我们争吵是为了工作,正常现象,木不钻不透,理不辩不明嘛!”

有一次李嘉诚主持董事会讨论公司应拿多少股份的问题,他说:“我们公司拿百分之十的股份是公正的,拿百分之十一也可以,但是我主张只拿百分之九的股份。”

董事们有的赞成,有的反对,争论不休。这时李泽钜站在椅子上说:“爸爸,我反对您的意见,我认为应拿百分之十一的股份,能多赚钱啊。”弟弟李泽锴也急忙说:“对只有傻瓜才拿百分之九的股份呢!”

“哈哈,”父亲和同事们忍俊不禁,他说,“孩子,这经商之道学问深着呢,不是1+1那么简单,你想拿百分之十一发大财反而发不了,你只拿百分之九,财源才能滚滚而来。”

实践证明李嘉诚的决策是英明的。公司虽然只拿了百分之九的股份,但生意兴隆,财源茂盛。

李嘉诚认为,作为企业家,每时每刻都在与人打交道,注意人们怎么想,怎么做,以及做什么都是日常工作中的一种必要。李嘉诚告诉孩子们:“工商管理方面要学西方的科学管理知识,但在个人为人处世方面,则要学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不断修身养性,以谦虚的态度为人处世,以勤劳、忍耐和永恒的意志作为进取人生的战略。”

不仅如此李嘉诚还总结出前人的养生之道来教育孩子怎样重承诺。他说:“如果要取得别人的信任,你就必须重承诺,在做出每一个承诺之前,必须经过详细的审查和考虑。一经承诺之后,便要负责到底;即使中途有困难,也要坚守诺言贯彻到底。

4、爱子不纵子,培养孩子自立就要给他们磨砺的机会

儿子们一天天长大,李嘉诚决定送他们出国上学,让他们独立生活。这个决定对于十五岁的李泽钜和十三岁的李泽锴来说,未免过于严酷,因为这意味着小哥俩要离开父母,告别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独自面对陌生的环境,自己安排学习和生活了。让孩子们这么早就告别无忧无虑的家庭生活,独自到千里之外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去求学,李嘉诚的确下了狠心,望子成龙的他有自己的想法:让孩子们早一点独立生活,胜过给他们金窝银窝。

到美国的第一夜,李家兄弟俩就被排山倒海的陌生和寂寞弄得手足无措。以前大事小情都依赖父母惯了,现在,父母远在万里之外,什么事情都要自己解决,小哥俩无所适从,更糟糕的是因为语言不通,他们感到举步维艰。这一次,他们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做独自面对生活。

李嘉诚的妻子对于远方的儿子,自然格外牵挂,特别是接到儿子们声泪俱下的电话时,更是心如刀绞,可是她明白李嘉诚这样做的良苦用心——父母不可能永远守护在孩子身边,只有让他们早一些经受暴风雨的洗礼,才能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才能让他们在未来之路上经受住风吹雨打。所以,每次儿子们打回来电话哭诉委屈,她都坚定地鼓励他们坚持下去。她和李嘉诚一样,希望儿子们的翅膀能够尽快硬起来,学会自己飞翔。

于是,小哥俩在美国开始了独立生活的第一个篇章。除了学习,他们要面对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做饭,虽说李嘉诚教子甚严,可小哥俩却从没有下过厨房。为了解决一日三餐的问题,小哥俩开始跟电视上一个专门教做菜的节目学习,每天跟着主持人学烧菜,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们就学会了几道风味菜的做法,然后开始生活得像模像样了。

在照顾好自己的生活后,小哥俩利用学习之余积极寻找打工的机会。交通工具就是一人一辆单车。有些熟悉他们的朋友知道他们在打工,还不开跑车骑单车,不免感到诧异:“你们的父亲是亚洲的大富豪,为什么还要这么辛苦?”哥俩相视而笑,耸耸肩回答:“那又怎样!”

5、毕业了别找靠山,有本事自己创业去

事实证明,李嘉诚的狠心是正确的。后来,李泽钜和李泽锴都以优异的成绩从美国斯坦福大学毕业。然而当他们想进入父亲的公司施展才华时,父亲却对儿子们说:“我的公司不需要你们!”兄弟俩愣住了,说:“爸爸,别开玩笑了,您有那么多公司,就不能安排我们工作?”李嘉诚斩钉截铁地说:“别说我只有两个儿子,就是有二十个儿子也能安排工作。但是,我希望你们先去打自己的江山,让实践证明你们有资格到我公司来任职。”

兄弟俩再次离开了香港,来到加拿大,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做起。磕磕绊绊之后,终于有所成就,李泽钜成功经营了一家地产开发公司,李泽锴则成了多伦多投资银行最年轻的合伙人。在他们创业过程中,李嘉诚冷酷得不近人情,什么都不管不问,任凭哥儿俩在商海里挣扎拼搏。

在李嘉诚的培养下,两个儿子在独立处理加拿大世界博览会旧址的庞大发展规划,以及策划收购美国哥顿公司“垃圾债券”等一系列大动作中,都表现出惊人的胆识和灵敏的商业头脑,李嘉诚曾自豪地说:“即使我不在,凭着他们个人的才干和胆识,都足以各自独立生活,并且养家糊口,撑起家业。”

正是李嘉诚的不管不问成就了儿子自立自强、奋发向上的品格。如今,李泽钜和李泽锴皆已成为举足轻重的商界大腕,李泽钜加入父亲的公司,父子合力打造李家更辉煌的未来,而李泽锴则以九十亿的身价成为世人瞩目的商界明星。狠心的小气爸爸李嘉诚终于为亚洲商界培养出了两条巨龙。

作为一个商人,李嘉诚无疑是成功的;而作为一个父亲,李嘉诚依然是成功的。在李泽钜、李泽锴的成长过程中,倾注了李嘉诚大量的心血。李嘉诚在让父爱的光辉时时刻刻抚照着他们的同时,也严格要求他们知书达理、谦虚做人,并拥有一颗仁爱之心,且绝对不允许他们像其他嘴里含着金汤匙出世的“公子阶层”那样目空一切。

不仅如此,在李泽钜、李泽锴的成长过程中,李嘉诚亦注重培养他们的志向,李嘉诚认为:“如果子孙是优秀的,他们必定有志气,选择实力去独闯天下。反言之,如果子孙没有出息,享乐,好逸恶劳,存在着依赖心理,动辄搬出家父是某某,子凭父贵。那么留给他们万贯家财只会助长他们贪图享受、骄奢淫逸的恶习,最后不但一无所成,反而成了名副其实的纨绔子弟,甚至还会变成危害社会的蛀虫。如果是这样的话,岂不是害了他们吗?”

“对于泽钜和泽锴,我没有一般中国人一定要子孙继承事业的想法。但是,我也会给他们机会,给他们创造继续发展的良好条件,如果最后他们的能力确实无法胜任,那么我认为企业可以继续发展,只是无须李家管理。一个真正优质的企业,只有组织正确,有一套健全的制度和科学的管理,才能生存并继续向前发展。”

对儿子们,李嘉诚是慈爱的,他的慈爱基于任何一个父亲的本性;而对于儿子们的成长与培养,李嘉诚是清醒且绝情的,他的这种清醒与绝情是掩藏于大爱之下的教育思想的深度与深刻,这种深度与深刻尤其让人敬佩。